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国美学家朗格在卡西尔文化符号学的框架中继承了卡西尔艺术生命形式论的命题,吸收了新批评的形式主义资源,即艾伦·退特关于诗歌的“张力论”和艾略特关于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论.这就使艺术生命形式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成熟.  相似文献   

2.
<正> 诗歌语言是语言的特殊形式。尽管诗歌创作往往靠的是“神来之笔”,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但其客观存在却必定表现为具体可感的语言形式,离不开遣词用字,组句成章。新批评派的张力论认为,文学是各种矛盾的统一体,张力普遍存在于文学的各种因素之中,诗歌语言也不例外。唐诗之美,重在形式,其遣词用字是有规律可循的。唐诗中的副词具有特殊的时间或空间暗示作用,诗句中的副词往往隐含一对相互对立的时间或空间,形  相似文献   

3.
欧阳子的《〈游园惊梦〉的写作技巧和引申含义》一文,对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做出了深刻细致的分析,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新批评理论方法。本文就新批评的语境理论,对欧阳子的文章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4.
董迎春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4):58-61, 68
中国百年新诗发展一直秉承重视语言本体的创作精神,借助语言形成诗的结构"张力"与审美空间。陈仲义教授的专著《现代诗:语言张力论》吸纳西方"新批评"理论成果而又自我创新,使诗的各种形式、技巧展示与研究均指向了"张力"之美。此书的出版对现代诗的话语研究与诗人创作实践均具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和英美新批评在中西文论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们对文学规律的挖掘是比较诗学研究理应重视的问题之一。“新批评”是一种独特的形式主义文论,它对文本形式的关注使之区别干西方传统文论,而这种对传统文论的叛离提醒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文学性”上。《文心雕龙》中的文学观念远比新批评丰富,但就探讨文学性而言,双方看法实有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6.
应该说,纪德的论断确具真知灼见。但阐释和评论这一论断,则要进行必要的限制和引申。不限制,容易走向偏颇;不引申,深意难以明朗。本文中的限制和引申,主要体现在对“爱好”和“新奇”这两个概念的诠释上。纪德论断中的“爱好”,指的是个人的欲望、情趣、伦理观念和哲学观念等,它们与追求、探索中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不相容,会阻碍接受新思想和新文化。放纵它们,任其发展,便会远离真理和批判精神。文章作者恰如其分地限制了“爱好”的范畴,避免了认为该“爱好”泛指“一切爱好”的误解,使论断更呈现其严密性。怎样理解论断中的“…  相似文献   

7.
张力是英美新批评派诗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影响甚大。但一般认为,张力概念是从物理学中借用过来的,狭隘地认为张力指诗意中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本文通过对新批评派理论家艾伦·退特提出的张力概念的分析,指出:一、张力不是从物理学中借用过来的;二、张力的要素是内涵和外延,其涵义是指在诗歌语言中外延(旨称意义)和内涵(暗示意义)两个平行的意义层面之间存在的审美兴味和艺术力量;三、张力呈现出多层次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8.
对新批评在创意写作教学中的历时性与实践性分析,有助于我们确证新批评在创意写作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分析新批评视角下的文本分析、语法化与非语法化的创意写作教学的形态,有助于我们探究新批评理论在创意写作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新批评与其他理论方法平行作用于创意写作教学实践,构成了创意写作教学理论层次结构的重要一环。新批评视角下的创意写作教学观念认为,其他理论与方法在创意写作教学理论层次和序列中的位置与应用价值也应给予充分认可。  相似文献   

