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刊讯7月6日上午,李瑞环同志《务实求理》一书座谈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出席会议并讲话。房维中、王蒙、范敬宜、叶小文、周干峙、王伟光、杨春贵、郭湛、干春松、阎德威等与会并发言。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务实求理》一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大家围绕改革开放、政协工作、统战工作、民族宗教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城市建设、和 相似文献
2.
3.
4.
《四库全书》与《续修四库全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续修四库全书》正在北京和上海两地拉开序幕积极进行,由《续修四库全书》工作委员会主任来本文主持,著名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任主编 汇集了各学科专家学者,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国线装书局联合编纂出版。该书预计5年内出齐。全书将沿袭《四库》旧例,仍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编排。收录书籍 5000余种,可与《四库全书》配套。这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一部古代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部古代百科性质的丛书。 相似文献
5.
《续修四库全书》作为我国迄今为止最大型丛书《四库全书》的续编,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批准的国家重点出版工程。《续修四库全书》从1994年开始启动,历时8年,到2002年4月完成了全部1800册的编纂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6.
《续修四库全书》作为我国迄今为止最大型丛书《四库全书》的续编 ,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批准的国家重点出版工程。《续修四库全书》从 1 994年开始启动 ,历时 8年 ,到 2 0 0 2年 4月完成了全部 1 80 0册的编纂出版工作。《四库全书》的重大贡献与历史局限性清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初四 (1 772年 2月 7日 ) ,乾隆皇帝弘历诏令各省征集历代及本朝图书。翌年二月 ,《四库全书》馆在京城设立 ,纪晓岚等任总纂官 ,各学科领域的学者约三百余人参加 ,历时 1 0年 ,至乾隆四十六年 (1 781 )第一套《全书》缮竣 ,贮藏于北京紫禁… 相似文献
7.
8.
本刊讯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中国出版通史》已于2008年12月出版。2009年2月26日,《中国出版通史》出版座谈会在新闻出版总署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副署长李东东、邬书林、阎晓宏,原新闻出版署署长、《中国出版通史》编委会顾问宋木文,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中国出版通史》编委会主任石峰等编委会领导以及20多家出版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出席座谈会。 相似文献
9.
《续修四库全书》作为全国迄今为止最大型丛书《四库全书》的续编,是经新闻出版署(现为总署)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批准的重点出版项目。《续修四库全书》从1994年年初开始策划,到2002年4月完成全部1800册的编纂出版工作,历时八年,终于实现了几代学者梦寐以求的夙愿。《续修四库全书》与《四库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一部大型的古籍提要目录,内容丰富,搜罗完备。但由于该书成于众手,且未经统一的整理,故其中存在着一些错讹。 相似文献
15.
16.
2002年5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甘肃厅隆重举办《续修四库全书》出版座谈会。同时,为配合座谈会,在安徽厅的侧厅,陈列全套《续修四库全书》,12个两米高、每个8排的特大书柜,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用绿、红、蓝、赭四色装饰封面,砌成一座厚重高大的"书墙",精美典雅,气势恢宏。《续修四库全书》收书5213种,全套1800册,平均每册厚4厘米,把全套书竖立起来排列,总长度达70米。每册平均700页,上下两栏,全书所收古籍页数多达250万页。这是一项浩大的古籍出 相似文献
17.
焦桂美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5)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较乾隆<四库全书总目>三倍之,为其后最重要的提要目录.该书尘封半个世纪,至1996年始由齐鲁书社影印出版,此后学术界才有了使用之便.由于该书杂出众手,未经笔削誊稿,所以不免柢牾讹舛.本文仅就笔者所见,条举数条,订讹补阙,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37册,自齐鲁书社影印问世以来,受到学术界广泛欢迎,是《四库全书总目》之后,最重要的提要式目录。但这部《续提要》杂出众手,未经统一笔削,讹误较多。兹将平日翻检所见,条举如下,以供四方同好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整理、齐鲁书社出版的<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以下简称<续提要>)是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后的又一部十分重要的大型书目提要工具书,反映了清乾嘉以后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存世典籍的概况,是学者必备的参考用书.但是,由于<续提要>的撰写是一项浩繁的工程,难免存在一些纰漏.以下是笔者在使用该书时所遇到的讹误,考校于此,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