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挖掘和高效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现代课程与教学改革十分关注的核心概念,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教育价值.就课程资源存在状态而言,可以分为"现实的"和"虚拟的"两种状态;就课程资源的途径分,可以分为文本的、实物的、网络的、情景的、符号化的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2.
吴涧石 《考试周刊》2013,(34):181-182
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施需要得到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课程资源对于科学教育至关重要。本文以"校园科技场馆"为例,论述了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给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带来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和"教学观"方面的革新。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社区教育不断向纵深推进,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被提到新高,其丰富性、整合度、利用率成为社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基层社区教育工作者更多地关注狭义的课程资源。在社区教育处于起步阶段的农村,不光课程资源相对匮乏、课程开发能力欠缺,而且已有课程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成为农村社区教育工作中的突出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说:"课程资源既包括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社会机构和各种教育渠道所蕴含的多种教育资源。教师应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使之为课程实施和教学服务。"使用各种课程资源能够让学生把实际经历、生活实践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从而乐学、想学、爱学。如果我们把整个课程资源看作一  相似文献   

5.
核心素养规约着学校教育的方向、内容与方法,也为馆校合作的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视角。核心素养和馆校合作的适切性缘于对"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诉求的共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准确地表征了馆校合作课程资源的内涵,并从工具性价值、个体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三个维度,为课程资源开发提供向度。首先,利用叙事、体验和空间开发课程的"文化基础"资源;其次,利用展品的"留白"、数字化资源和场馆的生命关怀开发课程的"自主发展"资源;最后,利用主题展览与社会服务的结合、纵横双维的多元文化比较与理解以及场馆开展的创客教育开发课程的"社会参与"资源。  相似文献   

6.
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误区使人们常常忽略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地位及教师自身的课程价值,而乡村课程资源开发面临困境的根源正是师资的贫乏。济南市西营镇教育办公室为了应对教师资源不足、课程开设不全的教育难题,让部分学科教师采取"走教"方式到各个教学点上课,从而使优秀教师资源流动起来,破解了乡村师资难题,为乡村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朱红霞 《考试周刊》2013,(17):102-103
<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丰富、拓展课程资源","主动开发课程资源"。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日益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也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中,时事政治类课程资源以其鲜活性、时代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也有助于贯彻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培养  相似文献   

8.
课程是实施教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历史重任的有效载体和重要资源,课程实施的过程是构建教育常态、完善教育长效机制的过程。为深入推进"贤文化"教育,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始终围绕课程这一主轴,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点的"贤文化"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形成以课程化建设为重点的全方位、多渠道"贤文化"教育新格局。以下择两个要点说明。一、挖掘地域资源,开发课程读本在我区教育局的统筹协调和全面部署下,我们集聚专家、名优教师资源,编写了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共6册)的《奉贤"贤文化"教育读  相似文献   

9.
课程资源是形成社区教育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实施条件。以社区、村、相关企事业单位为个案,研究特定地域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内涵、鉴别标准、存在形态与分布情况,通过建立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系统,开发知识拓展类、技能类、生活类和可"开放"类课程资源,对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区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课程即教材"的观念,传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往往局限于把教材看做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所提供的学习素材成为课程资源的唯一载体、使得课程资源结构单一,不能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环境等因素的整体资源优势.教材是课程资源的一方面,但不是全部,这一点广大教师必须明确.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要走出教材的狭隘视野,广开思路、因地制宜,让课程资源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素材和条件,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社区教育课程作为社区教育的核心,其开发必须符合居民生活、学习、发展的需求,这样课程的建设才会有生命力、有针对性,才能提高居民对课程资源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但句容开发区的社区教育课程与资源建设尚处于"自由无序"状态。开设的社区教育课程虽不少,但很多课程实施了几轮却没有像样的教材,富有区域特色的课程较少。究其原因:一是对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认识不够;二是课程资源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健全的制度保障、相对  相似文献   

12.
网络课程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和开发优质的网络课程能极大地提升开放教育课程资源的质量.在开放教育省建课程《国家赔偿法》教学实践中,根据网络课程设计的一般原则、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按照"四动"原则,即教学设计"驱动",教学资源"联动",教学方式"互动",教学载体"活动",设计和开发了《国家赔偿法》网络课程.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乡村的课程资源由于受教育观念、教育实施者、教育管理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开发不力。为此,要建立"城市—农村平等互动"的教育体制,提高乡村教育工作者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建立和改善学校的管理体制,以促进我国乡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结合幼儿园地方资源,将蓝色海洋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通过凸显海洋教育特色,构建幼儿园"蓝色海洋"教育物质文化;开展海洋知识培训,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构建海洋教育课程,丰富"蓝色教育"课程内容;利用海洋文化资源,结合家庭、社区,创造性的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15.
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要重视教育成本投入,更要重视体育课程成本的投入;从体育人力资源成本、体育物力资源成本、体育财力资源成本和体育信息资源成本、体育课程隐性成本、体育课程机会等方面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体育课程成本的投入,力求实现学校体育课程成本的"少投入,多回报"或"多投入,多回报",以便能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效益与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正>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必备能力之一。《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使之为课程实施和教学服务。"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是无序、杂乱、随意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成为最为被重视的一个教育阶段。在幼儿园教育中,学生学习的科目包括语言、科学、社会、健康等,其中音乐美术也是必备的课程教育,因为在幼儿园阶段这些课程能在很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大脑。目前,在幼儿园美术课程教育中,美术实践课程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园的美术时间课程,在充分利用本土资源的同时,大力促进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发展。以"浅谈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美术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为课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构建"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是新时期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构建"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需要革新课堂教学理念,树立"全课程育人"新理念,要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课程"作用;创新通识教育课程,发挥通识教育的育人功能;明确专业教育课程"守渠"责任,开掘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资源,从而形成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19.
烹饪教育课程资源相对于课程资源的内涵特点,其在外在表现上还具有体验性、实践性和人文性。"杭帮菜"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烹饪课程体系面临的困境为:"非遗"资源向课程要素转化之困,烹饪教师对"非遗"资源的接纳之困,由"师徒相授"到职业教育转变之困。"非遗"进入烹饪课程资源的研究路径为:研究"非遗"资源的申报,熟悉"非遗"资源的研究成果;做好"非遗"资源进入烹饪课程资源的筛选工作,建立"非遗"资源库;做好"非遗"资源库利用与课程教学领域的对接工作。  相似文献   

20.
王凌 《文教资料》2012,(18):83-84
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语文教师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观念,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在有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力求达到有益、有效、有序、有度"四有"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