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观潮》一文,介绍的是雄伟壮丽的钱塘江大潮来临的壮美景象。我在教学《观潮》一课时,将“观潮”的“观”和“天下奇观”的“观”作对比;将“潮”的三种声音和四种形状作对比;将“潮”来前后人们的心情变化作对比;将“潮”来前后江面变化作对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把“观潮”的“观”和“天下奇观”的“观”作对比: 我先板书课题:《观潮》。然后,让学生齐读课题,再听录音,使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大概讲了什么内容,又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我问:《观潮》这篇课文是写哪儿的潮?钱塘  相似文献   

2.
《观潮》,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它围绕“观”字写了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围绕“湖”字写了潮水汹涌,气势磅礴的景象。教学本  相似文献   

3.
复式教学的自动作业内容包括:预习性作业、复习性作业、巩固性作业和运用性作业等。那么,怎样设计好自动作业呢? 一、从作业内容的目的上设计 设计的自动作业要力求体现课文特点,紧扣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并使学生明确作业的目的是什么。如《观潮》这篇课文的自动作业就可以这样设计:1.“天下奇观”的“观”字和“观潮”的“观”字,意思一样吗?各是什么意思?2.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大潮“奇”在哪里?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知道?3.“闷雷滚动”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不用“一声春雷”或“滚滚雷”来表现呢?这种响声预示着什么4.在钱塘大潮“向前移”、“再近些”、“越来越近”时,作者用了哪些比喻句,从几个方面描写“奇观”? 这些比喻句对表现“奇观”起了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4.
《观潮》这篇课文,介绍了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大潮,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文章一开头即以“天下奇观”四字统领全文。接着围绕“奇”字用三个逻辑段介绍了观潮的过程。“奇”,既是文章的主线,又是中心,所以教学可以  相似文献   

5.
本单元有讲读课文《海底世界》和《观潮》,阅读课文兼习作例文《爬山虎的脚》,独立阅读课文《一棵苹果树》及基础训练二。 一、突出训练重点:观察 本册教材的读写训练重点是:“注意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重点”,“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记叙”。这四个重点又是紧密联系的,其中观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并背诵部分语句;3理解并运用“天下奇观”、“水天相接”、“沸腾”、“横贯”、“山崩地裂”、“浩浩荡荡”、“人声鼎沸”等词语。教学过程一、理解课题,感知课文师:今天我们学习《观潮》,课文所描写的浙江钱塘江大潮可称为“天下奇观”,“奇观”是什么意思?这里的“观”与“观潮”中的“观”意思相同吗?(学生快速查字典)生:“观潮”中的“观”是“观看”的意思,而“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师:那“天下奇观”…  相似文献   

7.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内容浅显 ,插图形象生动 ,学生容易读懂。但要真正体会故事的寓意 ,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因此 ,教学中要突出寓言特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 ,巧妙设疑 ,导拨点化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自悟自得。一、释题入手 ,诱发兴趣《掩耳盗铃》这则寓言的标题 ,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故事的内容。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 ,教师可从释题入手 ,引导学生轻声细读题目 ,弄懂“掩”是“掩盖、捂住”的意思 ,“盗”是“偷”的意思 ,“掩耳”是为了“盗铃”。然后围绕课题 ,观察文中插图 ,去发现问题。通过启发 ,学生就会提出诸如 :“那个人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观潮》作者仅用五百来字,就有声有色、活灵活现地再现了钱塘江大潮的磅礴气势,雄奇景象。并巧妙地调动了读者多种感官,多触角和多层次感知这一“天下奇观”。一、意觉中感“奇”“平静的水面……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水平如镜的钱塘江诱人沉醉于安详而宁静的天地,薄雾象魔布遮掩了江面真相,引人产生神秘之感。“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近处,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这就把大江渲染衬托得丰富多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大潮刨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叩开  相似文献   

9.
如何能让学生比较深刻地体会到《观潮》一语言的气势与采呢?经过琢磨,我心生一计:何不让孩子们边“观潮”,边“对对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循序渐进,引导“发现”———隐含一个“导”字《机械基础》是一门以数学、物理、力学制图为基础,具有承上启下、培养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因此在学法指导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对教材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知识四个方面入手,在新旧知识...  相似文献   

