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现今新闻传播媒介日益多样,泛娱乐化、碎片化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增加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困难性与复杂性,尤其对于国际新闻传播基于文化、情感、思维和价值理念等多方面的差异致使新闻传播需要以跨文化为基础,凸显出新闻传播策略更新升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因此,本文将结合孙英春编著的《跨文化传播学》分析我国新闻传播对舆论的监督与引导现状,从文化认同与法律手段双重视角探讨新闻传播创新策略,助力新闻传播向着更加完善化、有序化的方向发展,促使我国舆论环境更加健康积极.  相似文献   

2.
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近年来我国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应用对农业科技推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传统的农技推广模式体系庞大,新媒体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通过研究现阶段我国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传播当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特点,剖析了新媒体技术应用的不足之处,并且进一步立足于我国国情,对比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模式,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刘钊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0):1022-1028
【目的】 了解我国民族高校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特征,评析其传播效果,为提升其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 以9种北大核心民族高校科技期刊为调研对象,从期刊网站建设、互动服务平台设置、论文开放获取、新媒体运营等角度探讨媒体融合下民族高校科技期刊的传播力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结果】 90%的民族高校科技期刊媒体融合下传播力一般或者良好,主要表现在期刊开放获取网站建设有待规范和优化、媒体形式比较单一、与用户互动不足、新媒体传播有待深入开发。【结论】 建议民族高校科技期刊充分利用新媒体增强传播力、拓展服务功能,集中优势资源树立民族高校科技期刊品牌形象,以媒体融合为切入点提升期刊的展示度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媒体形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是一种颠覆与促进。新媒体中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加强,具有一定的互动性,也具有无限传播性。手机和网络媒体就是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当前,以手机和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主流媒体的行列。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互动与融合,两者之间的互补性,有助于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共同发展。本文浅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融合与互动。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世界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这不仅带动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促进了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所以,要想实现国家影响力的提升,只有注重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以深层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传播,才能更好地提升国际话语权,增加国际影响力.针对这种现状我国不断强化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针对相关专业进行了改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设立主要为了培养专业人才既能从事教育工作,也能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由中西书局出版,刘继红所著的《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的跨文化传播》一书通过七个章节对文化传播的主体、内容、教学、传播、传播对象以及效果等多角度、多层次对于跨文化传播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这不仅可以帮助对于跨文化传播有深入地认识认识与了解,而且还可以为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以深层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传播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日益成为科学传播的主渠道。本文基于科学基金科学传播的职能定位,结合新媒体的发展动态及趋势,依据"5W"(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与传播效果)传播模式理论,研究科学基金利用新媒体进行科学传播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新时代发展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功能定位及融合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为科技期刊的信息输送、传播形态提供了新的手段。研究新媒体下科技期刊的功能和定位,从编辑模式、出版模式、编辑素质三方面分析新媒体对科技期刊所带来的影响和变革,并基于传统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提出新媒体时代下科技期刊的融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6,(12)
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我国影视市场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也都深切的感受到了国外传媒行业对我国影视业的冲击,当然,气象影视行业也不例外。如今,对于气象影视业来说,市场的开放已成必然,本文在分析我国气象影视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气象影视业发展中的一些创作原则和思路,在全球数字化新媒体大环境的影响下,本文针对我国当前气象影视业的现状,进一步探索气象影视业该如何实现自我创新发展,并实现气象信息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6,(23)
在互联网科技与多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方式出现在大众视野,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产业链条中。农业对于农业大国的我国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配置发展好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教育。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中明确指示要将农业技术以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进行传播。本文主要论述了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新媒体对农业科技传播的重要影响,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学会》2020,(7)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传播的快速发展,各大学术期刊纷纷建立数字化发布平台。在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中,微信公众平台已然成为重要的新媒体平台。该文通过分析《福建医药杂志》微信公众平台开通及运营现状,探讨医学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策略与改进措施,为推动医学类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以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吕雪 《科教文汇》2014,(28):130-131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文化交流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流的需求与日俱增。翻译处于跨文化交流的前沿且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目前国内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并不理想,专业合格人才缺口巨大。本文探索了一种新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坊”式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处。该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动态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对于现行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新建广播融媒体直播车,集成音视频系统,并运用无线自组网、4G传输及卫星“动中通”等通信技术组成稳定可靠的传输系统,实现可移动的融媒体直播。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当今时代,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以下简称“数实融合”) 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破解社会发展难题的重要途径。数实融合以人机物三元融合为纽带,带来生产要素的增加和不确定性的减少,全过程、全链条渗透于实体经济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协同融合、供给服务等各环节,孕育实体经济系统性变革。着眼未来,数实融合将朝着以人为本的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新形态发展,推动经济向协同化、服务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文章建议深化人机物数实融合的理论方法研究、应用示范探索及伦理规范建设,加快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实融合新形态。  相似文献   

14.
信息传播的新媒介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泉 《情报科学》2007,25(5):666-670
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关注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传播媒介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以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指出新媒介带来的一些问题,并探讨如何对新媒介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5.
贾亦璞 《科教文汇》2021,(10):29-30
融合传播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上,能够实现“漫灌”变“滴灌”、“单程”变“全程”、“单一”变“融合”,增强了育人的效果,并探讨通过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的融合,来增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价值引领和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6.
开展科学传播工作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作为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科研项目对于科学传播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文章以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的科研管理工作为例,阐述科研项目和科学传播协同管理的推进机制与举措,探讨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知识需求更加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多渠道多角度拓展科学研究成果传播的表达策略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吴凤玲 《情报科学》2021,39(12):68-71
【目的/意义】数字阅读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新途径,推动中国经济水平迅速发展的新能量。【方法/过程】通 过对媒介阅读状况及媒介融合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梳理了数字阅读推广的发展前景,进而归纳总结了数字阅读推 广模式。【结果/结论】确定了媒介融合视角下的网络知识社区推广、微博推广、微信推广和短视频推广四种数字阅 读推广模式。【创新/局限】本文只是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数字阅读推广的相关概念、现状及前景,缺少系统的理论体 系构建,在以后的深入研究中将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黄忠电 《科教文汇》2012,(17):119-120
随着国际间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在跨文化商务语境中如何得体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人们语言交际需要遵循的语用原则。本文论述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以及它们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钟飞 《科教文汇》2011,(10):138-139
网络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商贸英语教学模式提出挑战的同时也赋予了变革的平台。立足于交流和实务的商贸英语教学必将通过新的媒体介质才能发挥它的效用。本文探讨商贸英语平台在商贸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以期为商贸英语教学改革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