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人是社会的主体,历史过程是人的能动过程。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又是马克思一生研究的最重要的问题。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以及晚年马克思的思考,贯穿其中的关于社会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视角,就是对社会历史主体的关注,从而揭示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关联。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全部思考的当代价值,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注社会主体,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解和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
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以及晚年马克思的思考,贯穿其中的关于社会历史研究中一个重要视角,就是对社会历史主体的关注,从而揭示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关联.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全部思考的当代价值,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注社会主体,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重点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入手,在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同时关注人的发展;马克思社会发展视域下,其人的发展思想呈现出三重维度:资本主义批判维度、共产主义建构维度和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维度,从中透视出马克思对人的发展的批判与重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重点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入手,在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同时关注人的发展;马克思社会发展视域下,其人的发展思想呈现出三重维度:资本主义批判维度、共产主义建构维度和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维度。  相似文献   

5.
关于“伙伴教育”的理论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伙伴教育是依据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杜威理想社会观、西方交往理论等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教育的新构想。伙伴教育的主旨是在教育中建立各相关主体之间的伙伴关系,使主体逐渐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伙伴。伙伴教育有助于改变社会中人与人的隔膜、学校与社会的脱离、劳动异化等问题。在伙伴关系中培养良好伙伴的教育可望从学校教育推广至整个社会生活,对社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方主流企业理论在一派繁荣景象的背后掩藏着重大缺陷。马克思在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生产组织变迁的论述中,包含了关于企业性质、规模、演化动力等一系列思想。马克思关于企业的研究,在方法、视角、立场、思路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征。对比西方主流企业理论,探索马克思企业理论的科学硬核,对于我们清除西方主流企业理论中错误思想的误导,塑造健康、高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相对贫困的三个维度,即收入不平等、人的发展不均衡、人的脆弱性三个维度,全面解析了包容性增长的问题。基于马克思的贫困理论,提出了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三个关键因素。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具体路径选择是: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实行初次分配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国民待遇逐步趋同;第三,用人本发展观取代物本发展观,切实关注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之所以选择继承马克思异化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国家遇到了新问题、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革命家志趣以及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范式意义等方面,能够获得合理的诠释。思想家们将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新的现实和问题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出各具特色、富有深度的批判理论,在批判理论的样态、批判的问题指向、批判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变革社会的主体等问题上,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对社会发展的本质揭示和原则性说明,是随着社会生活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现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主要侧重于一定阶段上社会发展过程的具体展开,主要研究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两者的主要相同点包括批判精神、追求人的发展、对现代性的批判等等;不同点主要包括理论基础不同、对社会发展的动力认识不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同等等.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入手,阐述“社会关系总和”的非价值性及演进维度,着重阐析异化与发展问题.异化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理论,是其理论基石之一;异化是人的本质一种表现形态,人的本质是一个理论论述,不涉及价值观念和社会背景,异化劳动下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历史与现实问题,有价值悬设.发展的过程总是与异化相随,异化是发展的环节,发展的命题意义在于不断扬弃异化.  相似文献   

11.
温家宝总理在各种场合的讲话中多次引用经典话语,这些引语十分耐人寻味,值得认真分析探讨。文章拟从两个角度来解读这种引语现象:社会文化和语用环境角度。探究社会文化根源主要从三方面来阐述:尊古崇圣的思想、对含蓄美的崇尚以及风雅才学的体现。引语的语用环境分为语言内环境和语言外环境。引语的使用受元语篇语义的暗示和规约。最后,从引用主体和接受主体两个方面来分析温总理的引语运用。  相似文献   

12.
有关近代华北农村发展问题的争论已成为中国近代社会史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近年来随着海外学者的相关著作的发表,这一问题的争论日趋激烈。“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向来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现就近几年来这一问题的讨论进行探索,以推动此间学术交流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莫友芝对水族古文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水族古文字研究已成热点。而早在清咸丰庚申年(1860)四月,莫友芝就已于《郘亭诗钞.红崖古刻歌》中提出水族古文字“初本皆从竹简过录”,“云自三代”,“核其字画,疑斯篆前最简古文”的观点。这是目前所知研究水族古文字最早的史料。  相似文献   

14.
从古至今,随着教学重心在学和教之间来回更迭,教学任务在我国的不同时期凸显出不同的时代主题。古代虽未明确提出教会学习的主张,但已有其思想萌芽;从清末到20世纪70年代,教会学习不是讨论的焦点; 20世纪80年代在内外部因素共同推动下教会学习重新成为教学的重要议题;在终身学习的大背景下,教会学习的内涵不断丰富,从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向培养学生学习的综合素养趋近。为切实教会学习,应从多学科视角进行具体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废止中医”言论的再度抬头,关于“中国古代是否有科学”这一本不成为问题的讨论也有升温之势。从科学解释的视角对这一讨论进行重新审视,质疑西方近代科学所谓的“标准”,认为中国古代科学虽无其名但确有其实,提出科学应该是一个与文化相关的广义、一般和发展的概念,是“天下之神器”,而绝非西方之专擅。基于此,本文发挥了非西方形式的科学——特别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现代借镜。  相似文献   

16.
中古近代汉语异形词是指中古近代汉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学界已有相关探讨但尚无系统研究。中古近代汉语异形词的整理包括异形词的归纳梳理及其来源研究,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中古近代汉语异形词研究价值表现在词汇学研究、辞书编纂研究、汉语俗字研究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殖民扩张活动是贯穿世界古代至近代时期历史演进中的一个重要支点。文章运用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双重历史使命的理论,试图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殖民主义的罪恶与客观建设性作用展开深入剖析,以期为破解这一命题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幸福一直是伦理学的重要问题。与古代不同,当代人对幸福的讨论是通过权利来进行的,权利是人获得幸福的前提和关键。罗尔斯等人通过“基本善”来阐述权利,其实是指明了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幸福的基本物质条件。阿玛蒂亚•森把可行能力作为权利的关键概念,从而进一步地指出了幸福不能仅仅是外在条件的满足,更是个人能力的应用和展示。森对能力的表达借助了亚里士多德的功能说,功能与德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功能从目的论意义上是人之为人的优秀性所在,因而能力与德性概念在价值意义上具有某些共性。从权利到能力最终到德性的论述说明,权利概念可以脱离现代规范伦理的抽象形式,回到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拷问,从而在德性维度下重新定义和理解幸福。  相似文献   

19.
儒家诗学话语是中国古代三种主要的话语形态 ,也是主流话语 ,它对中国古代诗学的意义生成、言说方式、诗学文本形态具有重大的影响 ,这一切又源于儒家对语言和言语的认识。如此重大的问题 ,但迄今为止却未见有人对此做出专门的分析。因此 ,应从儒家元典 (即通常所谓“十三经”)中仔细耙疏儒家元典对语言和言说的基本材料 ,并以 2 0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对语言的论述为参照 ,就儒家元典关于语言和言语的价值及地位、言说原则、言说方式进行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论所关注的古老问题,其关系的讨论在学术界可以分解为教学法层面与逻辑心理层面的思考。从文献分析来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持有教学促进发展信念,但对为什么和如何促进等深层次问题欠缺一定的理解。因此,需要就此问题进行分解,并对教学其余两要素——教师和教学内容发展及其机制进行开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