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赛马     
从前,有个国王酷好赛马。他说:谁和我比赛骑马,他若能先到边塞,奖黄金百两。一位大臣与国王赛马。他俩一起上马,同时从都城出发,向边塞跑  相似文献   

2.
宝黛爱情在《红楼梦》之始就注定了它的悲剧结局。从社会上看,两个叛逆必然遭到封建势力的镇压;从权势上看,宝、黛、钗三,宝钩于各方面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从舆论上看,“金玉良缘”几乎成为两府上下的共识;从血缘关系上看,宝黛的亲缘关系显然弱于宝薛的亲缘关系;从恋爱方式和个人条件上看,黛玉虽重情,但表达隐瞒、曲折和性格上的某些缺失,明显使宝黛情爱之途充满了层层障碍。尽管林林总总,但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还是由于社会和环境的压迫。至于其它原因,只不过是社会、环境的曲折反映罢了。  相似文献   

3.
居延,是汉代边塞苦寒之地。但作为随军戍卒家属,由于有官府较充足的食粮供给、较好的医疗保障等,和平时期,汉代随军下层妇女衣食无忧。她们的生活与汉代内地下层妇女有诸多相似,如一夫一妻制,早婚习俗等;同时作为边塞妇女,她们屯田、守卫城防,又从事着与内地妇女不同的劳作。  相似文献   

4.
唐代产生了大量的边塞诗创作,尤以盛唐为最。其原因之一是《诗经》到初唐边塞诗积累的结果。但唐边塞诗的直接先驱,应是汉魏六朝乐府诗中的边塞之作。唐诗人多精通乐府,擅长以乐府形式写边塞题材。汉魏六朝乐府诗中的边塞诗,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对唐边塞诗都有直接的巨大的影响。从诗歌的内容上,结合一定的历史背景,探究二者的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5.
清初词坛名家纳兰性德以他抒情感伤为主题的词作而引起后人关注,与之相媲美,其吟咏边塞之词从主题内容到艺术形式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创作边塞词数量之多可谓超越前人,而其中透露的一代历史兴衰之感更渗透了他客观历史价值及主观生命价值的独特体悟。本文即对他的边塞词从创作内容与内在思想上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边塞诗发展的极盛时期,中唐大历十才子和盛唐边塞诗派都写作了大量的边塞诗作。但二者虽属同一题材,可在抒情方式、诗歌意境、写作笔法、诗歌形式等审美特征上呈现出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唐代边塞战争是唐王朝与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互有攻代的战争,如何评价唐代边塞战争的性质,关系到对反映这段战争的诗歌的评价。本文认为,虽然唐王朝与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政权王有攻伐,但从战争的起因与发展来看,几次主要的边塞战争如唐与突厥、吐蕃等都是唐王朝受到侵略后才予以反击的,其反击的政治目的是“保境安民”,其军事战略是“积极防御”,唐王朝的防御与反击属于正义之战,反映唐王朝边塞战争的诗歌多是充满爱田激情的好诗。肯定唐王朝的边塞战争为正义之战,肯定唐代边塞诗为爱国主义的好诗,不会影响今天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别看开皮豆和豆豆咪三天一小架,五天一大架,吵个没完没了,可他俩的交流从来没有中断过。从远处看,他俩总有说不完的话:放学的路上讲,回到家里讲,下课讲,上课的时候还在讲。  相似文献   

9.
王维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但他也有几十首与边塞战争和边塞内容有关的诗作。长期以来.评论界一直关注的都是他的山水田园诗.而较少关注他的有关边塞内容的诗作。本文对王维现存的几十首边塞诗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作品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及对唐代诗歌发展的贡献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儒、道两家都重视“不言之教”。通过分析儒、道两家的典籍不难发现:从教学内容看,“不言之教”强调“道”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从教学方法看,“不言之教”强调“体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同时,“不言之教”也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这一教育思想对于今天急功近利的教学现状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宗教与学之间存在诸多的同一性:从本体构成上看,原始宗教和学都生成于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从情感表现上看,它们都带有情感特性;从致思方式上看,它们都运用想象和幻想把握世界;从表现手段上看,它们都借助形象表达自身;从观照的对象看,它们都注重对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益是中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人生的壮年时代都是在边塞度过的,他的足迹遍及今甘肃、陕西、内蒙古、北京等地。他以自己的从军经历创作了一首首动人的边塞之歌,他的边塞诗成为唐代边塞诗的绝唱。  相似文献   

