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微观条件下分析公交车实时动态行程时间的确定方法,推导实时动态行车间隔的计算公式,对于确定的发车时刻与发车间隔,可依据该公式计算公交车辆实时到站时刻,为电子站牌预报到站时刻的确定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2.
针对发车间隔这一公交车辆调度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一种优化线路发车间隔的双层规划模型.该模型从公交公司和乘客两者利益出发,上层模型以最小化公交系统中因发车频率设置而产生的时间和经济总成本为目标;下层模型是公交客流分配模型,用来描述发车间隔优化后的客流分配情况.设计了一种混合遗传算法,即模拟退火遗传算法,来求解模型.最后,以常州市某几条线路为例,利用公交数据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线路发车间隔优化模型体现了公交供需关系是合理的,而且求解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车辆比功率评价了自动巡航控制系统对改善油耗效率的影响.首先改进了智能驾驶员模型来模拟自动巡航控制系统,并用实测交通数据进行了标定;然后基于车辆比功率提出了一个五步过程用于计算油耗效率.通过仿真实验测试了不同比例自动巡航控制系统下的5种方案,同时对影响自动巡航控制系统感知反应时间和车头时距的2个关键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有采用自动巡航控制车辆的方案对减少油耗有积极影响,此外,从油耗效率的角度来看,并不需要采用很小的感知反应时间值,因为该值取0.5~0.1 s几乎带来相同的油耗减少效果.最后,虽然较小的车头时距可以提高通行能力,但就油耗效率而言该值需要设计得足够大.研究结果可为连接车和自动车辆设计行业改善道路油耗效率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快速路入口交织区的经验通行能力模型,首先利用Erlang分布来定义车辆车头时距分布,然后采用间隙接受理论模型推导入口交织区基本通行能力模型.由于并非所有主路车流车头时距都能被匝道车辆充分利用,因此建立了修正的通行能力模型,模型考虑了车头时距被利用的概率.然后,建立了通行能力折减系数(ξ)模型.结合修正的通行能力模型和折减系数模型建立了包括主线流量、临界间隙和鼻端到汇合点距离等参数的入口匝道经验通行能力模型.结果表明,与其他模型相比,所建立的经验模型考虑了交织区几何条件且简单易用,交织区通行能力和主路流量、临界间隙、鼻端到汇合点距离及主线和匝道的设计速度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区域交通网络的最优配置问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首先,本文以公共交通运营主要投入成本和乘客满意度等为研究指标,在客流量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建立了公交线路增发车班次总数最少的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和最长发车间隔最小的非线性极大极小规划模型.进一步,设计了确定各条线路车辆最优配置方案的动态循环算法.最后,运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了最优配置方案和最优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某大学校车为例,建立了公交校车调度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该模型制定的调度方案考虑了学生和教职工的出行规律,兼顾了学校师生的利益和公交公司的利益,最后将调查数据代入模型,给出一个车辆调度发车时刻表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错距旋压仿真模型关键特性参数影响,改进建模方法,克服现有模型方案的缺陷,构建更准确、可靠和稳定的错距旋压有限元仿真模型。创新点:1.提供包括全模型、六面体离散、速度边界、全仿真、双精度和无干涉模型等在内的改进有限元模型构建方法;2.基于所构建的改进模型,完善错距值对成型过程影响的现有结论。方法:1.通过能量、网格独立性和过程参数分析,验证改进有限元模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2.通过对比仿真和数据分析,获得边界模式、精度模式、时间截断和错距干涉对仿真结果的影响;3.通过仿真模拟,完善现有受干涉、单精度、时间截断和位移边界影响的错距值研究成果。结论:1.速度边界模式较之位移边界模式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2.时间截断不能确保获取稳态结果,不利于计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3.截断误差对错距旋压成型结果影响显著,计算过程中应采用双精度模式;4.错距干涉严重干扰计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应在实验设计阶段予以排除;5.针对现有错距值研究受干涉、单精度、时间截断和位移边界影响的现状,基于改进模型,完善错距影响结论(表11)。  相似文献   

8.
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仿真实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适用于时域仿真的数学模型。对实例进行分析,考虑单机无穷大系统和三机系统,使用Matlab编程求解所得的数学模型,仿真暂态过程中发电机转子摇摆曲线,从而判定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单机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发电机阻尼越大,故障切除时间越短,系统越容易稳定;三相短路故障时系统最容易失稳。多机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Tj越大,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越长;当KV满足静态稳定要求时,KV越大,系统的暂态稳定性越好。对于多机系统,讨论了重合闸对暂态稳定的影响。该方法丰富了Matlab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快速公交的乘客满意度模型,以乘客的社会经济特性和出行特征作为自变量,选取常州快速公交作为案例开展车内问卷调查以获取建模所需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作为建模方法.提出了基于有序Logistic回归建模乘客满意度的一般性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常州快速公交的乘客满意度模型.通过对所建模型的分析发现:等车过程对乘客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乘车过程,到站过程的影响相对最小;站点设施,如是否配备遮挡物和座椅等,对乘客满意度有较大影响;乘客的社会经济特性对乘客满意度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公交停车时间的重要组成,乘客上车时间对公交运行可靠性及公交服务水平具有重大影响.为研究老年乘客与成年乘客上车时间差异以及影响上车时间长短的因素,进而更好地理解乘客上车行为过程、减少乘客上车所花时间,提出了一种乘客上车时间回归分析模型.通过计算常州公交IC刷卡连续记录之间的时间差,得到了每位乘客上车时间的估计值,定义为上车时间间隔.然后,利用方差分析验证2种乘客的上车时间间隔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最后,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乘客类型、每多一位乘客带来的边际效益及上车踏板数量对总上车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即使不考虑公交车型特征,普通成年乘客与老年乘客的上车时间间隔也存在一定差异;每一车次乘客平均上车时间随乘客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公交上车踏板数量越多,乘客尤其是老年乘客上车所花的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1.
考虑公交与社会车辆在干线的行驶参数差异性,以最大带宽的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兼顾社会车辆与公交车的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模型.该模型利用预设定的公共周期时长、绿灯/红灯时长和已知的公交在站台停留时间分布、路段长度、车辆速度等参数,通过求解混合整数线性规划及优化相位差,得到社会车辆与公交车都有绿波的信号控制参数.最后,以合肥市望江路为例,用VISSIM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测试和评价.结果表明,在公交需求较大的干线上,新模型比传统的干线协调控制方法在人均延误和停车次数上分别减少了15.2%和13.2%.  相似文献   

