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提问缺乏设计,随意性大,或是时机把握不当,造成满堂问的现象。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问在激发学生兴趣处  相似文献   

2.
当今,课堂提问依然魅力不减,提问仍然是使用最频繁的课堂教学技能与艺术之一,我们几乎找不到一节自始至终没有提问的课堂,区别就在于"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优秀的课堂教学往往波澜起伏、有声有色,令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其中精彩迭出的课堂提问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一、巧选时机,启迪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3.
史秀英 《教书育人》2012,(25):28-29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不足,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教师应注重修炼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好提问的"度"、时机和对象,充分发挥好课堂提问的效能。"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从而演绎灵动、有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4.
赵安惠 《教书育人》2012,(Z2):11-1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说"一要提问,二要指点"。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手段、方式、方法的更新,使得更多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在认识上有所深化,在实践中讲求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常规环节,也是体现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不断完善提问技巧,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思维活力,才能使有效提问起到"投出一粒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要尽量减少提问的数量,改变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害怕提问,认为只要提问就是"问答式"的串讲串问,就是违背新课程理念。其实提问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问题而单独进行。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提问时,教师要注意时机、对象、内容  相似文献   

7.
千高民 《考试周刊》2013,(56):33-33
<正>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注重艺术性,过于简单,诸如"是不是"、"好不好"的提问,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的教师的提问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问题过难,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有的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能适当引导,学生思维水平难以提高。课堂提问是一项涉及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8.
让课堂提问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有效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最经常、最普遍,也是最为关键的教学方式之一,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然而,我们注意到课堂上不少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强,缺乏科学性。虽然肯问,但不善问,缺乏对课堂提问策略、原则的基本把握,不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有感于此,本文针对课堂提问的若干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问题一:问题缺乏精心设计课堂上教师一般都重视提问,可有些老师课前不认真钻研教材,不能正确把握学生认知水平,上起课来信口而问,为问而问。结果是缺乏质量的问题充斥课堂,学生思维的培养无从谈起。有人说,好的提问设计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进行科学的提…  相似文献   

9.
生物课堂中我们要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为主的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提问。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问问题,鼓励学生主动问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和应答作为师生交流中最常用、最主要的一种方式,贯穿于师生共同学习的整个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不善于发问,或问得不得法,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有的教师善于发问.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教学效果好。因此,合理、有效的问题是教师把握课堂动态生成过程中激趣、诱思、启智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要达到有效、高效,就必须把握课堂提问原则,讲究课堂提问艺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时机的不同,灵活应用各种问法。下面就课堂的提问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词典》中对提问的定义是这样的:提出问题问.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只有教师"善问",才能使学生"善学".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交流的最基本的手段和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数学教师来说,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合理、适度而有吸引力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培养能力,而且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让英语课堂更高效。  相似文献   

13.
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主要手段,课堂提问艺术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提高,而且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把握好问的时机,而且要把握好问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贺红星 《小学生》2013,(9):69-6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一、通过提问引导1.教师要善于提问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问得巧、富有启发性的一类问题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问中设计的问题要难度适中,接近小学生智力的最  相似文献   

15.
<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构建是一种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就是指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展开思考探究,教师顺着学生的思维,或点拨,或启发引导……进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关于课堂提问的方式有许多:激问、趣问、设问、追问、反问、探问等。那么,在这么多的提问方式中,教师应如何选择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把准"问"的方式,唯有如此,才能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驱动器,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时机,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问题,"投一石而激千层浪",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提高课堂教  相似文献   

17.
潘宇超 《考试周刊》2014,(70):73-74
<正>"提问"是最古老也是使用最普遍的教学手法,是当今世界上每个教师都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问得巧妙,课堂有效;问得有窍,课堂高效,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探究问题兴趣的高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在起步时探问在数学课的新授教学中,学生初次接触某一知识或方法时往往显得无所适从,思维陷入盲区,无法正常发散数学思  相似文献   

18.
学问贵在"学"和"问",但在课堂学习中,师生都重"学"轻"问"。在课堂中,常见教师问而不答,形同虚设;无问之囧,启而不发;故弄玄虚,答案唯一。因此,只有走出提问洼地,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思维高地。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抓住提问的牛鼻子进行顺势利导,充分运用现场生成性资源来重组学习进程;借助生活运用和作业本显化思维,激活学习;创设多元平台,加强碰撞交流,优化学习。由此促进学生走向思维发展的高地。  相似文献   

19.
"善教者,必善问."课堂从问题开始,应以问题结束,使问题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课堂教学中,教师何时、何处问什么,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和艺术性. 一、正确把握有效提问的时机 1.激发兴趣时发问 "奇引趣,趣生爱."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不断深入探究.例如,课堂中讨论"什么情况下商是0"时,学生得出"0除以任何数都得0"的结论.我进一步提问:"那么,0除以0等于多少呢?"一个学生回答:"等于0."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提问过多是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端,教师习惯以各种"问"引导学生,逐步将学生引向教师的"预设",不但使课堂显得过于琐碎,而且大大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问题"相对于成串的"碎问"而言,是在课文研读过程中,经教师概括、提炼,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提问。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要具备"三力",既要具有吸引学生参与的牵引力,又要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教学板块的支撑力,还要具有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