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生涯紧密相伴的,就是“帕夫雷什中学”。他以这里为教育基地,使这所普通的乡村学校拥有了优美动人的育人环境,培养造就了大批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可以说,苏霍姆林斯基充满创造...  相似文献   

2.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现代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被认为是“苏联教育思想中不朽的瑰宝”。下面,我们介绍他的幼儿教育理论。一、创设“快乐学校”的原委“把心献给儿童”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座右铭。他还将此作为自己写的一本书的书名,书中一章便是“快乐学校”。这是他1951年到1952年以学前一年的六岁儿童为对象,悉心  相似文献   

3.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当代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教35年,其中有23年在一所叫“帕夫雷什中学”的乡村学校担任校长。他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曾指出“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他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把其教育理想与具体的环境有机结合,通过教育环境这一载体极好地贯彻了他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教35年,其中有23年在一所叫“帕夫雷什中学”的乡村学校担任校长。他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他曾指出“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B·A·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在他30余年的教师生涯中,有二十六年是在乡村学校担任校长。长期的基层教育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学校管理与领导工作经验。其中最精辟、最深刻、也是最具特色的指导性思想,被他用一句话概括出来,“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生前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及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的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认为学校必须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的人”,要达到上述目标,就要进行“和谐的教育”。“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正是对…  相似文献   

7.
安·谢·马卡连柯是前苏联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教育革新家和教育艺术家。从1920—1928年,他在“高尔基工学团”工作,这一时期是他创造性的建立新教育理论的时期。《教育诗篇》就是他以艺术的手法成功的描述了“高尔基工学团”的教育过程,表达集体形成的经过,集体发展的辩证法和集体在教育、改造人的过程中的强大作用。布·考斯捷良尼奇对《教育诗篇》作了长篇的评论,这对研究马卡连柯的教育理论有重要参考作用,本刊将连续刊载。  相似文献   

8.
接触过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读者定会发现,在这位教育家主持的帕夫雷什中学(现在命名为“苏霍姆林斯基学校”)里,有一位语文女教师,名叫安娜·伊万诺夫娜·苏霍姆林斯卡娅——她就是苏霍姆林斯的夫人。从一定程度上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就,是与其夫人的帮助和合作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年)是苏联现代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在十七岁初中毕业后,就开始了教师生活。他在乡村中小学里担任过小学语文、中学语文的教学,当过教导主任,还担任了二十三年的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在他三十五年的教龄中,写下了有关思想教育工作、校长工作等四十一本专著、六百篇论文、近一千二百篇儿童文学作品。他的著作,在苏联被誉为“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对苏联的教育事业产生十分广泛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很重视研究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他用了十五年的时间,观察和研究“差生”和“调皮生”的心理状态,情绪表现,以及与教师采  相似文献   

10.
论苏霍姆林斯基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既脚踏实地又开拓创新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许多教育理论,对我国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科学研究,至今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苏霍姆林斯基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他在《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一文中指出:“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际中去对所提出的每一种假说进行肯…  相似文献   

11.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从教35年,一直战斗在教育第一线。他既当校长,又任课,还兼班主任。他通过日常学校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教育科学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工作的学校——巴甫雷什中学被各国教育家誉为“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之一”,他的著作被誉为“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的教育思想富有很高的实践和理论价值,值得研究和探讨。本文仅就其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谈一点看法。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问题,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中不断为之而奋斗的目标,这个思想象一条主线贯穿在他的全  相似文献   

12.
初读研究整体感知师: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闰土的语言和动作,体味他的个性特点。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6—8节,完成填空:“的少年闰土”。可以填一种答案,也可以填几种答案。有的学生大声朗读、有的轻声速读、有的默读……生:我填“·能·干的少年闰土”,这从闰土雪地捕鸟这件事可看出来。生:我填“·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因为他不仅知道海边的各种贝壳,还知道许多“我”和“我”的朋友们所不知道的事。生:我填“·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他一个人敢管瓜,猹来了,他也不害怕,还捏了胡叉去刺猹;要是我,早…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的“集体”建设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躬身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思想。他尤其重视班集体的教育功能,在班集体建设方面有精辟的见解。考察当前我国的的教育实际,发现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迫切需要有关班集体建设方面的理论指导,而苦于这方面的专论文章很少。因此,本文简单介绍并分析苏霍姆林斯基的“集体”建设观,以资借鉴。一、什么是“集体”?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是一种“精神共同体”①,它不是人员的简单组合,而是相互之间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可…  相似文献   

14.
鹅太太为了培养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今天晨会课特意推出了主题活动“今天我是班长”,笨狼荣幸地当上了班长。他要好好杀·一回棕小熊·欺人·太·甚·的威风,而棕小熊一直对笨狼将自己搞得非常难堪耿·耿··于怀·,暗自咬··牙切··齿地发誓一定要把笨狼揍扁不可,让笨狼变成一张狼皮。下午自习课上,教室里非常安静,笨狼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突然传来一声“不好了”。“好!好!好!”笨狼头也不抬,连答三个“好”。“班长,真的不好了,他们打起来了!”这回声音可真急了。笨狼一下子预感到事情严重了,立刻从凳子上蹦了下来,问旁边上…  相似文献   

15.
<正> 安·谢·马卡连柯多次强调指出:“教育学是辩证法的科学。”他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深入分析教育过程中的种种矛盾。诸如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尊重与要求、善于命令与善于服从、说服与强制等等,这些对立的东西在他看来都是存在着内在联系的辩证统一体。他根据自己丰富的经  相似文献   

16.
如果我们创览一下近几年的各级各类作文考试及一艇训练作文试题,便不难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材料作文,而其中又以寄寓性文题为最常见,也较为难写。所谓寄寓性文题,即在所供材料中蕴含某种道理,富有一定启发性,哲理性的文题。比如1986年的高考作文题,所供材料为“树木·森林·气候”,其中就包含有量变导致质变的道理以及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进而形象地揭示出“个人·集体·事业”的关系:个人的作用虽有限,但无数个体汇聚起来组成坚强有力的“阵”的集体,就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可见,任何个人的作用在事业的潮流中虽然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7.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十七岁开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教务主任、中学校长、区教育局长等职务。自一九四七年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一直工作到一九七○年去世为止。二十余年间,帕夫雷什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在苏霍姆林斯基校长领导  相似文献   

18.
瓦西里·阿列克山得洛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9.28—19709.2)是著名的苏联教育家。他从十七岁起,就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通过三十多年的紧张工作、不断探索和精心研究,在吸收国内外优秀教育思想成果和儿童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这使苏联的教育科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字越出了苏联国界,全世界都知道。现在未必能找到一个教师,他不  相似文献   

19.
“9·11”事件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在“后冷战时代”的定位和作用受到质疑。“北约何去何从”成为大西洋两岸关注的焦点。北约在“9·11”事件之后虽然第一次启动了关于集体安全防御  相似文献   

20.
①那么,··烛之武是怎样巧舌··如簧,劝说秦伯退兵的呢?(2000年第11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烛之武退秦师〉言语策略简析》)巧舌如簧,也作“巧言如簧”,《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簧:乐器里的发声器,形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多含贬义。烛之武退秦师乃爱国之举,无可非议,不能用“巧舌如簧”贬损他,可改为“能言善辩”。②他们对名家作品中的观点··提出大胆的质疑。(2001年第4期《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一起成长》)对此现象,一些不愿给孩子请家教或经济上无力请家教的学··生家长提出了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