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进行过多次起义。最壮烈的一次,是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的广州起义,也就是名震中外的黄花岗之役。广州起义,是孙中山、黄兴、赵声等人在槟榔屿策划而成,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得到过华侨的巨大资助。仅从新加坡、槟榔屿回来的华侨,不下五百  相似文献   

2.
在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华侨的作用显得十分突出。孙中山将华侨誉为“革命之母”,冯自由在《华侨革命开国史》序言中说:“中华民国之肇建,从海外华侨协助之力为最巨。自孙中山先生甲午年首创兴中会于檀香山,以迄革命成功,几无一役不倚赖华侨之资助。近人有警语云,无华侨即无革命,诚确论也。”孙中山的哥哥、檀香山华侨资本家孙眉,为革命捐助资金,以至于倾家荡产;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末期,随着大量中国女性移居南洋各地,新加坡华侨女性人口开始大幅度增长,达到了相当规模。但是,华侨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一直是男人和家庭的附庸。辛亥革命前夕,流亡到新加坡的中国革命党人及华侨中的先进分子决心改变华侨妇女的生活状况,大力发展华侨妇女教育,拟从根本上解决或遏止歧视华侨妇女等多种社会问题。新加坡女子教育由是而起,到1911年后,新加坡华侨女子教育日渐繁荣,为提高新加坡乃至整个南洋地区华侨妇女的生活水准、社会地位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与越南华侨刘卫萍在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把华侨作为依靠的力量。他以巨大的革命热情,积极在华侨社会中宣传革命思想,创建革命组织,发动并领导广大爱国19侨投身于祖国的民主革命。广大的爱国华侨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在祖国的革命事业中亦起着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孙中山领导的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华侨起了很大作用,为辛亥革命胜利,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孙中山曾说:“华侨是革命之母。”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与福建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是闽籍华侨的主要侨居地。孙中山将该地区作为开拓与发展革命运动的重要基地。本文以孙中山与闽籍华侨领袖林文庆、黄乃裳、陈楚楠、吴世荣等人建立的革命关系 ,论述闽籍华侨在宣传革命思想、建立革命团体、发展革命力量等方面 ,对辛亥革命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从正式走上革命道路开始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孙中山就一直将海外华侨作为其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他不仅全力发展海外革命组织,创办革命报刊,而且以华侨为其革命事业的主要财政支持。事实上,正是主要在华侨的财政支持下,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但是华侨的力量毕竟有限,孙中山长期忽视国内的革命力量,给革命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财政困难直接导致了辛亥前10次武装起义的旋起旋灭,更导致了同盟会内部的分裂,之所以视华侨为其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根本原因在于孙中山的华侨出身使他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使他认识到华侨的革命要求,却认识不到国内人民的革命力量。  相似文献   

8.
辛亥前华侨积极孙中山创立和发展革命组织,兴中会和同盟的大部分党务部都在海外华侨中进行,华侨还大量创办报纸、印行图书,宣传革命理论,并合力筹款,参加孙中山发运的历史反清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的政治环境于二战后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加坡华侨要在新加坡安家乐业就得获取当地公民的身份。他们原本可按英国国籍法归化英籍民以享有公民权利,但绝大部分华侨因不谙英语而不能归化,与此同时,他们也不愿放弃中国国籍以归化殖民地宗主国国籍。当时作为华社最高领导机构的新加坡中华总商会遂负起历史使命,为华侨争取新加坡公民权。该会与英殖民地政府经过十年的博弈后,新加坡立法议院终于在1957年10月通过新加坡公民权法令,让华侨可登记为当地公民。当年新加坡还不是一个独立国家,新加坡公民权只是一种地方上的法律身份,但这身份可拥有参政权,并根据英国国籍法获得英籍民与英联邦公民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期间,南洋华侨资产阶级激发爱国热情,积极支持孙中山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南洋华侨的阶级构成中,工农群众是主体,但也有中小资本家和少数殷实巨富。他们经过长期惨淡经营,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期,在当地的社会经济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华侨资产阶级毕竟寄人篱下,在政治和经济上遭到殖民主义者的歧视和压抑,国内历届政府又漠不关心,正当权利和利益得不到保障。同时,由于当时历史条件和特殊环境所决定,一般说来,南洋华侨资本家与国内封建势力联系较少,其中有一部分的前身是“苦力”,加上在海外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孙中山提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张。他们中不少人追随孙中山,在海内外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1.
郑洪年(1874年12月8日—1958年2月25日),字韶觉,号橐园,广东番禺县人,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历任国民政府实业部次长等职。他是我国华侨教育的积极倡导者,曾二次出长当时国内唯一的国立华侨学校——暨南学校,是暨南大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也是我国华侨研究的开拓者,对开创和发展我国的华侨教育、华侨研究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郑洪年苦心建设暨南大学,是与他对华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分不开的。他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深感华侨对革命贡献很大;同时,他又感到:华侨“处在殖民政府的管辖之下,一切文化、教育,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他觉得,华侨在海外,不能处于与欧美等国人平等的地位,享受平等的待遇,除受帝国主义压迫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华侨教育不发达,  相似文献   