9.
兴盛于20世纪末的文化研究在文本的解读方面借鉴了新批评的文本细读的方法,但又注重发掘文本的文化内涵的批评理论。文化研究将文本的内涵扩大,在整体上形成一种向外转的文学研究类型。通过考察新批评和文化研究在文本解读分析,对两者在文本观念和批评策略上的的借鉴和超越的关系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10.
复义作为新批评理论中的一个术语,蕴含着多义性和不确定性两个层面的意思。其虽多见于诗歌语言,但在小说中也是不容忽视的。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带家具出租的房间》在细节、意象、结局上都成功运用了复义,这为我们将新批评术语运用于小说分析中提供了新的启发,也为新批评理论在新时期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张力(Tension)本是物理学概念,文学中张力的概念源于英美新批评学派。小说中的张力可以理解为:人物的外在表现与其本质是完全不同、相互矛盾的。由此,张力意味着多面真实的人物形象。以张力理论为基础,旨在通过分析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三个主要人物,阐述张力在这部小说中的文学价值及其丰富性。同时也提供了鉴赏和创作小说的一种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冯发云 《培训与研究》2007,24(11):20-21
新批评理论以文本为关注焦点,采用细读式方法论,长于诗歌分析。由于它与玄学派诗歌产生的社会历史语境类似,使得玄学派诗歌与新批评思维叠加在一起。在新批评的视野中玄学派诗歌富含张力与反讽、意象与曲喻、戏剧性与伪逻辑等特点,这在《致他的娇羞的女友》中得到全面体现。  相似文献   

13.
四十年代袁可嘉针对中国新诗出现的两种不良倾向,借鉴新批评理论,系统地阐述了新诗现代化理论。新诗现代化理论在本体论、有机综合论、戏剧化论等方面吸收新批评的合理成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发展了中国的新诗传统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14.
刘勰在《心雕龙》中对“比兴”问题的阐发将中国古代诗学中的比兴研究推到了新的高度;新批评对比喻所作的研究则体现从语言人手研究学的意义。本主要从三个层面加以探讨:一、修辞层面。刘勰揭示了比、兴的成因、功能以及二的关联,新批评则从比喻中发现语义的对立统一;二、心理层面。刘勰的意象论将构思与表达结合起来,新批评则排斥心理因素,标举语象;三、化层面。刘勰的比兴论体现了天人合一观念,是一种化修辞学,新批评则以比喻作为学本质属性,是一种本体修辞学。  相似文献   

15.
新批评派的有机形式观由“独立自足性”、“有机整体性”和“对立调和性”等概念组成。从渊源上讲,它是对传统的有机形式论及其所包含的对立调和思想的再度申说和改写。从哲学美学上所讲的想象力的对立调和到艺术创作中想象力的对立调和,再到艺术接受中心理情感的对立调和,最后到文本结构方面的对立调和,新批评将作品变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具有对立调和意义结构的有机整体,同时也将传统美学和文论中丰富的“有机形式”论思想简单化了。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三大诗学理论之一,"性灵说"在现代学术语境中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将从中日学术史的宏观视野出发,对"性灵说"的现代学术境遇展开深入的比较与分析。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史》著作中,赞同"性灵说"的声音明显要高亢于否定的声音。究其原因,"性灵说"所潜含的诗学理念与人性解放观念与"五.四"新文化精神是契合的,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支撑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革命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西方文论中的创作主体性问题.欧洲诗学传统精神是对创作主体加以消解.到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论高扬作家主体,作家的地位至高无上.济慈以"消极感受力"、艾略特以"非个人化"理论对浪漫主义进行反驳,成为新批评的先声.苏珊·朗格以形式主义符号学来调和个人感情和社会公共感情之间的矛盾.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认为作者已"死".  相似文献   

18.
神话 -原型批评源于弗雷泽的人类学 ,由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奠基 ,得助于卡西尔的象征形式哲学 ,弗莱将其建成宏大的理论体系。它的系统性、宏观性和整体性优势 ,体现出跨历史、跨文化的宏阔视野和大家气度 ,在西方文论界 ,曾与马克思主义批评和精神分析批评三足鼎立。但忽视文本审美价值和作家的个性、跨文化研究的不彻底性则是神话 -原型批评的阿基硫斯之踵。  相似文献   

19.
综观美国汉学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从文学文本的解读到理论著述的阐释。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新批评派诸种研究范式的深刻影响。鉴于此,本文立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文论等研究视野,力求对于新批评派与美国汉学界的相关研究之间所存在的诸种关联性子以较为系统与深入的梳理与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