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足够的专业基础理论,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操作需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较好适应性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校企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行业发展,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体系、与市场“零距离”接轨的教材体系、基于就业需求的“零距离”素质拓展培养体系。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要求,我院提出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并通过与卡特比勒公司联合办学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的分析,提出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贯彻以学生为本,以应用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目的,以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为出发点等4项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相似文献   

3.
高职报检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和走访企业和行业协会,了解了报检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对报检员素质要求等做了调查.明确了报检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岗位需求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考试制度,构建“以证代考”、“项目考核”、专项设计等多元化的考核形式.优化课程设置,重组合知识体系结构,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报检行业输送合格的报检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科竞赛旨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本文以学科竞赛为研究视角,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科建设、教学成果转换等方面阐明学科竞赛对于人才培养的意义,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计、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深入论证竞赛驱动的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也将成为其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分析当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定位不清晰、创新能力培养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总结TRIZ理论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在高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研究进展;提出将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工程实践教学典型案例,借助TRIZ理论建立了专业教育、双创教育、学科竞赛全面融合的桥梁,探讨“+TRIZ”混合式创新思维教学方法;指出机械类专业大学生提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构建“理论-应用-实践”递进式课程体系,促进高校机械相关专业学生及教师在竞赛活动与科研成果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突破,以期为同类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学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江苏省宜兴市芳桥小学在“活动课程与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高”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课题研究,在构建学校科技教育“环境化、学科化、活动化、德育化、社区化”五化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被评为省科技特色学校。抓环境创建,做到科技教育“环境化”  相似文献   

7.
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对相关学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双碳”学科研究生课程思政注入了新的内涵。该文基于文献计量学(CiteSpace科学计量可视化软件),分析我国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现状,结合新出现的研究热点关键词,提出未来“双碳”学科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的三条突破路径:广泛而深入地挖掘思政元素,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内化融合;促进相关学科深度融合、交叉出新;构建多维度高质量的课程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基于创新驱动发展背景的“双碳”学科研究生课程思政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王兵  赵相瑜  方重秋 《科技风》2024,(10):26-28
根据电类专业相关产业的特征和人才需求,探讨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电类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内涵和定位,并从该类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构成、课程设置体系、课程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应用型本科电类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构建“3+X”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四层次”应用能力培养平台、构建“三对接”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创建“三全”育人导师机制等举措进行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实践表明:地方应用型高校电类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对于加快地方院校自身的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董雪峰 《科教文汇》2014,(1):103-104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目的是为解决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职业道德和临床能力培养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以湖南省某医科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等方法,从学生、学科自身、教师、社会等四个方面分析当前医科院校人文学科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构建“阶梯式”、“四维一体”等人文学科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新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就尤为重要了。本文针对模式构建方案中提出的多种方法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1.
孙曙光  肖晞 《情报科学》2022,40(10):60-66
【目的/意义】人才培养是交叉学科建设的核心任务,针对目前对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系统性研究不足的问 题,以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为切入点,聚焦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以期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思 路。【方法/过程】坚持理论体系探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从三个维度提出国家安全学的理论分析框架,指出其具有 的鲜明学科特征;对吉林大学国家安全学学科的方向凝练、平台建设、人才培养、队伍构建等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 探索。【结果/结论】探讨了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路径,提出在坚持学科育人导向的逻辑前提下,加快推 进学科的“再学科化”,树立交叉融合育人理念,深化课程结构性变革;优化交叉学科组织形式,营造交叉学科人才 培养氛围。【创新/局限】以探讨学科形成机理为基础,提出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的系统性举措。研究对象的比较与 借鉴、国际视角相对缺失。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一个高校要发展,就必须发展学科。因此,在不少高校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办学思想。而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建学科基地和营造学术氛围。凝练学科方向的关键是创新,就是要根据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凝练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具有超前性的学科方向;汇聚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宗旨,对《工程力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教改理念,并在实践过程中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浅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技术型教学体系,以强化知识、能力、素质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争创特色,全面推进高职医学教育的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通过改革更新并确定新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的系统整合,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提出: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创新人才培养新要求提出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需面向“新工科”的建设要求。为满足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面向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的“结构试验”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依托中南大学面向“新工科”的“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措施,立足于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理论体系,将“结构试验”课堂教学与试验实操紧密结合,探索多场景、多主题、多层次开展项目式教学的模式,以任务为驱动,探讨了适应新形势人才培养理念的“土木工程结构试验”建设思路,结合行业特色建设一流专业课程,助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科交叉复合型高素质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7.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教育部为此提出高校要为“双碳”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培养碳中和领域的创新型人才,探索人才培养路径。文章从人才培养目标、相关学科融合、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双创能力等方面,提出碳中和领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8.
牛虎利  樊金玲  闫海鹏 《科技风》2023,(4):35-37+46
新时代,各高校不断改革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了具有专业特色的管理方案。本文针对机械类专业,依据“新工科”“卓越工程师”“工程认证”等教学改革最新理念,提出机械类专业从事“复杂机械产品研发”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机械产品研发“四四四”管理模型,对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重新组织管理,以相互关联的知识点为中心,有利于形成“培养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9.
《内江科技》2016,(9):101-102
本文通过对卓越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的背景研究,构建了校企合作、因地制宜、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卓越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原则,提出了由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构成的探究、合作、实践"三位一体"的卓越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本文建议高校应培养以实际项目为背景,以技术为主线,具有项目意识、素质和项目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卓越数字媒体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0.
依据大学生的个性与素质,提出与创新性相关联的知识智能因素、创造性因素、社会情感性因素以及运动感知能力因素等,用于描述个性与素质特征,并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分类的评估体系。以机械学科为例讨论了针对研究型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点,开发适合个性与素质潜能的创新创造课程科目。最后通过人才培养实践,表明以项目研究为依托,依据大学生个性和素质分类组成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与合作能力,能够达到创新培养目标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