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主要以课文作为凭借”。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掘和利用课文中的美育资源,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一、发掘和利用课文中的自然美资源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一...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中的美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 《湖南教育》2004,(16):19-19
一、欣赏自然美地理教材中的自然美千姿百态。地球就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美的世界:有幽深的亚马逊原始森林、曲折的挪威峡湾,有被誉为“大自然宫殿”的阿尔卑斯山、“贝多芬交响曲”的维多利亚大瀑布、“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这些美景无不令我们深深陶醉。我们的祖国,可以说是一个“美的大观园”。滚滚长江,从雪山奔流而下,气势雄伟壮观;滔滔黄河,从高原之巅奔向渤海之滨,一泻千里,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祖国的山山水水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作为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新教材提供的精美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3.
李沪龄 《河南教育》2005,(10):36-36
美育是利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而进行的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鉴别、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和发展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想。语文教学处处体现着美育的宗旨,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原则,可以说,语文课堂是实施美育的好场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热爱自然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语文教材中描绘大自然美景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散文、诗歌很多。如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就是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秀作品,那生动细腻的景物描写,形象贴切的比喻,使人如进仙境。他用那…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使他们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也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使他们在美的环境中去学习、了解、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下面结合教学义务教育人教版《自然》第一册,试作教学总结如下: 一、在观察中使学生感知自然美《美丽的大自然》是小学自然教学的起始课。我在教学中,为了启发诱导初入学的儿童建立自然美的意识,采用课  相似文献   

5.
自然科学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美和技术美 ,自然科学教材要挖掘自然科学隐含的美育因素 ,要引导学生去追求美 ,追求科学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统一 ;要重视自然科学研究对象———大自然的美育价值 ,培养他们感受自然美的能力 ;要注意展示自然科学规律的美育价值 ,以激发学生为探索自然规律之美而奋斗的创新激情 ;还要重视教材形式的美 ,给学生美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6.
小语教材中编选的课文多是美的结晶,虽然体裁不同,但都以生动的语言艺术来表达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和人格美,如果我们在小语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美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激发他们高尚的情感,就可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以美悦目。小语课文中有不少以描写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如《海底世界》、《瑞雪》、《荷花》、《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等。这些课文,有的描绘了大自然风光的绮丽,有的描写了祖国山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主要以课文作为凭借”。笔者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中,注重发掘和利用蕴藏在初中语文中的美育资源,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提高了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一、发掘和利用课文中的自然美资源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一切美的东西,包括自然景观美和人工景观美。初中语文课文中的自然美,真可谓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敕勒歌》写平川,写大山,写苍穹,写四野,写风,写草,写牛羊,令人感受到草原苍茫富饶的美;《春》之作者把美的情致注入了春…  相似文献   

8.
学生发展的关键,是人格的发展.作为教育者应根据社会现状、中学生心理特征开展创新人格教育,其重在实践,旨在心灵改造和人格建塑.  相似文献   

9.
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有机地渗透自然美、艺术美和思想美的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一、地理教学中的自然美美存在于一切领域中,尤其存在于大自然中。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0.
《创造学》课程教学改革,应转变教学理念,深化对《创造学》本质特点的认识、把“创造性教育”贯彻到教学全过程,着力提升适应《创造学》教学要求的教师素质;明确教学目的,使学生形成创造成果,养成创新人格,富有创造精神;调整教学内容,按照“减”、“增”、“精”、“融”的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创新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促进师生“双向交流”,激发鼓励学生质疑提问,丰富创新教学方法上。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中有体现创造美和自然美的事物说明文,这些课文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很高的美学教育意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课文所说明的建造物,不仅雄伟壮观,装饰优美,而且充分体现了各自的意义和用途。学习时除了看挂图,增加形象上的美感外,着重靠讲解分析来揭示其丰富的内涵和建造的特点。《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巍巍中山陵》等建筑物说明文,讲授时还可以从构图学的角度让学生在对称、烘托、  相似文献   

12.
美术欣赏课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学会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以及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的课程,美术欣赏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同一堂欣赏课,不同的教师因教学理念、审美理想、知识修养、学生状况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最终目的都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可利用教材中具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4.
德国著名诗人、作家席勒说过 :“若要把感情的人变成理性的人 ,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变成审美的人”。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1.分析美的意境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在教《草原》《美丽的大兴安岭》《美丽的大榕树》这一类优美散文时 ,都是尽力将课文中描绘的美景用精炼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通过自己丰富的想像去感知这些美景 ,这正是人们常说的“感性美”。例如我在分析《草原》中草原美景时 ,首先 ,从方位角度看草原 :远景———一望无际的草原 ,哪里都是绿的 ;稍近———像小丘似的蒙古包 ;近…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荷花》这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描写了公园里荷花的美景和作者感受美景的真情,给人们展示出一幅景情相融景更美的活的画面。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注意通过画面和语言文字,激发学生感受大自然美的情感,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荷花》全文有5个自然段,教学可分3个意义段来进行。第一段写公园荷花的清香把作者吸引到荷花池边。第二段(2、3自然段)写荷花的美丽。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第三段(4、5自然段)写作者仿佛变成荷花时产生的幻景。这是课文教学的难点。《荷花》的图画表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过程除了传授知识和写作技巧之外,还是不断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人生和大自然的认识、理解、思考的过程;同时又是不断培养学生审美感悟能力,用美的情操去陶冶学生,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课文不少作品所写的自然景物是自然美与人格美和谐统一的精品,语文教学就在于利用课文中 人化的自然美,在感情上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相似文献   

18.
魏晋士人审美人格的确立,使主体能以独立、超然、自由的心态去把握、领悟自然美的真谛。本文把散见于《世说新语》各条的有关审美体验的零星材料梳理、整合为一个由虚静到感物再到物化的递深的审美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除了激发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之外,最重要也即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在品评、借鉴中按各自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本文从理解主题,感受社会美;借助形象,感受自然美;展开想象,感受意蕴美;欣赏语言,鉴赏艺术关;激发学生,大胆创造美等方面阐述了语文审美化教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切实重视和加强审美教育。一、利用自然美进行审美教育大自然赐予人间的美是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有名山的巍峨,林海的浩瀚;有牧场的粗犷,原野的清新;有日出的蓬勃,晚霞的动人;就连那生活于大自然中的飞禽走兽也使大自然充满了诱人的活力……这一切都会吸引学生,使他们感到耳目一新,留连忘返,在他们的心中留下情感的印记,给他们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