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学会查"无字词典"> 苏教版小学语文<学会查"无字词典">一文,主要讲述了"爸爸"指导"我"用生活中的现象解释词语,词语也可从生活中找到对照这一具体事情,意在说明生活是一本大字典,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为让学生深刻领悟此内涵,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相似文献   

2.
文本解读 《学会查"无字词典"》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结构清晰、浅显易懂、表达有序,生动地叙述了暑期到青岛旅游途中爸爸如何指导聪聪联系眼前景物,理解词语"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事.学习此文,让刚进入中年级的孩子清晰地认识到除了查字典以外,结合大自然、联系现实生活更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文章有情有景,通过生活实例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学习方法.这是苏教版实验教材作出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第五册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是要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这个道理。在教学时,有几个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反思并补记之。  相似文献   

4.
<正>"习惯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抓手。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将"习惯篇"的教学放到应有的位置和高度,教学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系统性,几乎枉费了编辑老师的编排意图,实在是可惜。小学语文应该如何落实苏教版教材"习惯篇"的教学呢?我以为至少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1.按部就班,做到内容无遗漏。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学会查"无字词典"》一课讲的是爸爸针对自然情景,向聪聪解释了"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的意思,并且要求聪聪学会查找"无字词典"的方法。教学进行到爸爸以所看到的情景向聪聪解释"骄阳似火"的意思时,突然有小手举起:生:我觉得爸爸对"骄阳似火"的解释并不好,甚至没有聪聪的解释好。师:为什么?生:聪聪说的是"强烈的太阳光像火那样热。"虽然是词典的解释,但我们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而爸爸说:"烈日当空,连树的叶子都晒蔫了。"  相似文献   

6.
《学会查“无字词典”》写了暑期聪聪的爸爸带他到青岛旅游途中指导他联系眼前景物,理解词语“骄海似火”、“惊涛拍岸”的故事,告诉我们除了查字典以外,结合大自然、联系现实生活更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文章有情有景。通过生活实例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是苏教版实验教材作出的又一有益探索。为达成编者意图,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中掌握方法,确立常查“无字词典”的意识,及时地促成知识向能力转化,笔者结合以往教学实例,把主要环节教学设计与意图、课堂实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学会查"无字词典"》的教学片断(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第2课)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第一至八自然段,现在,我们来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从爸爸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生:我懂得了"有字词典"指《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  相似文献   

8.
《学会查“无字词典”》写了暑期聪聪的爸爸带他到青岛旅游途中指导他联系眼前景物,理解词语“骄海似火”、“惊涛拍岸”的故事,告诉我们除了查字典以外,结合大自然、联系现实生活更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文章有情有景。通过生活实例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是苏教版实验教材作出的又一有益探索。为达成编者意图,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中掌握方法,确立常查“无字词典”的意识,及时地促成知识向能力转化,笔者结合以往教学实例,把主要环节教学设计与意图、课堂实录整理如下。一、导入——精彩暑期大回放1.同学们,在刚过去不久的暑期…  相似文献   

9.
一、苏教版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习作3"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可是,儿子却中途辍学回来.""辍学"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中途停止上学."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解释为:"学业未完而停止上学.""缀学"这两种解释都已包含"中途"的意思在内.  相似文献   

10.
<正>纵观整套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参考用书,从第一册到第十二册,几乎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要求中都有这样一句话:"学会本课×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关于"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最近笔者有幸听了三位青年教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鸟语》第一课时,他们分别是这样处理的。【片段一】学生通读课文后,教师甲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公冶长、勤劳、无拘无束、傻话、怠慢、喜鹊、嗓子、应验、安慰、通晓、疏忽、猜想、倍感亲切。教师指名学生读,纠正读音后提问":同学们,你读懂了哪些词语?"学生纷纷举手,一个词语一个词语地说过去,一直说到"喜鹊是一种鸟"。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离开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查工具书——词典或教辅,还有的老师直接告诉词语的意思。有的老师对词语的处理浅尝辄止。从目前词语教学来看,有的方法不对、有的方式单一。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常常根据词语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方法理解词语。  相似文献   

12.
仲凌 《考试周刊》2013,(11):49-50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9课《三个小伙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伙、伴、把、巴、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在田字格中美观规范地书写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依据重点词句进行表演。  相似文献   

13.
<正>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单元的最后,都会安排一个"练习"的教学内容,这是苏教版教材与其他版本教材最大的不同。教师只有深入解读教材内容,将功夫花在"练习"之外,才能真正发挥"练习"的教学功能。一、寻找生活实际的落脚点"练习"教材中,无论是低年级的"学用字词句",中年级的"处处留心",还是高年级的"语文与生活",都  相似文献   

14.
<正>"薄壳结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人类的"老师"》一文中的词语。在这个词语中,"薄"字的读音让四年级组的语文教师争论了一番。因为"薄"是一个多音字,有"bó"和"báo"两种读法。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是成语大国,是成语资源极其丰富、成语文化普及率极高的国家。成语是汉语言精华,是中华传统文化浓缩本和"小百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珍品。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二学段单元练习中编排的"读读背背"和第三学段单元练习中编排的"诵读与积累",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常见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原先是"熟记成语",为了避免有的不是成语的说法,后来编者改成了现在的"读读背背"和"诵读与积累"。此内容是苏教版教材编排  相似文献   

16.
<正>理解词语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是中年段词语教学的要求。怎样让中年段学生更轻松地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呢?本人有以下几点想法。一、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各版<前言>、<说明>和<凡例>中对"词、词汇、语汇、词组、词语、语词、成语、熟语"等语言学术语类词语使用情况的梳理,在与该词典正文对这些词语的解释进行对照发现,其词典<前言>等对这些词语运用不当和词典正文对这些词语释义不当等问题.深层原因是词语的释义没能吸收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正>字理教学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和析词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笔者现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一课为例,谈谈字理识字与字理析词在小学中年级的运用。一、字理识字——"舞""舞"字虽是课文的生字,但其音、义对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不过因其笔画、部件较多,学生容易写错别字。我巧妙借助该字的字理,针对易写错的部件"舛",设计了切合中年级学生的教学模式。1.联系生活师:跳舞要用到身体的哪个部位?(生答略)"舞"字很有  相似文献   

19.
微格情境《学会查“无字词典”》是江苏版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学会查“无字词典”即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教师教学本课时有如下情境:师:课文中对“骄阳似火”这个词,聪聪是怎样解释的,爸爸又是怎样解释的?生:聪聪像背书似地说:“强烈的阳光像火那样热。”生:爸爸说,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就是“骄阳似火”的意思。师:聪聪和爸爸的解释是从哪儿得来的?生:聪聪是背词典上的解释,爸爸是自己观察得来的。生:聪聪是从字典知道的,爸爸是从生活得来的。师:你们更喜欢哪一种解释,为什么?生:…  相似文献   

20.
<正>词语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词语学习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对词语学习提出了理解、积累和运用三个层次的要求。在具体的词语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一、查阅工具书在教学过程中,查字典、词典是学生经常使用的学词方法,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学词手段,但不能孤立使用,需要和其他方法综合使用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因为,有时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理解能力是看不懂字典或词典中的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