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儿童数学认知策略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认知策略是指向认知目标的一种心理操作,主体通过使用策略,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关于儿童数学认知策略的研究是探讨个体整个认知策略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儿童数学认知策略的特性主要表现为多样性和差异性、竞争性和适应性、突变性和渐进性。儿童数学认知策略的发展主要受教育环境、工作记忆、数学焦虑的影响。微观发生学的研究方法为儿童数学认知策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目前儿童数学认知策略研究的新趋势主要集中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关系、影响儿童数学认知策略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扩大儿童数学认知策略的研究范围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认知策略是指向认知目标的一种心理操作,主体通过使用策略,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数学认知策略的研究已成为认知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以及3者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儿童数学认知策略的发展,对揭示其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刁亚美 《考试周刊》2012,(73):114-115
本文以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认为英语学习可看作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可以运用相关的认知策略帮助学习。本文首先讨论了学习策略在儿童英语学习中是否可行;其次归纳了各种学习策略,重点解释了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和操作注意策略、记忆策略和交际策略:最后说明了策略的过度使用可能会带来负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64名5岁儿童为被试,在儿童解决数量守恒问题的过程中,成人分别通过两种不同模式的提问和两种不同认知水平的提问予以干预,以考察儿童解决数量守恒问题时的策略使用状况。结果表明:(1)5岁儿童解决数量守恒问题的主要策略是目测。(2)5岁儿童已经具备一些解决数量守恒问题的认知策略,但对这些策略的认识不明确。(3)5岁儿童存在"策略利用缺陷"。(4)5岁儿童尚不能有效使用策略解决数量守恒问题。(5)成人提问的模式和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5岁儿童对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测量是数学的主题之一,测量能力的发展对儿童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儿童获得空间测量能力必须掌握单位、空间概念和数概念等核心概念;儿童熟练进行空间测量活动必须具备传递性推理、选择适当测量策略等核心能力.具体而言,儿童最早掌握的是一维空间的概念.在一维空间测量中,儿童较早掌握的核心概念是端点,同时必须能够准确找到表征测量对象量的特征的具体知觉特征.儿童二维和三维空间概念的形成要经历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稳定到稳定的复杂发展过程,因此相当一部分3~6岁儿童认识的二维和三维空间实质都是一维的.关于单位概念,儿童必须明白作为测量单位的量须与待测定的量是同类量、测量单位的大小与数量之间存在反函数关系、测量单位须大小相等等内容.在测量活动中,儿童掌握关于数的概念实质是学会对连续量进行离散化的心理加工,这能有效巩固和扩展儿童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其对数的实际意义有更广泛和深入的认识.传递性推理能力是儿童准确测量的基础,它的形成标志着儿童能够借助中介物进行两个物体的空间比较.选择适当的测量策略是保证儿童有效测量的前提.儿童在空间测量活动中使用的策略主要有目测、并列或重叠比较、使用非标准单位测量、使用标准工具测量等.在当前儿童数学教育实践中,教师因为不清楚上述核心概念与核心能力,往往只是把测量看作一种操作性的活动,只重视教给儿童一组关于测量的程序性知识,是不利于儿童数学思维能力与素质的发展、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的.  相似文献   

6.
认知策略的发展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有关认知策略的研究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然而目前有关儿童认知策略发展的研究都集中在数学领域。但是,对于学前儿童而言,游戏才是他们基本的活动,因此,研究它们在棋类游戏中的认知策略的发展特征,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研究主要研究了4岁~6岁幼儿自发产生策略的年龄特征以及策略...  相似文献   

