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阅读能力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界定英语阅读能力的内涵是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关键和指导性纲领。本文主要介绍美国阅读研究小组所倡导的阅读能力内涵,并针对阅读能力的5个方面设计了可供实际操作的阅读教学活动,旨在为明确阅读教学应该‘教什么’和‘如何教’两个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一、教什么的问题首先来谈谈教什么的问题。让我们从"学情视角"入手,结合文体特征和年段目标,分三年级和六年级来逐一分析。1.三年级学生适合学什么作为三年级的课文,《鹬蚌相争》真正的教学价值在哪里呢?研究其文体,就"寓言"而言,是教材中第一次明确出现"寓言"这一文体名,因此,要让学生对"寓言"有个初步的认识,对寓言产生"一见钟情",并掌握简单的阅读寓言的方法。就"故事"而言,则可以做到:梳理故事表达顺序,明白故事大概内容;推敲关键词语,发现故事生动的奥秘;学习讲故事,争取把这个故事讲得生动、具体。因此可将"寓言"与"故事"  相似文献   

3.
游敏 《语文知识》2015,(4):58-60
高中小说究竟应该教什么,从哪儿教起,怎么教才好?我想,小说就是讲故事,何不把小说当故事教学?何不用故事教学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开展小说阅读之旅?而把小说当故事教学,要注意什么呢?一、故事如何处理故事教学究竟要怎么教?我想,首先要遵"路"而教。这个"路"就是《高中语文普通课程标准》。故事教学为什么要遵"路"而教?遵"路"而教,可以让故事教学少走弯路。教学《祝福》时,在内容选择上,我确定了故事与写  相似文献   

4.
<剪枝的学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个情理交融的科普故事.文章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选取了冬、春、夏三个季节各具特色的景象,巧妙地把剪枝这一科学知识融合到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之中.备课之初,我不禁心生困惑:科普故事类的课文重点是教什么?以科学知识为重点,容易上成科学课、劳动课,有喧宾夺主之嫌;以了解内容为重点,就会偏重阅读理解,落入内容分析的窠臼.教课文,还是教语文?反复思忖之后,我选择了后者.  相似文献   

5.
王文芳 《江西教育》2011,(11):13-14
<正>何谓生态阅读课堂?意即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以建构阅读教学课堂中自然、和谐、统一的对话关系。缘起我一直在苦苦思考三个问题:对学生来说,为什么要阅读,读什么,怎么读;对于文本来说,作者为什么要写,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对于教师来说,为什么要教学生阅读,教什么,怎么教。思考的结果是,我发现,每个大问题中的三问具有密  相似文献   

6.
何谓生态阅读课堂?意即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以建构阅读教学课堂中自然、和谐、统一的对话关系。缘起我一直在苦苦思考三个问题:对学生来说,为什么要阅读,读什么,怎么读;对于文本来说,作者为什么要写,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对于教师来说,为什么要教学生阅读,教什么,怎么教。思考的结果是,我发现,每个大问题中的三问具有密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儿童在经历启蒙阶段的集中识字教育后,进入阅读训练阶段,此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一是配合《四书》、《五经》,教学生阅读简短的散文故事;二是教学生阅读浅易的诗歌;三是教学生属对.借鉴古人的经验,现代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从插图故事入手到以图画再现情境、创造语文“导读法“,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  相似文献   

8.
大大小小的语文考试.对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个硝烟 弥漫的战场.那么,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呢?对大部分同学而言,现代文阅读题就是一个个难以攻克的堡垒.攻克阅读题 这个难点,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广大中学生与语文 教师的迫切要求.而作为指挥官的教师应该在平时训练着重 那些内容?教学生解答阅读题有什么方法原则?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9.
李悦新 《中国教师》2013,(24):42-43
要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务必明晰三个策略。一、落实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旨在真正合作,注重实效。例如,在教学《林海》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可让学生先自由阅读,再独立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设置这样的问题:"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哪一个特点是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通过自由阅读和独立思考,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自身阅读经验引领学生阅读实践的过程.教师首先要凭借自身的阅读经验“浸入”文本,借助文本细读发现、挖掘课文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师走进文本的深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决定了学生解读文本的深度.教什么决定怎么教,“教什么”取决于教师能够在文本中“读出什么”,因而教师细读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的重要基础.下面以《项链》为例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1.
林群 《河北教育》2003,(4):28-29
教例: 1.谈话引入。 (1)你去过麦德龙超市吗?这节课我们来了解麦德龙超市的一些情况,并用我们学过的分数、百分数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先请同学们阅读三条信息,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又联想到了什么。 A.食品类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1/5; B.双休日到麦德龙超市购物的人数比平时多三成; C.三星电视机让利2%出售。 (2)师生共同小结:通过阅读这些含有分率的句子,我们可知道把什么量看作单位“1”,联想到另一个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相似文献   

