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效的职业指导需要多种主体共同协作,多种途径相互交叉,以学生自身职业发展为中心、学校为主导、教师为辅助、企业为载体、市场需求为目标。职业学校应通过职业观教育、宣传创业精神、矫正学生的就业理念,以及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将职业指导转变成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2.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参与的"三元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准员工,在入学之前学校、企业、学生就签订"三方协议",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校企合作共建育人平台,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实行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导师"制,校企共同完成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董燕  殷利 《江苏教育》2022,(84):33-38
职业能力具有综合性、情境性和发展性。增值评价以学生接受教育后的发展程度为评价标准,激励学生取得进步,树立学生成长信心。现代学徒制学生职业能力增值评价能跟踪学生全过程职业能力发展状态,为企业和学校教诊改提供方向,为学生成长提供渐进目标。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针对目前职业能力增值评价无平台支撑、无模型依据、无互通应用的现实问题,基于COMET职业能力测评模型构建了“一取向、两协同、一平台”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4.
冯文武 《亚太教育》2019,(11):127-127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深度融合的一种现代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由学校和企业展开合作,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技能培养。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创设学校、企业课程标准、评价方案等,能有效地促进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积极实践探究校企合作机制,以为社会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始终坚持“学校企业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师师傅一体化、学生员工一体化”的理念。学校与124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建立了上海大众汽车西南培训中心、奥地利成都国际焊接培训中心等多个校企合作培训基地。学校推进集团化发展,牵头领办成都市汽车专业、现代物流专业、财经商贸专业和建筑专业4个职业教育集团,吸引200多  相似文献   

6.
要在学校环境下把学生从“学生”角色最大限度转换成“职业人”角色,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人才特质的需求,模拟企业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广东岭南现代技工学校及时修订发展目标,与企业文化接轨,以培养受企业欢迎的高素养职业人为目标,创办四年多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硬件建设、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和教研教改等方面都有巨大的进步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从2008年底开始,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方法和制度,力求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对接的目标是要形成鲜明的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接时应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以企业文化为主导.并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8.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自试点以来面临企业机制不全、培养标准不一、师资水平不齐、学生目标不明等困境,尤其是酒店管理这类技术要求不高的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难度更大。本文提出双主体、双身份、双本位、双选择的"4D S"人才培养模式,从企业和学校双主体、学徒和学生双身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双本位、就业岗位和职业发展双选择等方面系统阐述如何解决困境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职业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大量不当的教育方式。职业学校教育要充满人文关怀,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职业学校应该实行"弹性学制"或"双元制"。职业学校教育要在班级授课制基本形式不变的前提下,辅以个别化教育形式。现代教育要正视学生的个性,教育活动中注重因材施教,发展学生兴趣爱好,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相似文献   

10.
陶梅华 《成才之路》2014,(19):88-88
正企业是职业学校教育服务的需求主体,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否满足企业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程度。校企文化对接不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接受岗位技能的培训,还应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现代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明白什么样的人才是现代企业所需要的,怎么学习与实习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学生在受到企业文化熏陶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素养。本文从外贸专业的班级管理和专业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现实需要,在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具有优势作用,使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在目标、主体、客体、方法与环境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文章从"工学结合"的视角,通过发挥学校与企业共同主体的主导性与协同性,调动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主动性,开拓多样性的教育方法,提升教育环境的感染力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走集团化发展之路,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通过组建河南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集团,校企联手,开展“订单”培养模式,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建实训基地,构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系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作为江苏省首批、连云港市唯一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校形成了"山海"特色校园文化。在教育过程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职业素养,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和引导师生参加各种大赛,培养现代工匠精神,诠释教育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职业学校办学必须与市场接轨,育人与用人对号,目前已成为许多职教有识之士的共识。但真正做到学校与市场接轨,还得具备许多方面的条件,这些条件,笔者认为与现代企业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有极其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表明:职业学校办学具有现代企业特点。下面就职业学校办学与现代企业的经营意识进行初步探讨。 (一)市场竞争观念:职业学校的办学首先应该立足于市场竞争这一意识上。因为大职教要求各职业学校要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市场经济需要,要求办学贴近市场,即把被动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转变为主动服务于市场经济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正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利益的维护者、重要决策的制定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关键人物。建设现代学校,需要以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职业能力的校长为基础和前提。因此,校长的选  相似文献   

16.
立德树人:基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应从学生的现状与特点出发,从学校、教师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探讨适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曹荣 《中等职业教育》2012,(18):19-20,22
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职业认知、职业情感与职业行为等方面的缺失,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学生职业态度养成教育。学生职业态度的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学校教育而言,学生职业态度养成教育可以从专业论证、企业体验、职业规划、专业学习以及就业实践等方面来实施。而对于学生职业态度养成的评价,则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8.
陆坚 《职教通讯》2011,(22):39-40
现代企业不仅需要有技术的职员,更需要有较强职业素养的员工。在项目教学中,不仅解决"二元"分离问题,使学生有效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更要能有效解决好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实现"多岗迁移",使学生具有终生发展的潜能。因此,结合丹徒中等专业学校专业课堂教学的实践,创新专业课堂学生学习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职业学校中引入特色的企业文化,构建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为社会培养更合格的现代职业人,在促进学生"职业化"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文章结合溧阳中专校企合作,剖析将企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20.
对重庆市25所中职学校1497名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测评和问卷调查发现,35.07%的学生处于名义性能力水平、58.65%的学生达到功能性能力水平、6.28%的学生达到过程性能力水平、没有学生达到整体化的设计能力水平,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总体偏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校重点级别、实习企业类型、实习企业对学生的专业指导、实习企业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专业承诺等因素对学生职业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为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重点建设投入机制、实习企业甄选机制、对实习学生的专业指导和人文关怀机制、学生专业情感教育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