13.
张琪  曹映辉 《初中生》2008,(12):50-51
圈圈和圆圆是一个叫麦琪的面包师做出来的,他俩因为身上都有火腿而走到一起,成为好朋友。有一天,他们被一个叫琪满的小女孩买走了。他俩知道必定会死亡,因为面包天生就是被人吃的,除非有奇迹发生。奇迹真的在他俩身上发生了。你看,小女孩不小心摔了一跤,他们趁势从袋子里滚了出来。就这样,他们的旅行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从创作动机来看,《史记》和《红楼梦》都是在人生遭受严重挫折下对历史,社会,人生的思考,都是“发愤”之作,从思想内容看,《史记》和《红楼梦》都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广泛汲取前人思想成果的结果,分别是当时华夏化和集大成之作;从认识人才价值和艺术高度看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典范性。它启示我们:忧患意识和“实录”精神,永远是史学家和学家的必备素质。  相似文献   

15.
需求,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要在人脑中的反映。人的需要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按需要的产生看,有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之分;从需要的对象看。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之分;从需要的层次看,有低层次的需要和高层次的需要之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16.
《古诗十九首》是汉束人五言诗的代表。这十九首诗歌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但从反映的内容看,可以断定太多作于汉束桓灵之际。从题材看,可分为游子思妇、感慨人生两个方面。不论是哪种题材的诗歌,其间的悲剧意识都是很强烈的。世态炎凉、怀才不遇的痛苦;相思离别、亲人难聚的忧伤;人生短促、岁月易逝的悲叹成了贯串整组诗歌的一条情感纽带。本试图从悲剧美学的角度对这组古诗作一番考察和分析,以揭示其中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7.
南唐后主李煜与宋徽宗赵佶是一对非常相似的历史人物。他俩在位时,都是国势危艰的时刻。他们在政治上既无所作为,生活上又尽情享乐,对强敌的侵凌,一味妥协忍让,以图苟安,结果都当了亡国之君。他俩又都是极富才情的艺术家,诗词、音乐、书画皆能。他俩在亡国后所写的词都是抒发其故国之恩、亡国之痛,感情凄婉,艺术成就很高。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上来说,鲍照的边塞诗,较之前代,都有明显的开拓创新。并对唐代边塞诗派的兴起,有着导夫先路的开辟之功。本拟就其边塞诗的创作因由、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作出简要论析。  相似文献   

19.
宋词之分期,既不同于政治史之分期,也不同于宋诗之分期。整个宋词的发展分两大阶段,即北宋词与南宋词:一、从与音乐的关系看,北宋词绝大多数是用于演唱的,南宋词的主要功用已由应歌而转变为新体抒情诗;二、从题材与内容看,北宋词基本上未脱离“词为艳科”的传统,南宋词则彻底摆脱了这种束缚;三、从表现形式看,北宋词尚未完全脱离俗调,南宋词则以骚雅为归宿。而北宋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自宋太祖开国至仁宗朝,为沿袭期,但沿袭中有变化;后期自英宗至北宋灭亡,为变革期。南宋词也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起自高宗建炎,止于宁宗嘉定元年,为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词大放光芒的时期,但也有姜夔起而与之抗衡;后期自嘉定止于宋亡,为学辛与宗姜两大派并立的时期,但后者已转居上风。  相似文献   

20.
比较赵树理和张平,从文学观上看,他们都是自觉地要做公众的代言人。从作品所反映的题材看,赵树理仅限于农村和农民;而张平却广泛得多,既有农村和农民(《天网》),也有工厂和工人(《抉择》),还有公安干警(《十面埋伏》)、学生(《对面的女孩》)等。从揭示社会矛盾方面看,张平要比赵树理更深刻和更尖锐一些。从人物刻画上看,赵树理的功力显然比张平要厚重,他笔下的许多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能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而张平作品中的人物,还有简单化、平面化、理念化之痕。从故事设置和叙述方式上看,赵树理特别重视故事的吸引力,很少用心理描写和理性分析,追求的是让读者一口气读下去的效果;而张平则恰恰相反,经常使用大段的心理描写和理性分析,要把自己的爱憎情感鲜明地表达出来,这样的叙述方式对于深化主题是很有作用的,但同时却冲淡了作品的艺术性。赵树理和张平选择做公众代言人的文学道路,虽然走得比较艰难,但他们都不后悔,也不退却,这是非常可贵的。在转型时期的当今中国社会,仍然需要赵树理和张平式的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