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集群创新系统与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察创新系统演进历史的基础上,揭示了集群创新系统的内涵与组成要素.构建了由核心层、辅助层和环境层组成的"三位一体"的集群创新系统;并对政府在集群创新系统中的角色及其行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杨若愚 《科研管理》2016,37(12):73-81
基于中国30省市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STATA统计分析软件实证检验了市场竞争程度、政府RD投入力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1)减少地方保护可以有效的促进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非国有经济发展程度与区域创新绩效关系不显著。(2)从政府行为来看,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RD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有负面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技术标准化对一国自主创新和国际竞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政府应在技术标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政府介入技术标准化的必要性出发,明晰政府在技术标准化中的功能定位,凝练提出技术标准化的政府行为模式,旨在为政府科学定位和优化行为模式、进而加速我国技术标准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政府行为创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主导作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还存在着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创新不足、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不全、人员队伍建设滞后、农民缺乏接纳农业新技术的能力等问题,政府应采取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主体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农业技术、加强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公益性服务体系、拓宽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渠道、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等措施,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5.
原始创新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原始创新存在着见效慢、风险大、投资高等特点,企业通常处于原始创新与否的矛盾当中,即便选择原始创新后,也可能由于客观原因而不能将它进行到底.在分析企业原始创新的基础上,将企业原始创新的运作阶段分为--创新源获取、实施阶段、成果市场化阶段,并研究了政府行为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进行原始创新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创新的政府行为透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依照中国政府在产业集群中推动创新的动机及其作用形式,结合中国产业集群创新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产业集群创新的政府行为模式:引入创新源、运用组织机制和推进技术扩散,并对这些政府行为模式在适用条件、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透析。  相似文献   

7.
专利等知识产权是温州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助推剂”和“航向标”.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证明:专利要素比资本和劳动力对温州GDP增长的影响小.目前,温州模式的本质特征依旧是: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带动经济的增长.产学研相结合、专利与标准相结合、产业集群与知识产权发展相结合以及技术提升品牌建设与先进生产模式相结合,是温州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马红  侯贵生 《软科学》2020,34(2):27-32
从微观层面入手,重点关注雾霾污染对企业创新意愿的长期倒逼效应,并进一步探讨地方政府行为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①较长时期中,雾霾污染对企业的创新意愿的提升产生显著的倒逼效应;②雾霾污染对企业创新意愿的倒逼效应在产权不同、规模不同和融资约束程度不同的企业中,均呈现出一定异质性;③在拓展研究中基于地方官员晋升压力和地方政府科技支出的双重视角,证明了地方政府行为对雾霾污染和企业创新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9.
区域创新系统中高校与政府和企业互动的五种典型模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高校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政府、企业等其他创新主体的互动,在区域的科技创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高校与政府、企业等各方在创新体系中的链接纽带出发,总结了世界上几种典型的大学与政府和企业的互动模式,以期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石庆  汪徐莹 《科教文汇》2013,(23):130-132,135
外语人才的培养受社会对外语需求的制约,是外语人才的市场价值作用于外语人才的反映,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日语人才的培养在温州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关于其人才培养模式可供借鉴的实例为数不多。因此如何培养适应温州需要的高水平的创新型日语人才是本地高校日语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温医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试探索温州经济发展中创新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韩立民  赵新华 《科学学研究》2006,24(Z1):304-308
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在创新活动中,会受到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律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单纯从企业自身角度考虑问题,片面强调企业的主体地位而不对创新环境中的其他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企业自主创新内、外部环境的构成要素入手,阐述了青岛市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建设的现状以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了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存在问题,提出了优化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农业创新:寿光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俊  吴贵生 《科研管理》2004,25(6):63-69
