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会议新闻作为政治活动的传播,其实,是政治共同体内部政治活动的社会延伸,是政治行动者借助媒体将其政治活动向社会的扩散,以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和社会行动的过程。会议新闻具有议程设置、政治宣示、社会动员、政治沟通、舆论引导等功能。会议新闻政治传播功能的实现是政治行动者、媒介、公众相互作用的结果,要实现会议新闻的政治传播效果,需要保持三者的协调和适度的博弈张力与统一。  相似文献   

2.
政治传播的本质反映的是一种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其功能就是它在特定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虽然政治传播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现象广泛地存在每个国家与社会之中,但不同的国家和社会之间政治传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完全相同的。中国的政治传播具有自身特殊的发展阶段和环境、发展模式、以及在社会中特殊的结构性地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别于西方国家的政治传播。中国语境下政治传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服务、控制、发展三大方面,这是中国政治传播功能的核心体现。创造良好政治传播环境和条件,充分发挥政治传播的积极作用,对于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基于"政府与乡村居民间的距离"课题所做的实证研究。在对中国中西部五省份的基层政府和农村政治信息获取情况的调查基础上,研究了调查地区基层政府和农村社区的传播基础架构对乡村居民的政治信任、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认为,乡村居民对政府信任度的层级差异影响到了对于基层政府政务绩效的认同和满意度。本文通过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验证了政治信任因子与非制度性政治参与行为的负相关关系,并提出增强乡村居民对基层政府信任、鼓励制度性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在于发动年轻群体、完善基层组织,以及建构高参与度的农村社区信息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4.
林进鸿 《大观周刊》2012,(40):18-19
新闻传播的价值也即是所传播的新闻知识和文化内涵以及所传播文化的韵味、文化特质、文化品位、文化气息对受众会产生一定的感染、启迪的作用,其集中显现也即是新闻传播中所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有效强化党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全民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三维立体"视角关注新媒体在民族地区特殊的政治文化生成模式中如何发挥其传播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对于问题的解决思路。研究的三个维度分别是民族地区固有的契合于地理因素的特征(包括民族因素、宗教因素和区位因素),该地区新媒体存在状态及发展趋势,该地区政治文化生成、传播以及社会化现象。立体的视角则指将三个研究维度联系在一起形成对民族地区新媒体政治文化传播功能的分析和对于相关问题的对策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6,(10):45-49
在政治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实现社会化过程中,政治信息存在各种陷阱,新媒介文化的侵扰以及跨文化传播中的障碍都会构成受众对政治文化的接收困境,这也日益凸显出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在媒介时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祝宁  芦姗 《新闻前哨》2011,(7):26-28
事物所具有的性质、功能无不受到周围其他因素的影响,甚至取决于他生成、发展过程中的路径轨迹。中西新闻网站的功能也深深地刻上了发展进程中的环境印迹,中西媒体在各自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中形成了或相似或相异的特点,而作为新媒体形态中最为"传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新闻网站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政治烙印,这种政治环境、体制、文化在某些国家,某些历史时期甚至决定了媒体的功能。本文对中西新闻网站的构建运营及成长的诸多政治因素进行分析,试图将中西新闻网站的功能在政治框范下进行比较研究,并以美国纽约时报网与中国人民网为例,更实际、微观地体现中西新闻网站功能上的异同,从比较研究中得到更进一步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乡村地区的政治传播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点内容,农民对基层政府的信任程度反映出党群关系是否密切,也能反映出党的宗旨和路线是否贯彻到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湖北三个乡村进行实地调研,探析乡村政治信任现状,从政治传播的视野中采用制度主义、文化主义两种理论范式,深入探析乡村地区政治信任构建的影响因素。针对乡村政治信任构建面临的困境,本研究尝试提供一些建议,以期为构建忠诚的乡村政治信任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乡村振兴和社会和谐发展献智献策。  相似文献   

