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位于大别山以北,被誉为"歌舞之乡"。"火绫子"又叫"权伞舞"或"围灯",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代宫廷,后来由宫廷传至民间,受到百姓的喜爱并广为传播。"火绫子"是信阳市商城县人民喜闻乐见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舞蹈,属于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项目,我们必须探寻有效的方式以保证其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流传于我国一些民族地区的傩舞,是人类早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它向人们传递着古老的文化信息。这种民间风俗,折射出人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生态的深深眷恋。至今尚存在于青海同仁县年都乎村的"於菟舞",就是这样一种古老而又极富生命力的珍贵古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3.
正养蚕通常分春季、夏季,有些地方还有早中晚三次秋蚕。但在江南,祈求蚕花大熟的习俗,则集中在清明到谷雨。杭嘉湖蚕乡时兴过清明节,其盛况仅次于春节,当地有"清明大于年"之说。自春节开始的闹桑田的习俗,在清明时节达到高潮。习俗,指的是在各地广为流传并且约定俗成的规范化流程。在江南,民间的蚕事习俗,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是百姓文化生活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正式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随后又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大格局。习总书记还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相通和民心相通。在"一带一路"国家谋求互联共通、互利共赢的形势下,网络媒体作为高效率传播信息、高质量传承文化、改善人文交流、传递民间友谊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一代学人研究"民间"的热潮中,周作人显得更为清醒与客观,他以学术性与文学性双线并进的方式,辩证阐发了贵族精神与平民精神,精准区分了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从而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框架中建构起了民间理论研究的基本格局,奠定了民俗学、民间文学、通俗文学研究的学科分化路径。但是,隐藏在其学术与文学追求背后改造国民性的良好愿景,也正由于其"唯理主义"的局限,难以在中西文化之间找到"中心源泉",对民间文学进行大胆改造,从而使其民间文学实践流于失败。本文通过对周作人民间研究理论与实践的考察,从而追索20世纪民间研究为何呈现出理论繁荣,实践薄弱的局面,缺乏象《格林童话》这样的民间文学经典的规律性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二人台小戏流传的晋蒙陕冀地区,"串门"也叫"为朋友"、"打伙计"。包括婚外情和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在二人台小戏里的"串门",既反映了封建制度下人们被扭曲了的爱情生活和婚姻面貌,又表现了他们不断追求自由爱情的理想。也说明了民间的婚姻爱情价值观恰恰是对万恶的封建礼教,封建道德观念的背叛。其形成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也有地域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乃至人类文明史上,有两个最为复杂的概念。一是"文化",因为文化是多元的,多视点审视、界定"文化",难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再即"人",因为人类是文化的、社会的高级动物,"文化"是"人的文化"。到底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什么?一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民族振兴、国家强盛呼唤文化学的建设,经济全球化的形势需要文化学的面对。  相似文献   

8.
正修旧如旧、原汁原味老底子,活色生香、现代靓丽都市风——"天封塔、鼓楼沿,东南西北通走遍",这句老话在浙江宁波的百姓中耳熟能详。鲜为人知的是,宁波现存的八大历史街区中,有7个在海曙区。上面老话中的天封塔、鼓楼也都在海曙区管辖范围内。近年来,作为宁波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所在地的海曙区,探索历史街区多元保护与文化旅游商业  相似文献   

9.
正"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优美的旋律,真切的情感,在革命年代风靡一时的《渔光曲》把人们带回到那峥嵘的岁月,缅怀这首歌曲的作者任光。在越剧之乡的音乐沃土中成长1900年,任光出生于越剧之乡浙江省嵊县(现嵊州市)城关镇东前街。在他的孩提时代,嵊县民间百姓的吹拉弹唱、民歌小调以及后来发展成越剧的"的笃班"已十分流行,浓厚的民间越音氛围和乡间先贤的影响,给了他最早的音乐熏陶。他入读嵊县中学时,已擅长拉二胡、吹铜号、弹风琴,  相似文献   

10.
唐宋以来,我国宗教信仰逐渐形成以儒释道"三教"为正统,以夜聚晓散、男女混杂、吃菜事摩,乃至于"杀人祭鬼"为异端的正、邪二元格局;而在正邪之间又存在着广大的民间宗教信仰作为中间"灰色"地带。民间信仰在唐宋以来"三教合一"这一重大历史现象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主要发挥了两大作用,第一是作为儒释道正统"三教"的共同对手,让"三教"在打击异端邪教过程中,结成联盟,在客观上,推动了三教合一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是众多民间宗教信仰为了获得或论证其存在的合法性,主动标榜自己虽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儒、释、道任何一教,但却是"三教合一",也是圣人教化,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在儒释道三教之外,提倡"三教合一",这也是"三教合一"社会历史现象不可忽视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