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动态新闻     
《新闻天地》2004,(8):57-57
  相似文献   

3.
本简略介绍《邓小平研究作总览》一书的出版背景,评介该书的特色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疾病是什么?”“疾病意味着什么?”在很多时候,这两个问题有着极为不同的答案。当我们从医学角度谈论某种病症时,疾病就是疾病。而当我们说出“病魔”这样的词语时,则已经进入了隐喻的陷阱,不管是出于无心,还是习惯。 6年前,我为一家杂志的一个艾滋病专题前往北京佑安医院采  相似文献   

5.
编造历史的危害,和那让婴孩吃成了大头娃娃的劣质奶粉一样,只不过后者损害的是国民的身体,前者残害的是国民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胡风的一切,对于知识分子毕竟是很重要的,对胡风进行理性重评,不能不在知识分子心中激起波澜。80年代中,有的知识分子,早已想到自己的良知责任,例如巴金所写的《怀念胡风》,就襟怀坦白地承认自己良知上欠了胡风的债,他写怀念的文章,是为了还债而写的。  相似文献   

7.
王珺 《青年记者》2021,(2):61-63
本文以中国书评媒体(报纸读书版)的发展作为背景,观察大众阅读趣味、阅读习惯的变化,探讨新媒介时代"浅表化""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成因。并通过对《新京报·书评周刊》的微观分析,思考"浅阅读"时代书评媒体如何引领"深阅读"风尚。  相似文献   

8.
近三个月来,重庆出版社接连推出了两本堪称是“地方土特产,全国高精尖”兼而有之的图书《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和《西南局第一书记》,为力争实现重庆出版社“大社、名社”的新崛起展示了新的风貌。我作为一个已退休十多年的老出版人,感到十分高兴。  相似文献   

9.
10.
行政公文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科学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选择并在公文上标明文种,将会给公文的形成和办理带来便利,并有助于维护公文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时间的历史     
这是一场“大爆炸”!空间、时间、物质以至宇宙都诞生在157亿年前。从这个不可思议的渺小的起始,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膨胀着。作者解释了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从空间和时间开始存在的那一刻,到第一批恒星、星系和行星的形成,以及人类演化到能够反省自身的来历和归宿;在此之后,直到无限遥远的未来,那时地球早已被变成红巨星的太阳所吞没。  相似文献   

12.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从报纸到杂志,从电视到网络,人们谈论的话题里,“房子”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并且慢慢从单纯的购买行为变成了一种投资方式。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房产业的飞速发展和各个楼盘的火爆登场,无疑强烈刺激了老百姓敏感的神经。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学生存哲学的历史追问--读《图书馆学基础教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龙 《图书馆杂志》2004,23(9):68-70
初秋八月,近年来以系列论文震动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领域的王子舟博士,又推出了他的专著《图书馆学基础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这部专著让我们再一次集中而系统地看到了他在该领域的探索结果,并欣喜地看到他的这些成果将以教材的形式进行更广泛深入的传播。显然,当我们经历了一段基础理论研究的相对沉寂之后,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当代最负盛名的出版单位,商务印书馆为中国当代学术和传统文化的传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商务印书馆,就是一个和近现代读书人保持着激动人心的对称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5.
提起克罗齐,人们首先想起的自然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名言。在人们的印象中,他是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文学评论家,因此他的美学著作和哲学著作国内早有译本。  相似文献   

16.
邬和镒 《图书馆论坛》2004,24(5):180-181
在我国,“才女”很少;在我们岭南地区.“才女”更少!  相似文献   

17.
法国作家让·马里·古勒莫的<图书馆之恋>是一本关于图书馆的随笔,记录了他从识字阅读开始与图书馆结下的深厚情缘.阅读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图书馆人深刻体会读者对图书馆的那份深情,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面对读者,思考图书馆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看过的书评学方面的作中,吴道弘先生的《书评例话》(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年7月第一版)是一本通俗而又具有实用价值的书。它通体清晰,洗炼平实的字,通畅轻松的表述包裹着真知灼见和深切体验。习惯对理论作系统严密的逻辑运演的人可能不喜欢它的无体系形式,偏好纯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变化越来越大,甚至我们经历不久的“日子”也迅速成为历史,在时代的匆忙中,人们很容易“失忆”。或许是为了对抗遗忘,有关往事的书也越来越多——拿到刚刚出版的《红底金字——六七十年代的北京孩子》才使人悚然一惊:“我们都经历过的日子”竟然已成“历史”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