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篇内容比较复杂的议论文常常有几个论点,但其中必定有一个是统领全篇并把各个部分组成一个整体的论点,这个论点叫做“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文章中心思想的核心部分,是全文的“纲”。研究和确定中心论点,应该充分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在多数情况下,文章的基本观点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例如《纪念白求恩》一文的基本观点和中心论点都是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但有的文章的基本观点并非中心论点,而是中心论点的论据。例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作者反复宣传的基本观点是“理论和实际统一”。而文章的中心论点则是“我主张将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  相似文献   

2.
关于《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的中心论点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95年6月第 2版的《高中语文第四册 (必修 )教学参考书》说 :“文章的题目‘改造我们的学习’既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也标明了文章的论述范围———如何彻底改变学风方面的问题。”《教参》又说 :“文章开门见山 ,用一句话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作为引论 ,既提出了问题 ,又表明了中心论点 ,简洁明了。”也就是说 ,《教参》认为文章的题目“改造我们的学习”和引论的“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都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老师们在讲解…  相似文献   

3.
在议论文中,文章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是统领全篇的“纲”;语段中心句如果处于“本论”部分,则一般称为论证层次中的分论点,它是在中心论点统领下的“目”。分论点都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从局部看,它是某一论证层次的论点;但从整体看,它只是论证中心论点的论据。在这种情况下,语段中心句和文章中心句的关系,正是“目”和“纲”的从属关系。例如《改造我们的学习》,开头一句“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丽丽 《辅导员》2009,(8):22-26
一、误区盘点 类型一:论点不当 1.没有明确提出中心论点 2.一篇文章中有两个或多个论点 【例1】某篇以“改变”为话题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拟为:“困难无法改变,自信,天高任你飞,”这就是围绕“改变”和“自信”展开的两个观点。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篇议论文。在教学中,应该根据议论文的特点考虑教法,设计板书。文章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抓住这个中心论点,提挈全文,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理解阐明的道理,同时使学生获得对议论  相似文献   

6.
一、中心句展示主旨。中心句是能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全文中心论点的体现,文章其余的句子都要围绕中心句,对中心句进行阐发或论述。如《恰到好处》:“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恰到好处。”这就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中心句可以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以开宗明义的方法点明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和作者的主张。如《改造我们的学习》:“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这开头一句,就是全文的中心句,明确提出全文的论题,后边四个部分所有的语句,都是对这句话的意思进行分析论述。中心句有时出现在文章  相似文献   

7.
这篇习作的题目即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论述的是人的“形象”问题。作者以丰富的知识,论述了各种形象的内涵,也说清了形象对于社会人生的重要性。文章视角独特,别开生面,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作者在写法上有条有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例如,作者在文章开头就提出很有新意的“形象诉说”问题,然后用傅雷写给傅聪的信作为事例,并作出归纳:“这是认真的形象。”由此推进,作者再论述“为执着而改变的形象”、“爱的形象”和“不负责的形象”等,在批评不正确的种种形象之后,也就是文章作出“破”之后,作者最后归纳中心论点,也就是简明…  相似文献   

8.
给中学生讲哲学课,要抓住每个问题的中心论点,运用主要论据,结合一些具体事物,有效地开展师生“双边”活动,分析研究。这样可使学生对中心论点理解得比较深透。我们讲“规律的客观性”这个问题,先从学生最熟悉的“水”这个具体事物来分析研究,逐步引入。“水向低处流”,这是普通的常识,也是学生非常清楚的一个原理。教师问:“水能不能向高处流?”学生都说:“不能,它一定要向低处流的。”“好,那么这就是它本身  相似文献   

9.
“论题”,是研究议论文时,常常用到的一个概念。但是,大家对这个概念的认识并不一致,使用起来就出现了一些混乱。如:“一篇评论文章,通常由论题、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论题,也叫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湖北日报》社编内部教材《写作知识》)“论点也叫论题,是作者对所论问题的看法或主张。”(《写作基础知识》江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版)“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叫论题。”(《写作简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文章原理初探》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八○年版)  相似文献   

10.
<正>宿构文,是泛指一种对于作文的积累不够,因而对文章进行“模板”式类似“套作”的行文方式。说得普通一点,就是给出一个写作文的模子,无论你出什么文章,我都能以不变应万变,把文章的题目、重点、论点一一插入这模子中,完成文章。“宿构文”特别喜欢用“爱国”“奋斗”“青春”“文化”“成长”之类的词设置标题,因为这样做更容易用上背好的文章。这是初中时“平时背范文,考试套范文”的遗毒。  相似文献   

