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语大词典>释"蔚起"为"蓬勃兴起",所引书证为清王士稹<居易录谈>卷中:"誉麾蔚起,诸生之诵法弥殷矣."此处书证,盖据丛书集成初编本(2824册).但"誉麾"显然不能成词. 查台湾新兴书局有限公司<笔记小说大观>第六编第七册<居易录谈>(卷中第八页左栏).该例的上句作"誉髦蔚起".可以断言,"麾"当为"髦"的误字.理由有三:其一,台湾本是据道光本<学海类编>影印的,比排印本的<丛书集成>要可靠得多.  相似文献   

2.
周晓琴 《小学语文》2009,(11):41-41
一次,在学习了生字“眷”之后,学生在默写中竟出现了“誊恋”和“誉恋”,而且出现这样错误的学生还不在少数。我不禁暗自责怪:“都六年级的学生了,认识生字还这么难吗?”可事后想想,“眷”“誊”“誉”这三个字的字形的确比较相似:它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眷”和“誊”都是拳字头,而“誊”和“誉”又都有偏旁“言”,稍不留意,还真的易错易混。  相似文献   

3.
自古宁都有“士尚古文”和“文乡诗国”之誉,历代人才辈出,可谓钟灵毓秀,人文蔚起。“文乡诗国”的成因离不开宁都的文化底蕴、地理环境、古朴自然的民风,更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相互作用。宁都文乡诗国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土崩瓦解”这个词,《中国成语大辞典》 的解释为:“像土倒塌,瓦碎裂,比喻彻底垮 台。”所引的书证,无论出自《鬼谷子》、《史 记》,还是出自《晋书》、《宋史》,大致都是这个 意思。  相似文献   

5.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一成语,人们都已熟知。而对其中的“僵”字,一些辞书和书籍却注释为“僵硬、不活动”,笔者以为这是不妥当的。《辞海解“僵”字共有四个义项,第二个义项为“不活动,僵硬”,该义项下所列书证之一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汉语大字典顺释“僵”字之第二个义项也为“僵硬,不活动”.所引书证日:“《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侵’”.另,文化部《红楼梦》校订出版小组注释该句时也说:“百足之虫,指马陆、蜈蚣一类节肢动物,这类动物被截成几段后仍会活动,故称死而不僵”.《汉语大…  相似文献   

6.
书证引用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辞书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在准确性方面,不少辞书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在“喝”表示“把液体或流食咽下去”这个义项上,以“喝水岩”、“喝点汤”为书证,均属误引。为避免误引书证,必须遵循书证引用的基本要求,做到详查书证原文,吸收已有成果,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7.
成语“邯郸学步”中的“学步”究竟学的是什么?在东汉赵壹《非草书》中最新发现有“赵女善舞,行步媚蛊,学者弗获,失节匍匐”的文献书证记载,明确说是赵女舞步.这应该是当今学界最新书证发现,解决了一直困扰学界多年的一桩历史谜案.首先梳理“邯郸学步”典源演变定型过程,综述学界当前典型观点,介绍《非草书》中该书证文献发现过程,最后从舞蹈发展史、“行”、“步”、“舞”字源及相关早期文献等全新角度,重新对“邯郸学步”典源进行诠释辨析,最后得出“邯郸步”应是当时一种民间舞蹈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释“肱”     
古汉语“肱”的词义,不少辞书和文注有分歧。据:《辞海》(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 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诗·小雅·无羊》:“麾之以肱。”《论语·述而》:“曲肱而枕之。”《中文大辞典》(台湾:中国文化研究研) 肱:臂上也。按肱,上至肘,下至腕。与厷同,古作∠。[说文]厷,臂上也。∠,古文厷,象形。厷或从  相似文献   

9.
《卖柑者言》有句云:“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句中的“子所”,课本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古代散文选》注为“你那里”。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下册注“所”为“所需”,认为“所”后省略了“需”字。我认为上述两解均有可商榷之处。正确的理解应将“所”训为“意”。验之古文,书证颇多。请看: (1)窋既洗沐归,时间,自从其所谏参。  相似文献   

10.
谢云秋  刘汉华 《语文知识》2000,(10):51-53,43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职业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一册选有《促织》一文,课本编写者为课文词句所作注释文字,有些似不尽妥当。笔者兹作辨析如下,与编者商榷。一、有古陵蔚起“(成)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句间“有古陵蔚起”一语,课本注释是这样注的:“有古坟高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的意思。”(435页注⑤)注释中为“蔚”单注的文字说,“蔚”本指“草木茂盛的样子”,句中是用的引申义,为“高大  相似文献   