本文结合技术创新理论,对寿光蔬菜产业创新过程进行考察,提出“四冲程”农业创新过程模式,试图探讨农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政府采购是政府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促进技术创新的有效政策工具之一。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政府采购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和国外政府采购的成功经验,在详细分析了我国政府采购的现状后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探索性嵌入式单案例研究法,以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从企业间合作网络以及创新生态的视角来阐释科技园区使能型创新生态的建构基础以及运行机制,指出信息时代科技园区内组织间关系发生重要变革。传统的契约关系正逐渐向使能、共生关系演进,并由此提出一套科技园区使能型创新生态的基本理论。通过质化研究以及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出了嵌入式联盟网络与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相互依存、互利共生、协同演化的使能型创新生态模型。通过对宏观产业层面,中观园区层面以及微观企业层面的多层次分析,揭示科技园区构建使能型创新生态的战略意义,为科技园区在非线性、复杂的协同创新过程中进行有效协调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经营的时代,针对政府的职能在新形式下面临着重新界定的问题,阐述了实施经营城市战略中政府职能的完善及调整的途径和手段,提出了政府实施经营城市战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制度转型过程中,不连续创新是中国企业长期成功的发动机还是成长道路上的陷阱?本文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南都电源不连续创新的决策和实施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已有技术领域来说,面临不连续创新的冲击,企业将采取原材料创新和产品架构创新、已有市场维持和新细分市场开拓的"双元平衡"演化战略;对新兴技术领域来说,企业将采取"逐步全面替代"的演化战略,广泛的知识搜索、非计划性组织学习以及创新性文化的培育对不连续创新具有促进作用。最后,不连续创新的成功实施能够促进企业技术能力的转变与替代、产品技术性能极大的提升以及新价值网络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以“哈尔滨停水事件”为例,从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官员问责制度”,加强危机信息管理和沟通管理,打破媒体“潜规则”等角度,对提升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探讨了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团队创新绩效与员工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员工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的中介作用和领导成员交换的调节作用。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对经理与员工配对数据的研究表明:经理实施的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团队创新绩效、工作满意度及工作-生活平衡满意度有积极影响;员工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在经理实施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工作满意度及工作-生活平衡满意度之间表现出部分中介作用;领导成员交换调节了经理实施的与员工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而,领导成员交换调节了员工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对经理实施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满意度的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开放式竞争背景下,产学研协同创新已从当初的三位一体演化为当今的五位一体,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体系是应对知识社会竞争的关键。为了探究各主体所在社会网络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论文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建立研究假设,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信效度分析,利用UCINET绘制企业社会网络关系拓扑图,采用AMOS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假设模型的可行性、作用路劲系数大小和方向,最后结合网络拓扑图和模型检验数据,分析对比四位一体、五位一体创新生态体系中不同协同主体参与下社会网络对绩效影响的差异。通过对中国科技城(绵阳)实证分析验证了论文的研究假设,结论如下:存在于各协同主体外部的社会网络对于主体创新绩效提高有显著正向影响;不同协同主体参与,网络指标的相互影响及对各主体影响的大小不同,四位一体模式中,网络关系强度指标表现出更好的绩效促进作用,而五位一体模式中网络中心性的作用效果则更强;协同主体越多,网络作用发挥越大,但各主体从网络中识别对自身有利知识的难度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20.
Literature on innovation policy reveals little of how relations between government agencies as policymakers evolve. Taking the policy network approach,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ree mechanisms underlining the evolution of inter-government agency relations in emerging economies – policy agenda, power concentration and heterogeneity dependence, and applies them to th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innovation policymaking in China. Operationally, the paper proposes 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based method to quantitatively study China’s innovation policy network, which consists of 463 innovation policy documents formulated by its central government ministries between 1980 and 2011.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formal policy network for innovation has been not only sustained through the intervention of policy agendas but also self-organized because of policy network’s nature of power concentration and heterogeneity dependence. The presence of such mixed mechanisms in China’s innovation policy network’s evolution differs from the findings from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where self-organization plays a central role. This work advances our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innovation policy network and has implications for innovation policymaking in emerging econom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