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国钢 《中国档案》2006,(12):59-61
2006年4月23日,作家出版社和漓江出版社在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联合举办了一次红学类新书首发式,共推出三部新书: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艺术的魅力》、邓遂夫先生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四卷集、梁归智先生的《红学泰斗周汝昌传》。88岁的周汝昌先生一开头就说:“今天因身体不适,来晚了,之所以一定要来,是向终于出版了硼旨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的邓遂夫表示深深的祝贺。”还说;“回想2000年年底,遂夫的甲戌校本出版,我曾表示,这是‘红学在新世纪的好兆头’。当时我就问他,庚辰校本什么时候出。遂夫说尽快。我那时预料,起码要五年时间。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访著名红学家周汝昌本刊记者戴晓明提起这位周先生周老爷子,很有说头。人人都知道他是位红学家、红学泰斗。一生潜心研红,著述鸿丰。解放周期,他在《红楼梦新证》里考明曹雪芹家是“满洲旗包衣人”,不是“汉军”,就在文化界引起轩然大波。其...  相似文献   

3.
"脂扮英雄"这一首创的文学词语,可以作为《红楼梦》的另一个书名别称。它是全书主旨精神,也是曹雪芹所以著书的目的。本书汇红楼女性凡108人,以诗、文配图的形式表达出作者对《红楼梦》中脂粉英雄激赏之情。诗、笺为红学名家周汝昌先生配。图为清代红楼名画家改琦绘。本文选编自该书序言。  相似文献   

4.
李荣 《档案天地》2011,(2):55-56
红学巨儒周汝昌先生曾说:"曹雪芹的<红楼梦>是进入中华文化的'一把总钥匙'."它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元化,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而且其中蕴含的丰富思想也能对我们当今的工作、生活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5.
说到冯其庸,首先要提的是《红楼梦》。在冯其庸之前,红学研究经历了以评点派、索隐派为代表的旧红学,以胡适、俞平伯为代表的新红学;从20世纪50年代起有了向现代红学过渡的趋势,这其中的代表就是冯其庸。冯其庸在《重议评点派——<八家评批红楼梦>序》中,从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与苏州有很深的渊源。小说的开场是从苏州的阊门讲起,小说塑造的十二金钗中的两块美玉——黛玉、妙玉均为苏州闺秀,十二伶官来自苏州民间,小说中有很多苏州风土人情的描写。作者曹雪芹先生的舅公李煦曾执掌苏州织造府,至今苏州十中校园内还有苏州织造府的遗迹。苏州书生程伟元发现、续编、出版了《红楼梦》。生长于苏州的俞平伯开创了“新红学派”,成为一代红学大师。新世纪苏州的一群红学爱好者出版了《梦里梦外探红楼》,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关注。《红楼梦》与苏州的关系真是千丝万缕。  相似文献   

7.
出版快讯     
香港中大出版《红楼梦案》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周策纵撰写的《红楼梦案:弃园红学论文集》,该书辑录周教授30年来散见于各报章杂志上的论红文章,每篇文章皆富有独到见解和新意,是红学方面的重要作品。 文章的内容包括:检讨红学研究的态度和未来方向;对胡适的“新红学”作了公平分析,并首次透露了胡适对作者所谈的自辩;探索了红楼梦  相似文献   

8.
作者利用1982年参与调查考证"曹雪芹画像"真伪的经过详细叙说了"曹雪芹画像"的问世.国内外红学家、历史学家研究考证该画像真伪的经历和争论的焦点.红学研究家周汝昌先生等人认为,此画像是稀世之宝,画像中人为曹雪芹本人,该画像的问世对"红学"研究价值极高.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等人,对该画像的研究考证结果判属此画像中人"但不是曹雪芹,而是俞雪芹."遂与周汝昌先生的考证发生了冲突.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6,(29):86-86
《红学泰斗周汝昌传》;《品三国》(上);《江湖中国》;《我在另一个世界等你》;《可不可以不要上班》。  相似文献   

10.
七月二十三日,获温州(古称永嘉)一不相识老同志来信,信中询谓:"阅周汝昌先生近著《红楼梦的真故事》,他认为程刊本是‘乾隆、和坤共同策划、程高等文士炮制、最后由宫内武英殿的四库全书修书处的专设木活木字排印的——亦即官方特许,专卖的新书!’据先生关于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的论述和提供的丛书之一《农书》卷三的影印页,对照程刊本,不仅行格不一,木活字的大小、字体也迥异。不知先生以为然否?"写这封询函的人,名金品芳,信中自介"以前我在政界工作,1990年离休后才开始从事红学版本的探讨。现虽年近古稀,但在红学界仍是一名新兵。"  相似文献   