12.
港湾式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城市的公交运行现状,使用时空分布图分析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车辆运行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计算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站点排队概率、停靠时间分布和汇入间隙的等待时间.利用杭州市的调查数据对公交车辆的站点停靠时间进行了分布拟合,结果表明对数正态分布的拟合效果最优.使用Matlab编程求出了不同停靠时间分布参数和外侧车道流量下的站点通行能力,结果显示随着分布参数和外侧车道流量的变化,站点通行能力的变化范围较大.最后,使用实测和仿真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计算值与实测数据、仿真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78%和5.28%.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校车调度方案中管理不灵活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调度原理和分段齐次泊松过程的双目标优化模型。首先利用泊松分布对发车时间间隔进行非等时优化,得到发车间隔序列,再据此计算出一天内的发车时刻,最后进行泊松随机数编程模拟不同时刻的乘车人数,得到调度方案。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进行模型检验,所得结果表明该方案易于管理、灵活方便。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左转公交延误,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公交预信号的可变公交车道控制方法(VBAL).该方法将可变车道与公交优先预信号相结合,在不对其他车辆造成较大影响的基础上,实现了左转公交的优先通行.给出了VBAL的渠化及控制方法,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将VBAL方案与单左转车道方案(SLTL)和双左转车道方案(DLTL)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利用累计曲线图示法建立了左转公交和直行车辆的延误变化计算模型.通过灵敏度分析研究了车辆比例及绿信比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VBAL方案能够在降低左转公交延误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直行车辆延误的增加.利用VISSIM将该方案应用于实际路口,结果证实了VBAL方案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李拓 《河西学院学报》2012,(2):31-33,30
本文为大城市的一条公交线路建立了一个合理调度的数学模型,根据某公交线路上每一时段上下车人数的统计资料,给出各时段内发车的间隔时间和发车数目.根据这个模型还可确定公交公司每天在两个起点站储备的车辆数与公交公司需要的最少的车辆数目,公交公司可以按照发车数目和间隔时间排出发车时刻表,进行实际运营.  相似文献   

16.
《莆田学院学报》2016,(2):90-93
为了提高施工期间交叉口的安全性能,以福州轨道2号线建设中的古田路与新权路交叉口为研究对象,主要考虑非机动车对左转机动车的干扰。通过现场基础数据的采集,针对非机动车干扰数与同一进口道左转车辆车头时距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机非冲突函数,获得理想的拟合效果,再运用Synchro提出新的配时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优化评价。比较优化前后的控制效果,可得:在早高峰阶段,非机动车干扰数与车头时距拟合关系符合二阶多项式形式;交叉口总延误降低8.8%,平均停车次数降低9.8%。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信号交叉口行人穿越时间的特性规律,应用间隙理论和实际观测数据,建立了行人穿越的概率统计模型.进而建立了3种不同穿越条件下行人穿越数的估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行人平均过街时间模型、第85分位行人过街时间模型和第90分位行人过街时间模型.采用定量分析和模型实证分析方法,发现行人穿越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人行过街横道长度、车头时距小于临界间隙的概率以及交叉口内的转弯车辆数.结果表明模型估计误差均小于5%.  相似文献   

18.
以8×8轮毂电动机驱动车辆为研究对象,基于Matlab/Simulink与Trucksim软件平台,研究车辆动力学模型建模及操纵稳定性控制策略.推导车辆26自由度动力学数学模型;在Trucksim中建立车辆仿真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车辆仿真数学模型.根据车辆动力学计算,验证并完善Trucksim...  相似文献   

19.
探索构建对汇率进行直接预测的高精度组合预测算法.采用NARX神经网络作为基础模型,并结合经验模态分解模型进行混合预测,提高模型精度.为研究不同时间间隔对预测结果的影响,采用美元兑日元汇率的时间间隔为5分钟与1天的数据进行预测.实验结果显示,时间间隔较短时,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此外,通过对汇率改革前后的人民币汇率的预测发现,汇率改革对EMD-NARX模型的预测结果影响不大,说明模型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协同式自适应巡航控制(CACC)车组的稳定性影响,构建了混合交通流条件下协同式自适应巡航控制车辆组引导车模型(LCACC).考虑协同式自适应控制车组间的信息交互延误,采用频域变换的方法来推理引导车模型的稳定性边界条件.将美国NGSIM数据库轨迹数据作为初始输入,根据先前研究成果,采用IDM模型模拟混合交通流中人工驾驶车辆的驾驶行为,运用环道测试的方法来验证引导车模型的稳定性.环道测试结果表明,LCACC模型在改善协同式自适应车组的稳定性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敏感性分析显示CACC车组的大小对LCACC模型参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