12.
[教例] 教鲁迅小说《药》。在学生基本明确了作品有两个故事、两条线索以后,我设计、提出了一组问题:一、假如我们把小说分成夏瑜牺牲、华老栓买药两个故事写,那么会形成怎样的两个主题?二、改写后的主题与作品原有的主题在反映问题的本质上和深度上,将有什么不同?三、作品为什么把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和儿子病死、华大妈上坟作为明线,把夏瑜因革命被杀的故事作为暗线,而不是相反?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四、作品  相似文献   

13.
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小说,首先要"入乎其内",钻进小说的世界,让学生带着热情,主动阅读,把握梗概,理清三个问题:一是小说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二是故事是如何联系叙述的?理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是作者的情感倾向是什么?就是文章的主旨。其次要"出乎其外",指导学生学会个性化评价,学会追问—思考—回答。  相似文献   

14.
点评:如果简单地讲,这个教例其实就是给课文三个故事加了三个小标题。就这么简单,应该搞得这么复杂吗?其实教者是有意这么做的。我们从许多教例中发现,支老师的一个教学行为,总能够在得到直接成果的同时,还能得到许多“附加值”。  相似文献   

15.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在语文学科这个范围内的意义有两个:一是"教教材"就是教书本知识,"用教材教"就是"教教材"所指引(隐藏)的生活实践;另一个意义则是指"教什么"及"‘教什么’如何产生","教教材"是指直接将选文当做教学内容,"用教材教"是指语文课要教的东西不是选文本身,而是从选文中开发出来的知识. 李海林老师的这段话,为我们一线教师指明了阅读教学中施行拓展阅读的方向.我们课题组成员认为,"课内拓展阅读"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依据语文课程、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先由教师阅读更多的相关材料,将其整理、提供给学生阅读.我个人认为,课内拓展知识需要自然、有效,所以寻求课内拓展阅读的生长点很重要.于是,我在自己的课堂中进行了课内拓展阅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鲁迅自己坦言,他的文章只有过了三十岁的人才能懂。所以,教鲁迅的作品,对于我这样一个尚未到而立之年的青年而言,总觉得惴惴。年少的时候,被人教着一个个鲁迅的故事;年长了,变成教人一个个鲁迅的故事。但这么多年下来,总觉得缺失着什么。尤其是看到听课的人  相似文献   

17.
吴蕾 《甘肃教育》2023,(1):42-45
阅读圈是利用小组分工合作学习的方式探讨文本的阅读途径,阅读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笔者以《丽声北极星》分级阅读绘本第三极的绘本故事The New Teacher的课堂教学为例,探讨阅读圈的形成、实施和反思这三个阶段的策略。在准备与创建阅读圈时要精选阅读素材,均匀分组分工,提供语言支架;在实施过程中的步骤为唤醒旧知,享受阅读,拼图交流和分享成果。同时,针对文本,还可以优化定制多样的阅读圈;教师也要转变角色,提升多元的思辨力。  相似文献   

18.
《当代教育科学》杂志2005年第1期发表题为《忽视正确价值观引导的教例浅析》的署名章。此提到的三个教例,涉及愚公移山故事、司马光砸缸故事和以枪打鸟的智力测验题目,都是老话题,而三个教例都称得上推陈出新。是不是新得出奇,倒也难说。因为之类教例现在并不少见,已是一种时髦。  相似文献   

19.
牛彬宏 《甘肃教育》2023,(5):106-109
长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难点,字数多、结构相对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长课文在阅读和理解上存在较大难度。文章将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例,综合运用经验总结、案例分析等不同的研究方法,从聚焦教材、设定目标、优化流程三个层面入手,从“明确有什么”“明确教什么”和“明确怎么教”的行文顺序展开,探索语文教材中长课文的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学生概括、总结和阅读理解的能力,并逐步增强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怡 《学前教育》2010,(4):14-15
《四环游戏小组的故事》这本书出版后,在游戏小组投放了一定数量的书以供家长借阅。出乎意料的是,书籍投放的第一天,郭潇雨的爸爸就主动提出要购买一本。在问到“这本书可以随时借阅,且借阅没有期限限制,为何要购买一本”时,小雨爸说,这本书记录了四环游戏小组最初的建设和发展,阅读时一个个故事所记录的场景在眼前再次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