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瞭望     
《教育》2006,(21)
教育为何成了“腐败重地”根据最近发表的一项调查,教育居然已成几大“腐败重地”之一。为什么教育给社会造成这样的印象呢?2006年第10期《书摘》摘发的《教育为何成了“腐败重地”》,阐释了其中的原因。作者认为教育成为“腐败重地”不是偶然的。原因之一是必须的教育经费始终  相似文献   

2.
根据最近发表的一项调查,教育居然已成几大“腐败重地”之一。感叹之余,更多的是深思:难道中国的校长、教师真的都腐败了吗?为什么教育给社会造成这样的印象呢?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一种现象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时,就应该从社会本身和普遍性的制度上找原因。教育成为“腐败重地”的确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社会调查所对全国16个城市的2000位公众做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显示:“住房”、“就业”、“教育”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成为今年最受公众关心的”两会”热点。其中对“教育”包括如何治理教育乱收费、打击教育腐败等问题的关注度达到58%。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变得丰富多彩。旧的教育模式慢慢被淘汰。切合实际、行之有效、充满时代气息的种种新的教育手段,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似乎成为人们的共识。“晓之以理”,“理”必须顺,“动之以情”,“情”必须真,才有利于指  相似文献   

5.
根据最近发表的一项调查,教育居然已成几大“腐败重地”之一。感叹之余,更多的是深思:难道中国的校长、教师真的都腐败了吗?为什么教育给社会造成这样的印象呢?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一种现象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时,就应该从社会本身和普遍性的制度上找原因。教育成为“腐败重地”的确不是偶然的。原因之一是,必需的教育经费始终没有得到法律和制度的保证。中国的教育经费,无论是总额、人均,还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都是相当低的。到目前为止,全国绝大多数地方还没有达到教育法所规定的比例,而这些教育经费也没有完全用在教育上。正因为如此,…  相似文献   

6.
“要想孩子上重点,先交几万赞助款”“择校费、择校费,中间多少家长泪”……这些社会俗语道出了家长们内心的酸楚,也暴露出“择校费”之风愈演愈烈,已成为教育腐败的一个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要想孩子上重点,先交几万赞助款”、“择校费、择校费,中间多少家长泪”……这些社会谚语既道出了家长们内心的酸楚,也暴露出“择校费”之风越演越烈,已成为教育腐败的一只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一年一度的高等院校招生季节即将到来,这是广大莘莘学子和“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学生家长们期盼而又担心的季节。期盼的是能有一个公正的招生环境。他们担心的是令人深恶痛绝的五花八门的招生腐败。“一个社会的公平首先在于教育的公平,而“招生腐败”无疑极大地损害了教育的公平性,使得教育这杆“社会天平”发生严重倾斜——向那些有权有势的富家子弟倾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招生腐败”活  相似文献   

9.
村干部是国家庞大行政机器中的“末梢神经”,直接面对着基层的农民,其一言一行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村官”虽小,面广量大,一旦蜕变,危害不小。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村官腐败”现象已经成为农村“内伤”,制约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深刻剖析“村官腐败”,加强对“村官”的教育和管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22,(1):97-102
运用文献分析法,通过疏理有关明朝教育腐败和治理措施的研究文献,分析明朝教育腐败和治理状况。研究表明:明朝的教育腐败主要表现在官学领域;其主要原因是战争导致国家财政拮据、功名的诱惑驱使士子不择手段、统治者利用八股文禁锢思想、官吏凭借职权弄虚作假、党羽之争败坏教育风气和教育体制自身的缺陷;教育腐败导致生员泛滥、士风败坏、朋党之争加剧、教育空疏、读书人思想僵化、社会进步受阻;明朝采取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严格考试审核程序、谨慎选拔提学官、淘汰不合格生员、施行教育监察职能等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教育产业化”的几种含义,认为教育产业化的实质在于把教育视为一种特殊产业(必须保持公益性)。充分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将产业动作方式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激活和调动教育资源的潜在力量。提高办学效益。密切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的作用。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产业化可以局部弥补政府财政缺位。“教育产业化”不是造成教育腐败的原因。反而可以减少学校权利“设租”、“寻租”现象,遏止教育腐败。  相似文献   