11.
《詹天佑》是“九义”教材第十二册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篇幅较长 ,内容丰富 ,若按课文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学习全文 ,很容易胡子眉毛一把抓 ,造成重点不够突出、难点难以突破的情况。我认为 ,本课可通过“紧扣中心词 ,用好过渡句”展开变序教学 ,以达到“长文短讲 ,教活全篇”的目的。二、初读全文 ,拎出中心句课文首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便是文章的中心句 ,“杰出”、“爱国”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词 ,全课的教学必须紧扣住这两个词展开 ,学生若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刻地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则教学才算成功。教学…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第三册《谋攻》一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编的《辅导与练习》答案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题目‘谋攻’”.我认为这个答案不妥.论点应是一个判断,用判断句来表达.而“谋攻”仅是一个词组,词组一般只能表达概念.同时,答案还把文章的标题、论题、论述中心与中心论点混淆了.议论文的标题、论题、论述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相似文献   

13.
邢贵才同志在《变序讲读法初探》(见《小学语文教学》一九八五年第十期)一文中写道:“结尾概括全文中心内容或结尾点明文章中心的课文,可以用逆推式教学法进行讲读。”“这种逆推式的教学法,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单刀直入,直奔文章中心,加速了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从而学到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怎样运用具体材料说明这个中心意思等读写知  相似文献   

14.
课堂导入就如怎样教会学生开启智慧的一把钥匙,也如同一个交通指挥棒,为学生指明方向,正确的导入,能使学生增加学习和记忆的兴趣.使语言学习这个活动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进行,而不迷失方向。我通过“联想”来进行课堂导入的一番尝试为自己和学生带来了学习语言中教与学的和谐,快乐与愉悦的感受。一、词汇“联想”导入1、如在教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 UNIT7时,我在黑板上写出 smoothie,blender,yogurt,cut up,pour,mix up,等词,让学生通过这些单词进行合理的想象,学生不仅情绪高涨,而且想象丰富,妙趣横生,把这个单元内容学会怎样做水果沙拉,思木西的,用生动的语言展现出来。2、进行同、近义词的联想比较。同、近义词的联想比较是指在讲到某个词在本课中的基本含义时,如有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其它词,就引申出来加以解释、辨析。同、近义词的联想比较  相似文献   

15.
《时间就是什么?》是一篇好议论文,好在言简意赅,好在论理透辟。“时间就是什么”是一个抽象话题,以此为论点而能用少量文字将道理说透,决非易事。只有观点明确,思想深刻,才能这样深入浅出,言简而理明。文章第一自然段通过一次故事化的师生课堂问答,委婉地引出作者所要论述的论点。“时间就是金钱”并非本文论点,它只是一个钓钩,是一个诱饵,作者要用它引出全文真正的论点这条“大鱼”。因而作者对学生“时间就是金钱”的回答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不对这一问题并没有轻易回答。文章第二自然段对此先是作了睿智而辩证的肯定:这就使下文论点免于偏颇。作者仅用四句话,用古往今来的事实为论据论述“时间就是金钱”这种说法不管是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正确的,自有其道理和意义。这个自然段文字虽然不多,却论述得舒展从容,语义博深,显示了作者厚实的写作功力。第三自然段以“但是,时间的价值终归仰赖人的把握和  相似文献   

16.
高中英语中近义词的辨析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这一难点不突破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因此,有必要对某些易错的词进行辨别.下面笔者撷取几组常见的近义词举例辨析.第一组:result in和result from.辨析:两词都有"导致"的意思,但用法上有差别.result in意为"结果为……,  相似文献   

17.
一、知识导引明末清初哲学家王夫之在《船山遗书》中曾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指文章的主题,在议论文中就是中心论点。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统帅,论据的选择、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运用都要在论点的统领之下,因此,论点的确立与表达是议论文写作至关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本课篇幅短小,生僻字词少,且语言明白晓畅,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循其思路,知其内容,懂其道理上。因此设计了这“三读十一问”作为阅读提纲,可印发给学生导其自学(不必印答案),然后课堂上只把那些回答有困难的问题作些点拨,使之通窍即可。读第一遍:要求粗知全文之纲,之后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一、文题中“继续”这个词意味着什么?毛主席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这个问题的? (继续,用在这里,说明过去战争年代我党有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今后要保持、继承这个传统。这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本课文节选自毛泽东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古汉语同义词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与近义词的纠葛.若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弄清同义词和近义词各自的性质,分析、比较它们产生的条件和在语言中的使用情况.同义词和近义词的性质不同“词义就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语言学纲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不同词的词义是对不同事物或现象特征的反映.同义词和近义词是词汇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当然也具备一般词义的特点和性质.那么,研究古汉语同义词和近义词就该从词义的一般特征出发,考察同义词和近义词在概括反映客观事物或现象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说“纲举目张”。“纲”就是议论文的主旨,即文章的中心论点,“目”就是分论点.就是围绕中心论点、阐释中心论点的各层文字的核心意旨。举“纲”元疑是至关重要的,要不文章就会成为乌合之众;张“目”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目”张了,才能条分缕析,清楚地将“纲”讲深说透。正因为此,在文章的中心论点提出以后,人们便常常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从几个方面,或层层深入地把中心论点论证得全面、深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