12.
1910年1月,孙中山在美国旧金山向广大华侨宣传革命,筹款起义。当时孙中山经济很困难,适逢寒冬,加上居无定所,生活非常艰苦。一次,孙中山与中国留学生徐崇庆等人交谈,留学生发现孙中山寒衣不多,交谈之后,他们便凑钱为孙中山购买了一件大衣,可孙中山却谢而不纳,并说:“本来是我应该  相似文献   

13.
黄遵宪被调回国内任职之后,由张振勋"代理"新加坡总领事一职,这既是驻英公使龚照瑗大力推荐的结果,也是由于槟城副领事是新加坡总领事的首要下属。他在新加坡总领事任内较好完成了迎来送往的接待工作,有效地消弥了华侨内部的帮派隔阂,进而提升华侨的中国意识。随着中国政治形势和经济政策的发展,总领事的身份使张振勋与晚清政府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他逐渐成为受清廷"特宠"的华侨资本家。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先后出使清政府驻英、美、新加坡等国的外交使节,长达十四五年之久,对华侨的历史和侨民生活有深刻的了解。他的诗作《番客篇》、《逐客篇》和《新加坡杂诗十二首》等,叙述了华侨的苦难,慨叹国势衰微,疾呼保护华侨权益,维护民族尊严,并主张发展华侨教育,提高侨民文化素质。表现出黄遵宪爱国爱民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辜俊英,泉州永春人,马来亚华侨。1937年8月,马来亚各界华侨在新加坡成立马来亚华侨各界抗敌后援会,积极发动广大侨胞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辜俊英是主要发起人之一,时称马来亚“四君子”。  相似文献   

16.
朱子学在新加坡的早期传播,主要是华侨通过创办华文学校、华文报刊和成立华侨社团来进行。新加坡独立后,朱子学受到官方的高度重视。政府大力在学校推行儒家伦理道德教育,并开展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教化活动,从而提高了新加坡人的文明程度。在现代化建设中,新加坡发掘朱子学中的深层文化内涵,分离出现代性的思想资源,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东亚新加坡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辛亥革命七十周年。这个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推翻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皇朝的伟大创举。孙中山先生自一八八五年到一九一二年,从立志革命到辛亥革命胜利的年代,十分之九左右的时间他都是在海外华侨社会中渡过的。从革命历程中,他得出一句名言:“华侨是革命之母”。在这里,我不想探讨这句话的全部意义,使我十分赞赏的是孙先生的另一句话:“华侨有功于革命”。事实的确如此。  相似文献   

18.
在辛亥革命史上,研究孙中山与华侨的章很多,而研究黄兴与华侨的章却未见,其实,黄兴在1906-1911年发动粤、桂、滇6次起义,与南洋华侨有密切的联系。黄兴为革命四下南洋,南洋华侨从经济、人力、善后安置工作三方面对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黄兴对南洋华侨所作贡献作出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在南洋的革命活动包括宣传革命思想、建立革命组织、募捐革命经费、策划指挥国内革命运动、组织华侨参加国内武装起义等。由于孙中山及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使南洋曾一度成为辛亥革命的指挥中心和补给基地;在财力和人力方面南洋华侨给辛亥革命以巨大的支持;辛亥革命对南洋华社在思想、文化和政治上都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略论孙中山的侨务主张和侨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后,为求中国的统一富强又与军阀及帝国主义进行斗争,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从开始几为一人之革命,经万千险阻终而有志竟成,主要在于他能顺应世界之潮流,团结各方面志士仁人和团体,愈挫愈奋,勇往直前。为联合各方面力量共同斗争,他也多团结和依靠海外侨胞和华侨组织,做了大量工作,颇有成效。孙中山高度评价华侨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他说:“海外同志,昔与文艰苦与共,或输财以充军实,或奋殃而杀国贼,其对革命之奋斗,历十年如一日。故革命史上,无不有‘华侨’二字。”回顾孙中山联合华侨的经历,研究其侨务主张和侨务工作,对于促进当前侨务部门的工作,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