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以多工序、非单一主体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制作技艺为例,依托田野调查资料,总结其传统传承模式即家族内传承与作坊内师徒传承,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工厂内固定制师徒传承模式对宣纸制作技艺传承之利弊。认为类似非遗传承时要以保留手工技艺为本元,充分发挥带徒传艺式师徒传承模式的价值,并讨论了类似非遗项目由个体传承人身份改为团体传承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手工艺是我们祖祖辈辈为了满足各个层级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创造发明出来的加工制作技艺,他们创造出来的作品兼具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的反映,更是历代民众智慧的结晶。在机器大生产的当代,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及其传承现状值得我们探究、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声风靡,凝结在传统手工艺中的先民的创造力更是值得被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3.
林凤群 《文化遗产》2010,(1):146-149,159-162
传统手工技艺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创造力和敬业精神,它和其他民间文化一样,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和命脉。如何对传统手工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生产性保护,这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项目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方面作出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保护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一种重要模式。以宣纸为例,依托在泾县的田野调查,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内涵,呈现出非遗生产性保护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诸如现代工业技术的影响、标准化的冲击以及传承人才的匮乏等。对非遗生产性保护进行学理反思,认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核心在于传统技艺传承而非商业化与利益化,在尊重文化本源基础上适当进行技术革新、实施带徒传艺的师徒传承模式等是非遗生产性保护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谢琳  罗新华 《文化遗产》2016,(6):147-151
张田饼印是广式糕饼印模的重要代表之一,目前张田饼印的传承发展困境也是广东饼印整体现状的缩影。现代食品加工厂商规范化大型化对传统食品制作市场的压缩、电脑雕刻技术的发展和民间传统节庆居家自制糕饼习俗消失等诸多因素是引起手工饼印需求市场萎缩的原因,市场缩小联动经济收入减低更加大了张田饼印的传承难度。对张田饼印非遗文化的保护除了静态的文献保存,还需要引导传承人联合广式糕点技艺强化非遗品牌,精分客户巩固现有市场,借助互联网络和新媒体传播平台影响新的消费群体,培植新的消费市场。饼印只有在市场中发展才能更有生命力地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6.
海上丝路中的非遗——广彩的文化特质和当代传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艳 《文化遗产》2015,(3):145-150
2008年,广彩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广彩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文化特质体现在,它不仅是彩瓷制作技艺的传承,更是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历史见证,还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广府民俗生活的活态记忆。时势的变迁造成当前广彩业发展的困境,文化传承面临诸多问题,保护什么、如何发展是广彩当代传承中所面临的困惑。加强对广彩的文化研究和社会传播,促进生产性保护,创新传承方式等,是实现广彩文化传承和行业发展良性循环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台湾地区传统戏曲艺师的技艺传承与保护作了详细的分析;尤其是对"重要民族艺术师"的遴选、审议、获奖、传承制度,以及"民间艺术保存传习计划"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由于大量饮食技艺面临失存、失真、失信、失传、失众的危险,本文以保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肉罩火烧加工技艺为例,探析饮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目的在于通过档案的视角,反映传统饮食技艺的发展演化过程,为饮食技艺的传承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陶制作技艺为代表,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视角,研究地方高校特色实物档案馆的建设。首先,介绍了当前学术研究成果,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特色实物档案二者间的关系,并提出建设地方高校特色实物档案馆的可行性和建设价值;最后,就特色实物档案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路径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少数民族“非遗”技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也是全社会、职业院校以及青年一代共同的使命。借助情境学习理论对现代学徒制传承少数民族非遗技艺进行阐释,使得非遗传承跳出学校视野的藩篱,将工作场所的“共在”学习逐渐交叠于教室的符号学习。学徒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在实践共同体中由边缘地位逐步向核心地位发展,最终成为合格的非遗传承人。现代学徒制传承少数民族非遗技艺可有效促进学生语言习得,积累非遗知识和技能,升华育人精神;也可助力学徒形成职业意识和角色、获得职业支持、推动职业选择和发展;更能实现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增强共同体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文坡村作为侗锦织造技艺的主要传承区域,通过增权、授业、协同、创新等一系列办法,走出了一条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共同发展的良性道路。在其实践过程中,实现了对传统技艺的价值重构、对多方力量的协调、对非遗特点的坚守,下一步需要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来保障这些实践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浙江青田石雕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历程,提供了一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如何突破生存难题和传承人瓶颈的可参考案例。石雕业作为青田山区重要的生计方式之一,有其自身持续市场化的民间需求,经济的因素首当其冲。地方政府适时与适地的有效扶持成为石雕初级产业化的重要推力,并使其继续保持以手工技艺为主体的传统特性。地方职业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一类具有创新性与可行性的技艺传承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年轻职业艺人的传承问题。可以认为,目前青田石雕工艺品的初级产业化与手工为主体的传统技艺及其传承,二者基本能够做到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工艺传承发展过程中,核心技艺的传承是一个难以解决却又无法回避的问题。众多传统工艺的魅力在其核心技艺,核心技艺能否顺利传承是传统工艺传承发展的关键,但核心技艺并非简单的"技能""技巧""技术",而是以难以传授的"艺术"因素为主要成分。艺术性是核心技艺不同于一般技术的本质。核心技艺的传承既与师傅的传授相关,也与徒弟的领悟紧密相连。事实上,在传统工艺传承中,徒弟的悟性是传承能否有效进行的关键,重视对徒弟的资助选拔和对其领悟力的培养,比仅仅要求师傅带徒传艺更为重要和有效。  相似文献   

