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把握马克思与历史主义问题的关系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一条新路径.历史唯物主义从自然与历史的有限统一、结构与历史的辩证统一成功地战胜了历史主义研究方法的困境.历史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其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观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克服历史主义困境,也不仅仅是在方法论层面,历史唯物主义通过诉诸于人的实践活动的"有限目的论"解决了历史主义不得不"假手于上帝"的困境,从而解决了历史主义关于历史意义的根基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批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历史主义”是一个弹性较大的学批评流派,其流派特征为:以特有的方式回归历史,但这“历史”不是马克思主义所着力考察的以政治、经济制度为主的社会状况,而是一种“化性的”历史;不过,在对学的历史作用的强调上则体现了“新历史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相通之处。新历史主义批评是一种多元理论的产物,它的价值在于尝试将马克思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相结合,将历史纬度输入到后结构主义批评当中。  相似文献   

3.
浅谈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没有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形态没有历史”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提出的一个否定性、批判性的命题。马克思从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角度阐述了意识形态没有自己独立发展的历史这一理念。阿尔都塞在此基础上从结构主义的视角出发,从一个肯定的意义上来重新解构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没有历史”这一理论命题,指出意识形态是永恒存在的,贯穿于历史之始终的,赋予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没有历史”以新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4.
葛兰西在反对经济决定论的历史背景下,从历史主义原则出发,对意识形态做出新的描述性的阐释,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物质性的、历史性的存在,是一种现实的实践的力量。阿尔都塞站在"反历史主义"的立场,反对对意识形态的描述性阐释,对意识形态进行了结构主义的考察,得出意识形态没有历史的结论。在对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质疑的基础上,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也实现了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历史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政治批评,以怀特的元历史理论为支架,强调从政治权力、经济、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等角度对文本实施综合解读,分析文学与人生、文本与历史、文学与权力语言的关系,挖掘被主流意识压抑的它异元素,批判、对抗后现代意识形态霸权的物化、制度化、日常化及语言异化,具有鲜明的政治批判性特征。新历史小说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新的历史意识的创作思潮,但新历史小说并非新历史主义理论的阐释和说明,从历史观、观照视角、叙事方式三个维度表现出新的特征,实现对传统历史主义的拆解和颠覆。  相似文献   

6.
碎片化与意识形态批评——詹姆逊后现代文化批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对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枇评理论,认为后现代文化的碎片化、不可分析性与詹姆逊对后现代文本的深度挖掘形成矛盾,后现代文化中距离的消失与詹姆逊的“认知测绘”理论形成矛盾;詹姆逊文化批评是后现代知识分子在当代语境中对意识形态的想象性把握,对社会矛盾的虚幻解决,这又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形成矛盾。企图在文本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之间、在后现代的碎片与总体性的意识形态之间进行调和,使詹姆逊的文化批评处于理论的建构与自我解构之中。  相似文献   