7.
儿童认知策略是指儿童在其认知过程中,对认知行为有控制作用的、指向认知目标的心理过程.即是儿童用来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过程。教会儿童使用认知策略对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及在创新教育和学会学习中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加减法策略反映儿童对数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与运用,是衡量儿童早期数学认知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的重要指标.可采用个别测查法对儿童早期加减法策略运用的年龄内个体差异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儿童早期加减法策略运用差异不仅表现在策略使用数量、策略分布、策略执行正确率方面,而且题目难度对不同计算能力儿童策略选择和执行的影响程度不同,高分组、中间组儿童的策略运用比低分组儿童表现出更明显的适应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五个中班121名儿童在中班末期的数学认知发展水平进行了考察,并与小班儿童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跟踪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中班末儿童的数概念、空间知觉、分类、排序等数学认知能力较小班末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儿童的数概念与排序能力之间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儿童在实物加减运算上的正确率有明显提高,但在运算策略上变化不大,多数儿童仍以实物计数为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利用性缺陷”是儿童策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文章从影响学习策略的年龄因素、有限认知资源、策略整合能力与抑制能力等策略使用的认知因素、背景知识、条件化知识等策略使用知识基础因素、主体体验及策略训练因素五大方面,分析了儿童产生策略“利用性缺陷”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通过指导学生抑制习惯性优势反应,讲授策略使用的条件性知识,给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任务,注重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重视个体差异等方面防止产生策略“利用性缺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并创立了发生认识论。他的有关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理论、以及儿童认知发展能动性的观点,无不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研究和学习皮亚杰理论中所蕴涵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并对促进儿童的课堂教育和学习有着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Gross的情绪调节理论给儿童情绪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通过对Gross情绪调节理论的梳理和分析,提出认知重评策略比表达抑制策略更能够合理地调节情绪,应在儿童时期促进认知重评策略的萌芽。促进儿童合理调节情绪,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常逢锦 《文教资料》2005,(28):175-179
个体的态度与其行为间出现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引发心理紧张和内心的不舒服感,个体会通过各种方法来减少心理紧张和内心的不舒服感:改变行为、改变态度、找到行为好处和减少选择感。有关认知失调理论的实验研究表明,小的物质奖励和轻微的批评即“南风教育”,最有利于儿童内化教育树立的正确态度。“南风教育”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时代发展的趋势,而最重要的是“南风教育”在改变儿童不良态度的过程中,不会激起儿童的自我防卫机制。  相似文献   

14.
杜威的教材观是其全部教育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观点产生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的哲学理论和机能主义生长论的心理学理论。探究杜威的教材观及其理论基础也是我国中小学教材编写的应然之意:教材编排应立足儿童认知发展特点;教材知识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儿童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方案教学是瑞吉欧幼儿教育的重要特色.瑞吉欧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将幼教观念和行为完美地统合在一起.通过符号表征系统促进儿童的成长是瑞吉欧的教育理念之一,其旨在鼓励儿童运用各种可作表达的、交流的和认知的语言去探索环境和表达自我.  相似文献   

16.
运用“分层”分析的方法,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分层考察”的理念;将儿童的认知发展研究划分为“认知发生层面”、“水平发展层面”和“品质发展层面”3个层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与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阶段作比较入手,介绍了一种可以用于临床评估儿童认知能力与情感状态的工具——斯尔文绘画测验,以及相关研究成果与对它的评价。同时分析了绘画投射测验运用于儿童被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had 2 goals. The first was to examine a multidimensional conceptualization of parent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schooling, defined as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the child's school endeavors. A second goal was to evaluate a model in which children's motivational resources (i.e., perceived competence, control understanding, and self-regulation) are mediators between parent involvement and children's school performance. 300 11–14-year-old children and their teachers participated. Factor analyses of a set of parent involvement measures supported the hypothesized 3 dimensions of parent involvement: behavior, intellectual/cognitive, and personal. Path analyses revealed indirect effects of mother behavior and intellectual/cognitive involvement on school performance through perceived competence and control understanding,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father behavior on school performance through perceived competence. The results argue against a unidimensional understanding of parent involvement and support the view of the child as an active constructor of his or her school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9.
This longitudinal study of 161 African American children from low-income families examined multiple influences, including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ld and family, on longitudinal patterns of children's cognitive performance measured between 6 months and 8 years of ag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re optimal patterns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were associated with intensive early educational child care, responsive stimulating care at home, and higher maternal IQ. In accordance with a general systems model, analyses also suggested that child care experiences were related to better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part through enhancing the infant's responsiveness to his or her environment. Maternal IQ had both a direct effect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 during early childhood and, also, an indirect effect through its influence on the family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