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规律问题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研究》杂志1992年第10期,发表了程少堂等同志《“教育的外部规律”说不能成立吗?》一文(以下简称程文),并转载了潘懋元教授《教育外部关系规律辨析》一文。这两篇文章解释说明了“教育的外部规律”说法的科学性、适用性,读后使人更清楚了此说其意,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进一步思考。在此,提出个人的几点粗浅意见与程少堂等同志商榷并就教于理论界同仁。 讨论教育规律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教育观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整体地把握教育现象及其关系。教育现象不只是教育实践,还应包  相似文献   

2.
"要按教育规律办教育","不要违反教育规律",这是我们常听到的呼吁和告诫。但教育规律是什么?教育规律有哪些呢?潘懋元先生曾提出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观点,并详细论述了教育外部关系规律和内部关系规律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潘懋元先生的理论影响了许多教育研究者,推动了对教育规律的讨论和研究。教育界,特别是教育研究领域应当对这一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展开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全面回答教育规律有哪些的问题,并逐步系统化,形成共识,进而使其成为社会常识。  相似文献   

3.
也论“教育内部关系规律与外部关系规律”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也论“教育内部关系规律与外部关系规律”说刘振天一教育的本质与规律问题,是教育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的问题。整个教育学的任务就在于研究和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以之指导教育实践。然而,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有哪些规律?从前,人们并不是很清楚的,而理论...  相似文献   

4.
任何教育活动都受到教育规律的制约,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一条是教育外部关系的规律,指教育同社会存在的必然性关系,即‘撤育必须受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另一条是教育内部的规律,指教育内部诸因素的必然性关系,即: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两条基本规律的关系表现为,“内部规律的运用要受外部规律的制约;另一方面,外部规律必须通过内部规律来实现。”①教育活动的两条基本规律存在于教育与社会和教育与人的本质的联系之中,“是教…  相似文献   

5.
“按教育规律办教育”,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从实践中得出的一条经验。但是,什么是教育规律?大家的认识并不一致。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先从什么是规律谈起。按照马列主义的观点,规律就是事物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内在矛盾,即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也就是指在一个事物发展过程中共同的、普遍的和经常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人们正在争论进口的“文学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说的科学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看,这是常识性错误的说法:规律不存在外部。列宁肯定了黑格尔对规律的几点界说:“现象比规律丰富”,“规律是现象中同一的东西”,“规律是现象中巩固的(保存着的)东西”,“规律是本质的现象”,“规律就是本质的关系”。①华岗同志在极端恶劣的监狱环境中写的《论规律》指出:规律是事物常在的、本质的现象论间的内在关系。②笔者认为此规定迄今仍不失为科学定义性质。  相似文献   

7.
"教育规律”与"关于教育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规律的规范表述是教育基本理论的“职责”。本文在哲学逻辑和文意常识上与“内外部规律说”进行商榷,指出该说的问题和漏洞,并提出关于教育规律规范表述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潘懋元先生提出的教育内部关系规律、教育外部关系规律是对教育基本规律的最一般抽象与概括,它们间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此中的内外部关系是相对于教育系统自身而言的,外部指数教育系统与外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系统间关系,即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而非指外在的表象关系;内部指教育系统自身内部因素间的关系,即教育的发展的关系,而非指内在的本质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教育规律看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规律包括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教育外部关系规律是指“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它制约着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教育内部关系规律是指德、智、体、美等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它制约着教育的育人功能。文章以教育规律为切人点,对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进行了探讨。论证了高等教育在教育规律的驱使下,从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两个方面,通过文化创新、文化传承等途径对文化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说的精义,在于不仅把现代教育理解为人才培养活动,而且理解为一项社会事业,从而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中研究和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主要指宏观层面的教育发展规律,教育内部关系规律主要指作为教育活动的人才培养规律。以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指导高等教育研究,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要违反教育规律”“要按教育规律办教育”“人才培养要尊重教育规律”,这是我们常听到的呼吁和告诫。但教育规律是什么?教育规律有哪些?很遗憾,整体上说,对这一问题尚没有形成一个共识性、系统性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许多教育论著都说到教育规律;在说到教育规律时,又说到规律;在说规律时,又常引用列宁的话“规律就是关系”(《列宁全集》第55卷第128页)。这都是正常的。然而,对于什么是规律又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大意有这样四层(或四点):一、规律是固有的,本质的;二、规律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三、规律可认识、可发现,但不可创造和消灭;四、认识和驾驭了规律,就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这几乎是连中学生都能背诵并能应付考试的一种标准答案。至今,哲学教师们仍津津乐道的也是这种阐释。然而,为何就没有受到任何质疑?这种阐释真的天经地义吗?我们来逐层剖析…  相似文献   