7.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具有十分深刻而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文科学、文学批评自身发展创新的内在原因。后现代主义淡化“历史”,后现代人厌烦“历史”又需要“历史”,人文科学的“文化研究”转向和“语言学转向”,文学批评希冀摆脱形式主义的长期称霸局面,旧历史主义已是老态龙钟而不适应时代需要,是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登上后现代文学舞台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8.
在 2 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中 ,美国新历史主义批评家们将历史批评置于后现代氛围中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海登·怀特在《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本文》中辩证地论述了历史本文实为一种主体叙述 ,而且是一种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的文学虚构 ,同时 ,主体叙述与历史本文、历史语境与文学虚构之间存在着“解释的循环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剧的创作与批评中,历史与艺术一直扭结在一起,产生了不少龃龉。“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的命题看似解决了二的矛盾,但仍遮蔽了许多实质性的问题。而且在二的抗衡中还常常受到主流政治的干预,呈现意识形态的各种阐释。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经济这一决定艺术发展的“最终因素”使历史剧成为一种化消费。历史、政治、经济、艺术的相互角逐,导致历史剧从再现型——重写型——戏说型的艺术流变。“再现型”历史剧强调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它是忠实于历史基础上的艺术创造;“重写型”历史剧注重历史精神与现代意识的融合,它是对历史作出的意识形态的现代阐释;“戏说型”历史剧只是凭借历史作幌子演绎现代人的梦幻,它是大众化对历史的一种解构。让各类历史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应从创作理念、叙事策略和审美走向上找准自己的位置。予以适当的调适,形成“互补共生、有序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经典马克思主义确立文艺本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意识形态.“东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迥异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分别从意识形态视角和美学视角对“正统”原典进行了突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代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新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论的流变丰富了自身内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无疑是具有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运用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解读康拉德中篇小说《黑暗的心》。通过分析马洛话语下的女性形象,在父权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女性只能作为男性的附庸,或者被边缘化。作品中展现的性别政治观点,折射出作者康拉德受父权思想的影响,在性别的建构和人物的塑造问题上,塑造了二元对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他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部新历史主义小说,迟子建的《伪满洲国》有着独特的审美意义。从历史观来看,小说从"民间历史意识"切入,在宏大叙事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加入了解构革命历史主义的新历史主义行列;从时间观来看,迟子建充分借鉴了革命历史主义的线性时间观,极具个性地走进了新历史主义的时间观,却又极具个性地走了出来;从对历史主体的塑造来看,迟子建是拒斥革命历史主义的,而在新历史主义的观照下,表现出了一如既往的冷静思考,既不全面颠覆、也不多加嘲讽,而是尽可能如实地切近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3.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对于文化和政治的看法令世人瞩目,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历史性要素在实践哲学中的运用。葛兰西用实践哲学代替马克思主义,视它为一种绝对的历史主义。这种历史主义不仅通过马克思吸收了德国历史主义的传统,也容纳了克罗齐绝对历史主义的精髓。葛兰西以建构历史的方式来沟通理论与实践,使之成为一个连续的同一体。他同样擅长运用历史建构中形成的历史性力量,例如:从历史之具体性中激发的想象力;在历史与逻辑一致性建构中生成的推断力;由历史与现在、未来沟通中形成的意志力。葛兰西运用这些历史性力量时的深刻自觉,令实践哲学表现出有别于西方哲学传统的卓越的实践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To attempt to understand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provision as an educational social movement is to become caught up in a dialectial dilemma. Is Access allied to the older radical traditions of adult education through a collective emancipatory role or is its role to serve the educational needs of the individual student and/or the economic needs of society? Research carried out at the University of Exeter has shown that while there is a strong rhetoric within the Access movement that supports the more emancipatory approach, practitioners contradict this when questioned about the prime purpose of Access. Gramsci's theory of cultural hegemony can be used to address this contradiction by examining how sub‐cultures, such as the group of Access practitioners, create a mosaic of meaning or a reality map which is drawn from the conflicting ideologies which surround them.  相似文献   

15.
历史小说《拉格泰姆时代》充满了作者爱德伽.劳伦斯.多克托罗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具特色的历史修撰风格,他用极为巧妙的真实和虚构来描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使二者之间形成完美的融合。本文将透过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对《拉格泰姆时代》进行深入的解读,以揭示《拉格泰姆时代》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充分展现作者的新历史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一书中关于心灵和物体 (即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 )的本质属性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主张 ,力图揭示洛克在心身关系问题上由于受经验论的影响一方面陷入二元论与交感论的矛盾之中 ,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动摇于一元论与二元论之间所带来的有利于西方心身学说向前发展的倾向 ,从而使人们能够合理地把握洛克的心身学说  相似文献   

17.
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作为“历史转向”以来深受解构主义浸染的两支批评流派,它们有各自的理论领域同时又相互渗透。本文以二者共同的焦点——历史叙事为切入点,对比考察两支流派各自的理论优势、解构策略和学术困境。  相似文献   

18.
王倩 《许昌学院学报》2012,31(1):119-123
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话题,列斐伏尔作为一个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研究了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异化,从与马克思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生存异化的含义、异化产生的根源、异化理论的内容以及异化的消除等进行了探讨,把马克思只应用于经济领域中的劳动异化扩展到日常生活领域中,丰富了异化理论的内容,但他把异化普遍化和永恒化了,最终陷于困顿而无法突破。  相似文献   

19.
新历史主义围绕其核心问题“颠覆”与“遏制”这两个悖论式的概念,窥视到文学参与政治实践的复杂性。将这一理论用于解读文学作品,在丰富、深化传统文学的同时也拓宽了文学理论研究的视野。本文将在“颠覆”与“遏制”这一悖论中读出女主人公淑的颠覆意识之外与主流意识共谋的一面,揭示其在基督精神横行的社会中走不出的女性困境,重释其传统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0.
“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沃勒斯坦是该理论的主创人。他提出“一体化学科”研究路径,并同时希望人们能够从意识形态、政治纲领和社会科学三个向度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和理论功能以及这一理解路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对于人们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