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提出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沈阳,东北军将领张学良部奉蒋介石“绝对不抵抗”命令,撤至山海关以南,日军随即占领辽、吉、黑三省,并开始问热河进攻.9月下旬,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揭露了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号召全党同下层小资产阶级群众结成抗日反蒋统一战线,发动和领导群众开展反对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斗争.但是,由于临时中央继续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政策,夸大日本进攻苏联的可能性,忽视中间阶级的抗日民主要求,对当时的抗日民主运动未能给以正确的领导。  相似文献   

2.
黄显声,字警钟,1896年生于辽宁省凤城市。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21年入东北三省讲武堂第三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时任沈阳市公安局局长的黄显声指挥沈阳市公安局奋起抵抗,成为当时沈阳唯一没有执行“不抵抗”命令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热河失守,张学良代蒋受过,被讥为“不抵抗将军”,这是一桩历史的冤案。“不抵抗政策”的制定者是蒋介石,张学良只不过基本上执行了这一政策。相比之下,前者是主动的,是历史的罪过,后者是被动的,是历史的过失。尽管张学良受到了“不抵抗政策”的掣肘,但仍率东北军展开了不抵抗的抵抗,演出了江桥抗战、双城阻击战、哈尔滨保卫战、榆关抗战、热河抗战、长城抗战等一幕幕抗日战争的历史壮剧。对张学良领导东北军和东北人民局部抗击日冠的英勇斗争应予公正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员刘澜波投身东北军中,以黄显声秘书身份帮助黄显声组建东北抗日义勇军。他帮助黄显声镇压汉奸队伍,组建东北抗日义勇军,制定义勇军的编委方案,收编与改组各地义勇军,同时还支持黄显声坚守锦州。他始终伴随黄显声左右,为其出谋划策,是他的亲信与幕僚,被誉为"血肉长城幕后第一人"。  相似文献   

5.
逼蒋抗日的方针象一根红线贯穿西安事变的始终,西安事变的发生与解决,是这一方针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接受了张学良将军提出的逼蒋抗日的主张,改变了党的策略方针,张学良将军通过西安事变,实现了通蒋抗日的主张,推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集团走上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道路。一、通蒋抗日方针的提出与制定逼蒋抗日的主张首先是张学良将军提出来的。九一八事变前后,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积极拥护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特别是1934年他从德国回国后,“拥护领袖的呼声比别人喊得更高、更响,对于先安…  相似文献   

6.
1936年12月,张学良将军与杨虎城将军发动了举世瞩目的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共御外侮、联合抗日的历史序幕。纵观张学良易帜拥蒋统一、拥蒋抗日到联共逼蒋抗日这几个依次递进的爱国举措,可以看出张学良将军具有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拯救中华的执着追求,是当之无愧的“千古功臣”。一、坚决维护祖国统一1928年底,张学良在沈阳去掉五色旗,挂上象征全国统一的青天白日旗,由关外王变为国民党中央的地方官,史称“东北易帜”,这是他走上爱国道路的一个重要表现。张学良在继承父业后,国内外形势为他提供了两条可供选择的道路。一条是建…  相似文献   

7.
黄显生,字警钟,1896年12月生于辽宁省凤城县。在北大学习时,他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后来考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曾被张学良委任为沈阳市公安局局长。“九·一八”事变后,他在辽西、辽北组织起5万多人的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寇,令日军闻风丧胆。为此,他被誉为“血肉长城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沈阳发动突然袭击.国民党反动派采取“绝对不抵抗”政策,使日军迅速占领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而丧权辱国,蒋介石不仅不以为耻,反而去哀求“国联”主持“公道”,实行卖国投降主义.九、十月间,北京、上海、南京爱国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两次到南京政府请愿,要求改变不抵抗政策,出兵抗日.但蒋介石却要学生“忍辱含愤”,“安心读书”,极力扼杀抗日爱国救亡运动.十二月,学生举行第三次请愿,蒋介石更变本加厉,发表反动电文,大造卖国舆论,对请愿学生实行残酷镇压.为了揭露“党国”的  相似文献   