11.
华艺出版社于公元2000年推出了周汝昌先生的一册新著《千秋一寸心──唐来诗词鉴赏讲座》,该书不仅是“鸳鸯绣了从教看”,而且“更把金针度与人”。 无论研究《红楼梦》,还是赏会古典诗词,周汝昌先生都别有会心,自出新解,因而常常引起“争论”,甚至可以说“争论性”成了周汝昌的一个特点,一种徽标。我们不应该见“争论性”而皱眉头,正应该见异说新论而认真思考。关键是要看看周先生的“异说新论”是不是“异”得有道理,“新”得有货色。 《千秋一寸心》里鉴赏的诗词既有古今传诵的名篇,也有前人并未注意而被长期冷落在历史边…  相似文献   

12.
书架     
《出版广角》2012,(7):92-93
《蒋勋说红楼梦》第八辑作者:蒋勋著版本: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5月版定价:35.00元蒋勋先生以其对中国文化美学的精深研究,从青春的、人性的、悲悯的角度挖掘《红楼梦》独特的人文内涵,还原《红楼梦》真正的文学内蕴,让读者不再陷入诸如考据、论证、红学派别的迷阵,"回到文本",真正感受到《红楼梦》非凡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口述者:周汝昌 采访人:李城外 时间:1996年5月13日 地点:北京东城红庙北里3号楼5-202 口述者简介:周汝昌,1918年生,天津人.著名红学家,中国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兼顾问,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红楼梦新证><曹雪芹新传>等.  相似文献   

14.
林英先生的《唐代拂棘丛说》一书,作为蔡鸿生先生主编的《中外交流历史文丛》的一种,200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中山大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陈寅恪和岑仲勉两位先生开创的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的传统,由此相沿不辍。姜伯勤先生的《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文物出版社,1994)、蔡鸿生先生的《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中华书局,1998)、林悟殊先生的《中古三夷教辨证》(中华书局,2005),都是中外关系史领域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胡文彬著中国书店2005年1月出版近十多年来,胡文彬先生先后出版了《酒香茶浓说红楼》、《冷眼看红楼》以及《红楼长短论》等7种红学著作,不仅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而且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胡先生再集中时间和精力,完成《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一书的写作,实现了“十年间埋于心底的夙愿!”这样的治学方法和过程不禁令人想起鲁迅先生的《古小说钩沉》、《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之于《中国小说史略》。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2月25日,是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民俗学家、红学家顾颉刚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日。是日,由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中华书局出版的《顾颉刚全集》(以下简称《全集》)出版发布会暨纪念顾颉刚先生逝世三十周年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参与钞录校订《全集》20余年的顾潮女士回顾艰辛的整理、出版过程,感慨万端,几度哽咽,并为《全集》终得  相似文献   

17.
近期,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费尽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名著修复工程——80回汇校本《红楼梦》刚刚出版上市,便出现各书店纷纷紧急加货的火爆局面,这种情况,连出版方也深感意外。  相似文献   

18.
一般人都知道“红学”是研究《红楼梦》的一门科学。但是,“红学”一词最早出自何人之口,说起来,这还是一个笑话呢。 自清乾隆以后,社会上不少人热衷于研究“经学”。埋头钻研易、诗、书、礼、春秋等几部经书。当时有个叫朱子美(昌鼎)的人,他也是个小有名气的学者。但他却对经学不感兴趣,而喜欢看小说。特别是《红楼梦》,他更是爱不释手,有一次,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在法国的翻译出版,经历了从节译本到全译本的过程,翻译时间远远晚于西方其他国家,滞后于其他几部中国古典名著.旅法华裔翻译家李治华夫妇翻译的《红楼梦》法文全译本的出版,使法国读者得以一睹《红楼梦》的全貌,推动了这部中国古典名著在法国的传播、接受与研究,促进了《红楼梦》在海外的传播,也为红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海外红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2012年5月31日凌晨1时59分,"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辞世,噩耗传来令我无限伤感和惋惜。伤感的是: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惋惜的是:曾相约撰写《周汝昌评传》的意愿未在他生前完成,留下一份沉重的愧疚。我与周先生的交谊虽不太长,但彼此都很认同,因此感触良多。大概是缘分吧,1998年我任档案天地杂志社社长时,在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省曹雪芹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好友王畅的提携下,被邀请出席了1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