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中国语文教育问题的解决,既需要从现代社会生活的现实出发,也需要从汉语、汉字、中文自身规律的现实出发。所谓从现代社会生活的现实出发,是语文教育问题的主导性内容,而"从汉语、汉字、中文自身规律的现实出发"是问题的基础。作为"主导"是需要所谓白话(普通话)和白话文的普及与提高,非如此不足以满足现实社会生活环境中,人的成长、发展的需要。但是,当我们回顾百年探索的历程,就会发现直接通过"白话"和"白话文"的学习,达到"白话"和"白话文"的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虚拟的网络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巨大影响逐步显现,其中"网络暴力"现象对现实社会的冲击尤为强烈.这一现象喧嚣的背后,实有民主、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掺杂其间,需要积极疏导、有效化解、趋利避害,以保证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都能健康而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关于"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实践"的哲学追问,在人类思想史与社会发展史上产生了革命性变革.唯物史观之"现实的个人",蕴含着社会关系的现实规定,它是实践的存在,具有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性.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具有客观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社会性与个体性相统一、现实性与历史性相统一的方法论意蕴...  相似文献   

4.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以丰富的想象和奇妙的构思,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荒诞、扑朔迷离的奇异世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这种"魔幻"背后的"现实"依据和意义。这些看似莫名其妙、光怪陆离的事件背后却有着及其可靠的现实依据和广泛的题材来源,是作者立足于拉丁美洲社会现实而又高于社会现实的创作。作者成功地向世人展现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民族思想概况和社会现实,这也是本部作品的宗旨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初级的社会意识,"社会心理"既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的重要范畴,也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人们心灵的现实诉求,而且深深印刻的是人与世界"关系"的经验性思考。在"社会心理"之中,蕴含着三种有着逻辑联系的内生关系:非理性和理性之间的自觉统一关系,社会现实与社会理想之间的内在平衡关系,个人"自我"与社会"他者"互动的现实关系。这三种内生关系分别是"社会心理"所呈现的导向性关系、核心关系和规制关系。它们之间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共同彰显着社会心理的哲学维度。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包括有两个部分:理想公正和现实公正,理想公正是公正的理想状态,也是最高级的公正形式。现实公正是理想公正在现实社会的具体表现状态,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的高级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理想公正所要达到的社会是"大同社会"、"乌托邦式的社会",也就是马克思为人类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现今社会正只是走向理想社会的一个阶段,也是漫漫人类历史集合的一点而已。未来人类理想、美好、幸福的生活就是由现实社会逐步发展走进的。人类是理性的,所以,我们应该将自己对未来社会的追求,应该是充满挑战和浪漫主义色彩,这样人来对未来的追求才具有时代价值和意义。罗尔斯教授所阐述的公正原则只能是现实公正,不能成为理想公正的全部。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当代恐怖小说大师"的美国小说家斯蒂芬·金创立了一个全新的恐怖小说创作模式——社会恐怖小说,他的作品不再强调超自然的描写,而是将发生在现实社会中的恐怖故事向社会各个层面纵深发展,从而审视深刻的社会现实。斯蒂芬·金小说的电影改编继承了小说文本最显著的特性——社会现实性,改编特色在于影片常反映出现代生活的"焦虑性"、现实中人的"面具性"、人类精神的"希望性"。对于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有助于人们对金的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网络社会的伦理不同于现实社会的伦理,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征。一方面,由于网络社会的虚拟性特征,由现实社会的"人—人"变成"人—机—符号—人"的交往方式,从而创造了一个更大的伦理弱化的可能性空间;另一方面,网络社会的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网络主体的规范意识、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因此,对唯物史观一系列范畴和原理的全面深刻理解都关联着"现实的个人"范畴.文章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现实的个人"作为唯物史观范畴的地位和意义"现实的个人"范畴关系到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现实的个人"范畴有助于全面深刻认识社会范畴;"现实的个人"范畴有助于把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客体向度与主体向度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学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这是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每时每刻都与自然界、社会、他人发生联系.  相似文献   

11.
“新写实“小说以它的直面人生的勇气和真诚,普遍表现出对人的生存命运的关心,通过描写人的生存境况、情感欲望和生命搏动,揭示出入挣扎于世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意义与德育的关怀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梅萍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0):73-77
人不仅是实体的存在,更是意义的存在。面对传统文化所建构的意义世界的解体,面对瞬息万变及复杂多样的现代生活,不少人逐渐丧失了支撑其生命活动的价值资源和意义归宿,产生了身心分离的碎片感、疲惫感、宿命感和无助感。要走出这种困境,德育工作必须改变“纯工具化”理性,赋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包括对生命情感的关怀、对终极信仰的关怀、对社会责任感的关怀和对苦难与死亡意义的关怀,引导人们超越自身的有限性和现实的物质纷扰,追求生命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庄子所处的时代造成了他对祸患的恐惧和对人生的失意,这样的心理反应使他陷于无限的困苦和矛盾之中。他力图在精神领域以“无用之用”、“物我合一”、“游世”等为主要手段对现实问题进行某种程度的消解,流露出对生命的眷恋,由此显示出庄子哲学对现实人生的关注。他对一系列哲学命题的思考正是由此而深入的,在此岸中追求超越现实苦难,进而与自然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14.
古典人文教育注重个人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然而,“群体”道德湮灭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主体性。近现代教育科学主义遏制人在教育中的个性,人本主义片面张扬个人主体性,忽视教育的社会价值。鉴于此,当前的主体性教育应关怀个人和“类”的价值和意义,培养既具有“个人”活力又富有“类”关怀精神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雷雨》并非“社会问题剧”,隐藏在其戏剧表象后的哲学蕴意,是作者通过戏剧人物在情感与环境的“捉弄”下,非理性的生命律动,对人类生命本质及现实人生精神状态进行超现实、远距离的理性审视。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的民主精神涵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体现在与不同对象的交往中,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蕴含在对违反民主精神言行的批判中。这种精神的深厚渊源来自于对人类明成果的继承,导源于真理的探求,植根于伟大实践的沃土,交融于完美的人格风范。它对于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避,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开展三讲教育、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生活是社会主体生存和发展的现实载体,它包括整体社会生活和要素社会生活两方面内容,社会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社会生活建设,其基本问题是处理外部的社会生活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和内部的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而核心的内涵则是关于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池莉以<烦恼人生>为代表的"烦恼"系列小说,用新写实的笔法为读者展示了社会变迁时期普通民众的原生态生活,勾勒了现代人的生存境况和生命形式,暴露了现代人们日益强烈的欲望和需求及由此而产生的烦恼和无奈,揭示了烦恼的本质和根源,意蕴深刻,具有相当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散文化小说家们由于文体本身的局限不得不忽略了文学的现实功能,或者说把小说本来可以展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狭隘化了。但萧红突破了这个无形的茧。今天我们读萧红的小说,读到的绝不是有些作家在自己的散文化小说中所描绘的乌托邦式的社会生活与人性美景,而是她肩负着深沉的历史感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感对故土进行的毫不留情的批判。她俨然继承了鲁迅冷峻凛冽的现实主义风格,不过,罩上了一层清新柔美的轻纱。  相似文献   

20.
论文分析了近来底层写作两种倾向:“美学脱身术”和“苦难叠加”,认为这两种倾向都并不能真正表述底层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那儿》在“底层写作”中的独特性及其现实、思想背景,并将其与“左翼文学”的传统相联系,认为“左翼文学”在历史实践中虽有诸多失误,却是当下理论与创作界值得重视、借鉴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