9.
张学良是对 2 0世纪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他关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不能以此作为历史记载的根据。以张学良自述为基础写成的《张学良世纪传奇》一书由于在史料选择上过分偏重张学良本人的回忆 ,因而在“九·一八”不抵抗、“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记述上和大量第一手资料显示的历史真相存在距离。这提醒我们 ,历史回忆不等于历史真实 ,对任何人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张学良晚年把自己在九一八事变时实行不抵抗的原因,归结为错误判断形势,没认清日本的侵略意图。通过对皇姑屯事件与《田中奏折》、九一八事变前东北的形势、对日军动向的察觉、有关当事人的回忆、事变后张学良的说法及南京政府的认识等的阐述与分析,可以看到,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并非“未看清形势”,他之所以不抵抗,主要是由于存有畏惧日本与保存实力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按照蓄谋已久的侵华计划,将沈阳附近柳条湖一带南满铁路路轨炸毁,然后诬称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由悍然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由于接到上峰“不抵抗”的命令,东北军放弃了有组织的抵抗,结果,日军只用4个月零18天,就占领了东北全境,并扶植溥仪为伪满洲国皇帝.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武力侵华的序幕.从此,“抗日救亡”成了华夏民族四万万同胞共同的使命,也成为了当时各类学校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主题,各地爱国抗日学生运动也风起云涌.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北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疯狂的“扫荡”、“蚕食”侵略政策,敌后抗日根据地受到严重威胁。为了粉碎华北日军的“扫荡”、“蚕食”阴谋,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实施了“敌后之敌后”挺进方略,此战略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扼制日寇对根据地的“蚕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31-1936年,张学良的抗日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对于是否抗日的问题,由主张"和平解决"中日冲突到认为中日问题"绝没有和平解决的希望";对于何时抗日的问题,由对日"抱不抵抗主义"到认为"对日唯有立即抗战";对于如何抗日的问题,由认为"安内"是"攘外"的先决问题到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抗日思想上的这些变化,也是他后来发动西安事变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北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疯狂的“扫荡”、“蚕食”侵略政策,敌后抗日根据地受到严重威胁。为了粉碎华北日军的“扫荡”、“蚕食”阴谋,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实施了“敌后之敌后”挺进方略,此战略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扼制日寇对根据地的“蚕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西安事变发生后,粤省当局严格控制公共舆论导向。舆论界将蒋介石美化为“民族英雄”,把张学良斥责为“犯上作乱”,并一再鼓吹“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利用教育界个别文化人为其摇旗呐喊。但是,民心不可欺,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始终是全国民意的重心。  相似文献   

16.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人民就开始浴血奋战日本侵略者。东北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官兵纷纷组织抗日武装,奋起抵抗。  相似文献   

17.
1938年在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影响下,中条山地区形成了八路军游击队、民众武装和国民党正规军共同抗日的局面。1939年,我党领导的游击武装被迫撤出后,对只能进行阵地战的国民党驻军极为不利。1941年,日军发动了中条山战役,将国民党驻军全部击溃,使中条地区全部沦陷。我党成功地运用了敌战区的工作方针,重新开辟出了中条山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8.
1933年,日军在占领了热河之后,又越过长城线,分兵进犯察东与冀东,华北形势异常危急,为了抵抗日军的侵略,保卫察哈尔,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影响下,在全国抗日浪潮的鼓舞下,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进行抗日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一·二八”淞沪抗战与长城抗战为局部抗战之两大高潮。二役皆因日本扩大侵华而引起,国民政府采取了对日“一面抵抗,一面交涉”之方针,终以签订停战协定而结束。不同之点在于:“一·二八”之役,日本为掩护“满洲国”之成立,以攻为守,而长城之役,纯为进攻,为日本进一步侵占华北之先步;“一·二八”之役,前方第十九路军将领抗战主动坚决,热河防卫、长城之役,靠国民政府之督导部署;长城之役规模更大,牺牲更重;塘沽协定比淞沪停战协定对中国的危害更大。热河沦陷后,蒋介石是在北上听取华北将领的汇报意见后,才作出批准张学良辞职之决定的。张学良辞职下野,反映了当时全国的呼声,是对其“九·一八”事变以来不抵抗主义的总清算。断言蒋介石为转嫁热河沦陷的责任,落井下石,逼张学良辞职,此说未必能够成立。  相似文献   

20.
由于山东是连接华北、华中的枢纽,又是控制津浦和陇海铁路的要地,因此是敌我争夺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在全国抗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组织武装起义 开展游击战争 创立抗日根据地早在1936年,党中央和北方局就先后派人到济南,重建了已被破坏的山东省委.1937年9月,中共中央派张经武以军事联络官的身份到济南,会悟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商讨释放政治犯和发动群众抗日等问题,经过协商签署了协议,使许多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得以出狱,成为日后发动群众抗日的骨干.之后,山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决策,制定了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和组织抗日武装的十条纲领.山东各地党组织深入群众,积极准备武装起义,以抵抗日军的入侵.同年10月,日本侵略军大举侵入山东境内,韩复榘为保全其第三路军,弃济南、泰安而逃.1938年2月上旬,日军又占领了青岛、诸城等地,山东大部地区沦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