11.
王本灵 《唐山学院学报》2012,25(5):88-89,95
书证是《辞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辞源》中的书证尚存在一些瑕疵。文章具体指出《辞源》"走"部书证存在的问题,共29处,包括引文有误、书证晚出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睛”字晚出,始见汉代典籍,《说文》不收,《玉篇》:“目珠子也。”其后之字典、辞书皆承用其说,即是新版《辞源》、《辞海》也不例外,似乎“睛”的本义就是眼珠子,然验诸书证,考诸词源,似觉未安。在古代汉语中,常用“眼”表示眼珠子,《史记·刺客列传》:“因皮面决眼,自屠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例证,认为《现代汉语词典》对“震憾”的解释有误,应当在“震”字条下补上一词“震憾,”,释为“人心受外力刺激震动而导致紧张不安或强烈情绪”。把原“震憾”改为“震撼”,调整书证,以求统一。  相似文献   

14.
“福”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周易》中离、坤、震、兑为“福”。《周易》中与“福”相近的概念还有富、嘉、庆、喜、誉等。  相似文献   

15.
引言现在流行的几部大型辞书均把“麈尾”解释为用麈这种动物的尾巴做成的拂尘。这种解说,并非新见,而是由来已久。就笔者所见,以下文献都曾做过大体相近的解释。《急就篇》颜师古注:“麈,尾大一角。清谈者饰其尾而执之以为仪。”《埤雅》:“麈,似鹿而大,其尾辟尘。”《通鉴》卷89注:“麈,麇属。尾能生风,辟蝇蚋。”《一切经音义》卷8:“麈鹿,似鹿而大,尾可以为拂也。《山海经》云‘荆山多鹿’是也。”《能改斋》卷2引《名苑》:“鹿大者日麈。群鹿随之,皆看麈尾所往,随麈尾所转为准。今讲僧执麈尾拂子,盖象彼有所指麾…  相似文献   

16.
在《汉语大词典》中,“青李”条义项①的书证《来禽帖》标点有误,“胡笳”条释义不全面,“却月眉”条的释义不准确,“起夫”和“锈床”条的书证迟后,“斗”条的义项⑤引用书证不当。《汉语大词典》修订时可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吴杰雄 《广西教育》2022,(17):72-74
本文论述当前中职学校实施“书证融通”的意义和现状,并以梧州市苍梧县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提出构建书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思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试点的“X”技能等级证书;确定计算机专业书证融通课程并制订课程标准;修订“书证融通”课程教学计划;培养“X”技能教师队伍;建立“1+X”标准实训室。  相似文献   

18.
《广雅·释诂一》:“疲,极也。”汉代服虔《通俗文》:“疲极日惫。”汉唐时代,“疲极”往往同义连用。“疲极”,犹言“疲惫”。故《通俗文》记下“疲极曰惫”,是说疲、极、惫是同义词。但我们如果不辨古今语言实际,一概理解为“极度疲乏”,那就犯了“以今律古”的毛病了。《汉语大字典》把“疲”字分为“劳累”和“极”二义,又把“惫”释为“极度疲乏”,那是不符合“极”义本真的。“极”有“倦”义,郭在贻先生已言之,书证也不难找到。今录八例如下:例1.《汉书·王褒传圣主得贤臣颂》:“匈喘肝汗,人极马倦。”“(匈”通“胸”。人极马倦,正…  相似文献   

19.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文选《齐晋(?)之战》篇,有“吾子忍之”句。注云:“吾子,尊称,比子更亲热些。”查《辞源》于“吾子”条下注(二)“相亲爱之词”。并引两条书证:①《管子·中匡》:“吾子犹如是乎?”②《孟子·告子下》:“吾子过矣!”另查杨伯峻先生《孟子译注》在《公孙丑上》“或问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句下注云:“吾子,亲密的对称敬辞”。古籍中称“子”,一般表敬称。如,“苟子之不欲。”(《论语·颜渊》),“非子  相似文献   

20.
小语第七册教材选编了唐代诗人杜牧的七绝《山行》,该诗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凯维德老师认为读“xiá”恰当一些(见《小学教学研究》2001年第3期)。此说笔者不敢苟同。首先,所举书证不足为凭。为了说明“斜”字读“xiá”音,凯文列举了《语文参考教案》和《唐宋绝句选注析》等书的注音或注释;而小学生古诗词《跟我背》(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也采用了此说,注云:“斜,这里为了押韵,可读作xiá”——而该书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