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技术熟练者”相适切的适应型教师文化具有教师职业的传递性、价值取向的保守性、课程实施的技术性和行为方式的封闭性等特征,它在一定的时期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已成为教师参与新课程的精神负累。要从根本上解放教师、增进课改实效和激发课程活力,必须从适应型文化走向“反思性实践者”赖以维系的创生型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2.
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文化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教师文化建设,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供广泛的机遇和条件,目前的教师文化本质上仍是一种与教师的“技术熟练者”身份相适应的适应型文化,这种适应型文化因为背离了专业化的内涵而阻滞了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应该反思并积极寻求重建教师文化的路径和具体策略,与教师的“反思性实践者”身份相适应的创生型教师文化将是当下教师文化重建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呼唤着教师文化的转型,教师文化在新课程背景下将呈现出以下的走向:从适应型文化走向创生型文化;从控制型文化走向对话型文化;从个人主义文化走向合作文化。  相似文献   

4.
课程文化创生是一个多元复杂的文化交锋过程,需要通过打破原有形态建构新的文化平衡,教师课程文化创生不是“改造”、“重塑”,而是“融合”.教师课程文化创生的现实困境有教师的文化性格、学校其他文化的限定、倡导与实践理论的差距等.建设高包容力的学校组织文化,转变教师生活方式,采取积极的激励政策让教育难题形成文化转变节点,帮助教师形成新的课程图式是教师课程文化创生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5.
教师文化的变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当代教师文化可分为隔离型与合作型两种文化形态。在社会转型期,教师价值观念的碰撞、冲突推动了教师文化的变革:从文化“自在”到文化“自为”;从隔离型文化到合作型文化。当代教师文化的变革为重建教师文化提供了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6.
课程研究范式的转换不仅催生了新的课程话语系统与研究方法论,同时也带来课程研究视域的适应性调整,即从课程研究转向教师研究。教师因而在课程改革中被赋予更多的期望,然而衍生于传统课程系统的教师化严重阻滞其实践创新。只有在传统更新中重建教师化,才能彻底解放教师进而激发课程应有的生命活力。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化要实现由适应型化走向创生型化的改造。  相似文献   

7.
试论良好的学校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时代的课题,探索学校文化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功能,将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作用的发挥。本文试图从学校文化所涵盖的内容,即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五个方面,阐述学校文化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或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校、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应试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校园中形成了一种对课程、教材、上级的无条件服从与适应的教师文化。这种教师文化在一定时期内对我国教育的迅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教师文化已经与新的课程理念、校园文化不相协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教育、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新课改对教师文化的挑战,对教师文化的重新建构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的实施并不是对原有课程的简单嫁接,而是需要相应的“校本文化”土壤,需要一种文化变革,这对原有的教师文化产生了冲击。因此,需要重塑教师文化,在宏观层面上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位一体的教师文化;在中观层面上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在微观层面上创立“独立—合作”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以适应“校本课程”实施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0.
前喻型教师文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在需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米德的“三喻文化”来分析我国的教师文化,认为我国当前的教师文化属于以重复为主要特征、缺乏创新性的“后喻型教师文化”,这种教师文化不能满足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是以开放、不断创新、面向未来为主要特征的“前喻型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课程改革中的关键因素。新课程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它对原先保守、孤立的教师文化构成了严重的冲击,需要建立全新的教师文化系统。其中,合作性教师文化对课程改革、学校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教师文化的建立需要教师自身改变,也需要学校和社会给予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传统的学校文化提出了挑战,要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对学校文化进行重建,而学校文化中最有活力和最具主体意义的是教师文化。对教师来说,在这种传统教育下所形成的一些教育理念、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等,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今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要改变这种“旧文化”的强大惯性,必须进行一场“新文化“运动,而“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构建与新课程相匹配的新的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不止是一个“专业人”,更是一个“文化人”;不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堆砌,而是教师文化的建筑和作品。教师文化是教师独特的存在样式,是由文化图景与文化图式构成的有机体。教师文化存在的样态是多姿多彩的,其中自在文化、自为文化与象征文化就构成了它的基本样态。教师在文化创生中发展着自我,在自在文化与自为文化、技术文化与象征文化的相互构成中不断变革着参与教育生活的样式。走向自在自为式的文化生存,实现教育行为的自然性与自主性的统一,是教师发展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14.
在多元文化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的时代诉求下,“文化回应性教师”伴随着“文化回应性教学”的发展逐渐在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话语体系中生发。文化回应性教师的内涵体现出对教师应当具备综合、系统的文化回应性素养的要求,具体包括多元文化知识体系、多元文化情感、多元文化意识与态度及文化回应性教学技能。基于对国际经验的梳理发现,文化回应性教师的培养可归纳为“课程—认知”“体验—实践”“批判—反思”“引导—支持”四条路径,呈现出“职前—在职—可持续支持”的“全程性多路径”发展特点。未来文化回应性教师培养还需关注对文化回应性教师概念的修订发展,并开展本土语境下的内涵建构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从个人主义走向合作——新课程对教师文化的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立体式的改革,而非又一次的简单的“外科手术”,它不限于课程体制的变革,还涉及到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和评价、课程资源开发等各个方面。新课程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在课堂上,其成效如何关键是教师。对教师来说,本次课程改革不亚于一次“革命”,因而在传统的教育下所形成的一些教育理念、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等,都需要加以改变。要改变这种“旧文化”的强大惯性,必须进行一场“新文化”运动,而“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改变教师“各自为政”的局面,由“单兵作战”走向合作。  相似文献   

16.
引导教师文化转型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和限制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蕴含于教师文化之中,如果没有教师文化的深层次支撑。任何教师专业发展都将是表面和临时的;同时,由于不同类型的教师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迥异的作用,因此,探讨教师文化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引导教师文化转型的策略便成为一种需要。  相似文献   

17.
近期观点     
教师应从适应型文化走向创生型文化我国现有的教师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与教师的“技术熟练者”身份相适应的适应型文化。适应型教师文化假设课程作为理性化、技术化的“教育工程”,其价值取向是“效率取向、控制中心”,教师作为“课程技师”的职责在于熟练地执行课程,遵守既有的操  相似文献   

18.
教师文化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师文化是由教师独特的知识体系、个人信仰、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系统等构成的复合整体。教师文化是支配教师行为方式的深层精神因素,因此,教师文化研究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推进具有重大意义。在教师文化研究中应该避免“外部锻造”式的角色界定和灌输式的文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决定“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的培养质量。本文从课程思政角度出发,分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文化素养与课程思政的关系,教师文化素养不高的原因,以及课程思政赋予教师文化素养的新内容,提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文化素养提升路径,以期实现高职英语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自育育人”是四川省仁寿一中教师文化的核心精神,在这一精神的统领下,学校形成了科学的人文的教师文化体系.学校以教师文化自觉的方式主导和引领教师文化建设,“自觉”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既是目标,也是行动过程.教师文化自觉要经过对教师文化的自知自醒,到自信自行,最终达到自新自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