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是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它合乎社会道德标准,与"反社会"即违反社会道德标准是相对的.笔者以为,亲社会行为是一种积极的、利他性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是体现人文关怀的、具有奉献精神的美德的体现.心理学家的习得论认为,亲社会行为绝非与生俱来,而是一种后天学习来的行为,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来的.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有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多而增多.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亲社会行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而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在课堂里度过,在集体生活中学习,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接受了思想教育.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的特性,把握教育场所、教育时机,对少年儿童进行亲社会行为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培养亲社会的高尚行为.  相似文献   

2.
亲社会行为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符合社会期望的,并对他人、群体和社有利的行为.感恩意识、分享行为、合作行为、助人行为等均是亲社会行为主要构成成分.研究证明,幼儿期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必须经过一定的教育和训练才能具有真正的亲社会行为.本文从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出发,提出实施策略,并针对性地开展追踪教育,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亲社会行为泛指他人对社会或个人具有积极影响和益处的行为.现如今的社会人情冷暖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导致人们不愿实施亲社会行为.研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能够让我们了解如何更有效地提高亲社会行为的发生率的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社会正能量事件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影响中国城乡结合地区中学生亲社会行为表现的家庭因素,寻求家庭在改善和促进中学生亲社会行为中的有效空间和途径,本文对298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访谈法深入探究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情绪性是城乡结合地区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核心因子;中学生亲社会行为表现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母亲文化程度对其子女亲社会行为表现的公开性和依从性具有显著影响;影响城乡结合地区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家庭因素有居住环境、家庭结构、子女数/出生顺序、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对于构建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具有自己群体的一些主要特征,如互惠性、利他性、公益性和群体制约性.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可以从坚持德育为先、训练移情能力、提高情绪胜任力、弘扬亲社会模范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涵义、年龄发展特点、形成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涵义、年龄发展特点、形成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沧州市三所高校抽取61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共情量表和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考察了大学生的共情水平和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考察了社会赞许性、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和自尊对于两者关系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一般共情总分与亲社会倾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宜人性、社会赞许性和自尊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亲社会行为倾向具有预测作用,具有高宜人性、高社会赞许性和高自尊的大学生通常也会表现出更强的亲社会倾向.共情正向预测了亲社会行为倾向,在控制了社会赞许性、“宜人性”和自尊等因素后,共情的预测作用仍然显著.这一结果对于高校的德育和政治思想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取事件取样法对100名大、中、小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是指向同伴,极少指向教师;在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再次为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安慰行为和公德行为较少发生.教师通常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做出积极反应或消极反应;同伴对幼儿的合作行为多做出积极反应,对幼儿的分享行为、帮助行为、安慰行为多做出中性反应.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大多未得到及时强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271名初中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疏离感、亲社会行为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1)初中流动儿童男生环境疏离感显著高于女生,女生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男生,曾远离父母生活过的流动儿童疏离感总分及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均显著高于一直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2)疏离感与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3)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社会支持在疏离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模型拟合较好.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提高社会支持可促进初中流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1.
在和谐社会的视角下,培养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既是高校德育的职责所在,更是现实的需要,移情是个体由于理解了真实的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绪而引发的与之一致或相似的情绪体验,移情对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动机功能和信息功能,特定场合的移情能直接引起人的亲社会行为.移情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产生.本文从德育认知的活化、角色采集能力的强化和情境教学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移情能力的培养做了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青少年社会责任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试图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移情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采用青少年社会责任心问卷、基本移情量表、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对505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社会责任心正向预测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移情在社会责任心和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性别调节社会责任心通过移情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和直接路径。研究揭示了青少年社会责任心对于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及其性别差异,对有效引导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幼儿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动画片讲述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实施途径,对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认知能力、亲社会行为的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提升幼儿亲社会行为发生的频率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组织动画片讲述活动,对动画片中原有情景加以解释,充分利用动画中的人物榜样和移情的作用,可以有效帮助幼儿理解亲社会行为,在实际生活中提升亲社会行为的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4.
攻击行为目前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大部分学生都曾在学校中经历过攻击行为.提升在校学生的生活质量,取决于有意伤害行为频率的降低以及亲社会行为的增加.本文回顾了社会依存理论和社会支配理论中对攻击行为的有关预测,描述了合作和竞争在攻击及亲社会行为中所起到的作用并提出减少攻击行为、增加亲社会行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检验依托绘本的社会性教育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促进效果,研究采用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准实验设计,从北京市一所普通公立幼儿园中选取3个中班的91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教学实验.教学干预是实验班教师基于研究者提供的《依托绘本的幼儿社会性教育方案》,围绕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独立设计实施的系列幼儿社会性教育活动,同时辅有集体教育活动之外的教育内容(随机教育、家园合作及环境创设).实验结果表明,运用社会主题绘本所开展的为期8周的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对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总体发展具有极其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具有极其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中班幼儿不同亲社会行为的促进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行为,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儿童亲社会行为受内部因素、外部情境和被帮助者特征三个方面交互作用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内部阻抗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干预策略,旨在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其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亲社会行为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具有互动性、亲社会性和利他性特征。亲社会行为与幸福感密切关联。加强中学生幸福感的培育,对进一步激发中学生亲社会行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有重要意义。运用亲社会行为理论培育中学生幸福感,首先要着力于中学生对亲社会行为之幸福感的认知;其次要训练中学生的共情能力,作为增强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幸福感的内在动力;最后要通过榜样力量的感召力,从行为上强化中学生亲社会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及教育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如助人、分享、合作等。亲社会行为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个体发展角度来看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社会行为 ,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早在婴儿时期 ,儿童就已经表现出一定的亲社会行为 ,例如很小的儿童就愿意将他们的东西分给父母或同伴。由于亲社会行为都是社会所支持和鼓励的 ,所以在社会和教育等的影响外 ,处在不同阶段的儿童在亲社会行为上会呈现出其独特性。就小学生来说 ,也不例外。小学生的亲社…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移情水平与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研究通过问卷法对426名高中生的网络环境下的亲社会行为表现与其移情水平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高中生在网络上的亲社会行为表现比较乐观,其网络亲社会行为表现从高到低依次是:抚慰、合作、分享、帮助;高中生的网络亲社会行为在年级和周上网时间上存在着显著差异.2.高中生移情水平较高;女生的移情水平要高于男生.3.移情水平与网络亲社会行为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高移情水平的高中生更易于在网络上表现出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比较的视角探讨亲社会行为的启动、维持、评价、培养过程。亲社会行为情境的模糊性、助人者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助人者和求助者之间的相似性都能引发个体的社会比较,进而启动亲社会行为;社会比较后的对比效应和同化效应对亲社会行为具有维持作用;亲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又强化了个体积极的自我评价。因而从探讨个体的社会比较倾向,激发个体的社会比较动机,树立个体的社会比较对象,强化个体积极的自我评价等方面,可有效培养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