13.
教育营销和教育营销战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针对如何改善学校内部经营管理以提高办学效益,如何对与教育有关的市场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提出教育营销的观点及策略。旨在通过引进教育营销的理念和模式,在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内部符合教育规律,外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竞争机制,使教育更好地与社会需要和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继续教育规律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续教育规律探索刘成基规律就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继续教育这一特殊教育形式的规律,既符合教育的一般规律,也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在继续教育实践中,通过教育的一般规律来认识继续教育的特殊规律,对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继续教育的外部规律...  相似文献   

15.
《教育规律问题探论》之辩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规律问题探论》之辩驳程少堂广东省珠海教育学院拙文《“教育的外部规律”说不能成立吗?》(载《教育研究》1992年第10期)有幸得到孙振东同志的专文教正(见(教育研究》1994年第9期《教育规律问题探论》一文。以下简称《探论》)。读到《探论》后,笔...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最早是靠教材起家的。传统的教育学,包括对我国影响较深的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基本上是关于“教育术”的知识和学问,即局限于教育内部关系的研究,不关注或很少研究教育的外部关系。“而教育的内部规律离开了教育的外部规律是讲不清楚的,所以它(指传统的教育学)对许多教育的内部规律也还没有讲清楚”①。这种“就教育论教育”的教育术研究,由于受其视野的限制,不仅难以讲清教育内部规律,而且“使人们看不到教育的社会作用,不重视教育”②,认不清教育的规律,给教育实践带来危害。这在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发展史上是有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17.
教育活动存在着规律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规律称之为“规律”必须具有一般规律的特质:可重复性、客观性、可预测性;但教育活动是一种对象性、目的性、创造性的活动,“决定论”的教育规律的存在是可疑的。“教育规律”的言说,一方面是教育学本身的“科学化”使然。另一方面就是教育规律是“可能”的。认识了“教育规律”的性质,才能深入探讨真正的、具体的教育规律,实现教育活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雪 《培训与研究》2005,22(4):69-73
通过对近些年来教育规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教育研究不能缺失“教育规律”这一主题;当前教育规律的研究需要反思教育规律的话语平台、研究逻辑、研究方法论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是基于传统“产学研”合作育人提出的新模式,为平衡人才供需矛盾提供模式选择。针对人才供需矛盾,基于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分析教育内部人才培养主体——“大学”“科研院所”的主导促进作用,教育外部人才需求主体——“产业”“企业”的制约推动作用,及其“政府”引导下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作用机理,为平衡人才供需矛盾提供理论支撑,并从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政策机制”等方面,探索“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国家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在上世纪五十至六七十年代有过悲惨的遭遇。人们每当回首往事时,就警示自己:教育规律是违反不得的。 不错,那个年代教育的不幸,确实是违反了教育规律的结果,但这话并没有说到点子上。 比如说,一条板凳,就是不要让你坐,他就拿起斧头把它劈掉了。没有凳可以坐的人哀叹:他违反了“板凳是拿来坐的”规律。可是,他还遵守了另一条规律:“木凳子是可以用斧头劈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