9.
铁芝荣 《东南传播》2014,(4):131-133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人际传播的过程。良性、有效的人际传播取决于一定的沟通艺术。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求教育者掌握倾听、语言与非语言传播的沟通艺术,尤其在语言传播时,要把握语言的简洁性、委婉性、启发性、针对性和幽默性。  相似文献   

10.
陈敏 《青年记者》2012,(32):14-15
微博平台上的全国两会热点新闻,无论是在传播内容还是传播机制上,都与传统媒体的两会报道迥然不同。本文以新浪微博2011年和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部分热点两会微博为样本,分析微博平台的两会传播机制,并试图分析两会微博传播为整个中国政治传播所带来的诸多变化。两会热点微博的传播特点和机制1.微博用户自定义两会热点两会微博传播不再遵循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不会按部就班地按两会开幕、闭幕的过程予以顺序报道,而是呈现出碎片化、跳跃式的景象。微博用户自行发现和定义两会热点,用户在衡量是否转发一条微博时,微博的内容价值往往比发布者的身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当代中美政治修辞观念演进的历史梳理,对中美政治修辞文本构成的核心要素的比较,分析中美在政治修辞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异同,并尝试提出新时期中国政治修辞的策略要点。本文认为,政治修辞对实现跨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汤华臻 《今传媒》2016,(7):57-58
媒介传播载体、模式、主体以及议题设置发生了变革,政治传播的生态环境和传播走向随之发生了变化,一系列新特征、新语境对党报的政治传播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集中体现为党报政治传播的供需矛盾正在强化,供给赶不上需求的变化,党报要实现华丽转身,必须涵养固有优势,优化话语体系,加快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与西方不同,中国青铜器主要是作为一种礼器出现的,并与古代的礼乐制度融为一体,发挥了重要的文化和政治功能,这也使之成为世界青铜时代的一朵奇葩。"信以受器,器以藏礼",青铜器在殷周时代既是沟通人与神的媒介,又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象征物,更是政治治理的工具,还一度发挥着记功叙事的书写媒介功能。墨子将"书于竹帛"和"镂于金石"对举说明了中国青铜器的媒介属性。殷周青铜器在上古的文化与政治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倚重于时间的媒介,青铜器形成了一个"媒介域":它既影响了中华礼乐文明的形成,更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发掘传播史上的青铜时代既具本土价值,也具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生态学现点对考察西方政治传播的生态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金勇  刘家豪 《现代传播》2024,(2):93-100
电影通过将政治信息故事化并糅合到国家叙事文本中,从而塑造着国家形象并传递其政治价值。当前韩国电影影响力攀升,中韩电影创作从叙事文本与价值立意的偏差形成了在国家叙事与国家形象塑造上的不同。中韩两国都曾面临国家硬形象电影的传播困境与从单一性创作转向交融性国家叙事的转变。而韩国电影跳出以自我为中心和排他性民族主义表达框架后取得的成功,对中国电影创作如何更好地传递中华民族价值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以“政治传播”为题目的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十年来中国政治传播发文量较多,优质研究成果比较丰富,政治传播正处在深入发展阶段。通过对政治传播的热点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可以发现,政治传播研究内容聚焦于理论层、路径层和效应层。当前,中国政治传播存在理论深度和学理性不足、研究内容与问题意识不够、学术话语影响力较弱的问题,在之后的研究中,还需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凝聚传播合力,进一步推动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本土化,提升中国政治传播的话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政治人物拥有政治权力,处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中心,其公众形象深刻影响着社会公众对政治人物及政治系统其他方面的认知,也影响着政治传播的效果。建构主义强调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对认识的形成和"涉人"的社会现象研究是一种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本文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分析公众作为"社会人"在政治人物公众形象形成中的主观建构作用,以及政治人物公众形象的建构机制。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6,(1):62-66
微传播监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监视权力的非对称性,促进了社会监视权力的生成。正确地认识微传播监视的行动取向特征和监视困境,有利于共生政治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