14.
传统手工业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日渐衰落而面临着生存的困境。潮州刺绣以其独特的手工技艺,顽强地生存在具有浓郁文化特征的潮汕大地。本文以潮州刺绣为案例,对不同经营体制下的潮绣制作及加工行业进行了田野调查,通过对不同状况的梳理,证明了潮州刺绣在当下的传承与潮绣商品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绵竹年画世家传人王兴儒的采访,收集到王兴儒大师的年画制作传承谱系及其年画制作的传统工艺,为保护和传承传统绵竹年画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6.
技艺是一种文化遗产,需要从人、事、人与事背后的文化脉络等三个角度出发来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人"包括手艺人的"做人"与"做权威";"事"包括技艺的"流动"与"交流";"文化脉络"则包括围绕着技艺所生发的信仰与体面社会。这三者共同构建了以日本酒手工酿造为代表的技艺的传承场域。  相似文献   

17.
<正>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长盛川青砖茶发源于湖北咸宁,流传至鄂南、鄂西南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幕阜山区一带,将鄂茶系本地大中叶种以77道传统工艺制成砖茶,行销各地。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加工工艺、加工器具不断演化升级,但发酵、陈化、拼配等关键工序仍然保留传统工艺。这项技艺由湖北何氏家族始创,历经20代人654年传承至今,技艺得到了完整传承,  相似文献   

18.
关宏 《文化遗产》2016,(4):149-156
保护传承人是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鉴于非遗活态性、流变性和时代性等特性,要做好传承人的工作,就要不断深化、创新保护方式。对非遗传承人,既要依法保护、规范管理,又要坚持人文关怀,资金扶持与开拓市场相结合,使之技艺造诣、理论水平、传承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确保非遗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传承人介绍~(1):薛宏权,生于1968年,陕西省华县人。14岁学习皮影雕刻技艺。现为中国木偶皮影学会理事,国家级非遗项目"华县皮影戏"技艺非遗传承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渭南市民协、皮影协会副主席等。2004年创建"华州宏权影艺文化传承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皮影制作、皮影工艺品的设计开发及销售、皮影戏演出、传承人培训等。公司被先后评为"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单位""陕西省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单位""陕西省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单位"等。作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及非遗技艺大赛屡获金奖。因其技艺精湛,被上海戏剧学院聘请为专业课主教老师,西安美术学院、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是一切文明、进步的源泉。科技创新也推动着我国图书馆古籍修复行业的发展和变革。古籍特藏保护领域中的科技创新体现在古籍修复事业中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传承方式创新等方面。我国古籍修复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主要在于传统修复技艺的提高、人文内涵的丰富与延续以及用不断开放不断学习的思想在科技创新中与时俱进。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