12.
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它造成了极大的社会不公。严重地影响了政府的形象与工作效率。当然,腐败不是中国独有的社会问题,一位资深社会工作者指出,困扰第三世界国家的最大问题可能不是人口、环境或经济向题,而是政府的腐败!。  相似文献   

13.
烂苹果定律     
金戈 《学习之友》2006,(12):41-41
权力腐败是遵循着“烂苹果”定律而发生的:当一个权力系统中某一个人出现腐败行为而没有受到惩罚,即筐子中出现了一个烂苹果,这个“烂苹果”没有被淘汰出局,则很快就会有其他“苹果”受到“传染”和鼓励,他们的自我压力会减少。并随之出现腐败行为,直到所有的“苹果”都腐烂到一起。  相似文献   

14.
某媒体发表了一篇标题为《教育腐败是最大的腐败》的文章。乍一听,觉得作者不是危言耸听,便是孤陋寡闻。在如今这个腐败几乎成为顽症的时空里 ,腐败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胆子一个比一个大,案子一个比一个唬人。先前我以为,素以“清水衙门”之称的教育界,纵然腐败,不过鸡零狗碎,难成气候。其作奸犯科者,论官职,比不上副委员长成克杰;论实权,比不上副省长胡长清;论规模比不上远华走私案。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教育腐败怎能独占腐败之鳌头? 后一细想,腐败的大与小,固然可以当事人官职的高与低、涉案金额的多与少论起,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教育腐败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加重的趋势,已经逐渐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和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扼要介绍和讨论了美国教育腐败的状况、特点、危害、原因以及美国应对教育腐败的一些对策,以期为我国认识和预防教育腐败提供实践借鉴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基层“微腐败”既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难题,也是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亟需破解的问题。当前,基层“微腐败”呈现出涉及面广、隐蔽性强、贴近群众等特点。基层“微腐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影响人民对党信任、破坏党内政治生态、容易诱发集体腐败。基层干部思想认识出现偏差、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较为薄弱、基层权力监督制约相对乏力是基层“微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效治理基层“微腐败”,需从加大惩治力度、强化权力监督、抓好思想教育等维度入手。  相似文献   

17.
据媒体报道,自主招生、艺术类招生及补录已经成为“特招”腐败的重灾区,严重危害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可以使人们通过自身努力,提升参与平等竞争的能力.高考特招沦为“点招”,极大损害了教育公平,从而形成社会阶层的固化,加剧贫富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相似文献   

18.
腐败一直是人类社会的顽症,反腐防腐是一项长远的系统性的工程。这项工程对于掌权者、权力主体来说,要落实于构建“四个不”,即一要加强反腐教育提倡廉政,构建“不想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二要合理制定公职人员的待遇和福利,构建“不愿腐败”的经济底线;三要加强监督确保廉政,构建“不能腐败”的权力规范机制;四要健全法制保障廉政,构建“不敢腐败”的法律防护环境。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最近发表的一项调查,教育居然已成几大"腐败重地"之一.感叹之余,更多的是深思:难道中国的校长、教师真的都腐败了吗?为什么教育给社会造成这样的印象呢?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一种现象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时,就应该从社会本身和普遍性的制度上找原因.教育成为"腐败重地"的确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整个社会舆论对教育的评价都是正面为主。认为教育神圣、教育伟大、教师辛苦、教师清贫……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为之欣慰,我们因此自豪。大约四五年前,风向渐变,人们对教育慢慢地不予“同情”了;而这两年则更进一步,岂止是不同情,几乎就是“一片喊打”!指责“教育腐败”、“教育是十大暴利行业”、“学校乱收费”、“有偿家教”、教育是学生家庭“因教致贫”的罪因等等,不一而足。教育正在可怕地、迅速地被“妖魔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