11.
卢晓静 《成才之路》2013,(18):42-42
导放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开放式教学,它以语文知识教学为载体,以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为手段,通过创造一个生动、开放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那么,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用"导放式"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能力呢?一、重在一个"导"字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启发引导学生提高自学能力是教学的关键。(1)要注意运用新颖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观潮》  相似文献   

12.
在读中比在比中读《观潮》教学片断厦门市鼓浪屿人民小学林睿《观潮》一课在描写“潮来时”将钱塘江大潮“壮观天下无”的雄伟景象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如临其境。在这部分教学中,可设计四次比较,让学生在读中比,在比中读,以领略江潮之壮美,文句之精妙,培养语感。一比...  相似文献   

13.
《听潮》是一篇以景抒情的优美的散文。为了教好《听潮》,可采用以下方法带领学生从课文中领略“伟大的乐章”。一、抓住一个“听”字对同一景物,作者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对于海潮,可通过视觉来写,即“观潮”;可通过触觉来写,即“弄潮”;课文主要是通过听觉来写,故为“听  相似文献   

14.
六年制语文第七册6课《观潮》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的作者以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为观察顺序,用人潮相衬、动静对比的方法,写出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 (一)课文主要写钱塘江大潮,可是,在文中却四次写了观潮的人:①八月十八这天早上,我们是随着观潮的“人流”,登上海塘大堤的。“人流”言观潮人之多。有如此多的人前来观潮,说明这一年一度的钱塘江大潮一定有可观之处。这是从观潮的人多这一侧面,来表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②江潮还没有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导行”应以“行”为主线,注重“导”的实效性。一、激发行为动机,突出情趣性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具体形象入手,深入浅出地晓之以理;创设情趣,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产生道德行为。如一位教师在讲《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这课时,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我教古诗三首(江苏省编小语11册19课,即:南宋林升的《题临安邸》、陆游的《示儿》、清朝龚自珍的《杂诗》),采用“授之以法、辅之以导”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我之所以进行一番苦心回顾,为的是把自己学习古诗的方法和步骤总结出来,为在课堂上交给学生,便于他们学习古诗时有所遵循。我归纳整理成“学古诗四法”,即:一学生字初读诗;二破疑难串句意;三找诗眼探思路;四观全诗悟诗情。新授开始,我在交给学生“一学生字初读诗,二  相似文献   

17.
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在限定的教学时间内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在提高课堂教育效率上下功夫。 一、要以学生为主体,变讲堂为学堂 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堂,就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就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时间的主人。教师应该把功夫用在“导”字上,引导、指导、诱导、导方法、导技巧、导规律。在“导”字上用功不等于不要讲,而是在“精讲”上动脑筋,在“精讲”上下功夫。凡是…  相似文献   

18.
一、教读过程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解题———背景介绍———串讲翻译———字词句深析———背诵记忆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受到冲击,是破是立,其关键在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组织、指导落在实处。开拓文言文教学新视野,实践课改观念,进行文言文教读课设计、教读,切实转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感态度,实现教学目标,已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观潮》这篇课文是教材中的自读课文,教材对字词句作了详细的注解,学生借助注解,既能读准字词音,也能读懂词句。文章语言简明易懂,没有复杂的句式和用法特…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对某一课内容感兴趣,首先要在揭示文题上下点功夫。下面,我就小学六年制第九册中《花潮》和《今天我喂鸡》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花潮》:“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观潮》,其中的‘潮’如何解释?(潮水),如果在‘潮’前面加上一个‘花’字,连起来该如何解释?(花很多,看起来像潮水一样。)为什么说花像潮水一样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花潮》。”(板书文题)  相似文献   

20.
《天方夜谭》是同学们熟悉的一本书。但对《天方夜谭》的“谭”字为何是“谭”而不是“谈”字,却不一定了解。“夜对”是夜间说话、讲故事的意思,其实就是夜谈。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写“夜谈”而写“夜谭”呢?这得说到我国古代的一种习惯——避讳。在封建社会里,说话写文章时,如果边到皇帝和*长的名字或与他们相关连的字,都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甚至避免念同音字,必须用别的字来代替,这就叫过讳。譬如说皇帝去世,就不能直接说死,要说“驾崩”。柳宗元在《捕蛇者说》的结尾写道:“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句话中的“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