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馆精神的历史积淀与层次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韩毅  刘丽 《图书馆》2006,(1):14-17
图书馆精神是在图书馆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它与人类的信息需求体系相对应,是人类追求知识信息自由平等的体现。从知识(信息)的采集、加工与社会共享看,图书馆精神应包括三个层次:激励图书馆人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创新图书馆理论框架的学科精神,实现公民信息自由权利的图书馆制度精神。  相似文献   

2.
构建科技期刊的"哥本哈根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宫福满  刘勇 《编辑学报》2007,19(3):164-166
平等精神、自由精神、合作精神是"哥本哈根精神"的核心,构建科技期刊的"哥本哈根精神"对真正实现科技期刊传播科学思想、引发科学创新及推动科学进步的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编辑工作实践,从平等精神、自由精神、合作精神3个方面阐述科技期刊"哥本哈根精神"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岭南画派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广东画坛,岭南画派与广东"国画研究会"关于新旧艺术的论争,引发了关于传统中国画现代变革的思考和对西方绘画的认识,促进了中国画的变革与发展,也丰富和活跃了广东乃至全国的艺术论坛,影响深远。20世纪初广东画坛包括岭南画派在内的各种画学主张、艺术追求及艺术风格的生发与形成,都与民族危难、社会变迁、西风东渐尤其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中西之争、古今之争密切相关,由此发生的中国画的现代变革是广东画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选择。考察岭南画派绘画思想的生成要素和表征特点,将其重置于二十世纪初特定的历史文化情境中,对于探索中国画如何开始现代变革的历史建构,以及如何看待和评价这种现代变革,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岭南画派的诞生、发展过程正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画现代变革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人创造的。人创造历史总是在一定的思想文化指导下进行。本文主旨就是研究思想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体现在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两种主要精神从理论价值、历史作用以及现实意义三方面考虑,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体现人文精神,另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我国图书馆界正处在“新学”与“旧学”的激烈思想碰撞和“公益”与“私利”的剧烈观念冲突的时刻。《图书馆服务宣言》作为一份行业承诺,向社会表达了图书馆的精神与核心价值。《图书馆服务宣言》的发表具有时代意义,她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追求信息自由和民主平等,充分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的时代理念。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从明清经典爱情故事中的爱情、婚姻观念与沈复、陈芸的爱情、婚姻观念进行比较分析,进而说明沈复、陈芸在婚姻生活期间追求独立的个性、自由的生活、平等的爱情乃是他们对当时历史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与文学的交响──《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文化透视》读后严梅文学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学的发展受文化环境和文化价值的制约;文学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并始终以这一部分的联系谋求与历史精神相通。逄增玉教授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文化透视》,以历史和文化...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建筑的蓬勃发展根源于图书馆的场所功能和场所精神;阐述了图书馆作为学习和文化传承的场所的意义,以及图书馆作为具有公共领域意义的场所所体现的平等、自由、包容、促进和谐发展的场所精神;指出图书馆作为公共建筑与场所是文明与文化的物质写照,是人文精神的一种物化形式,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民主与和谐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多元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近60年来中国公共图书馆思想的历史特点与核心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图书馆思想具有普遍价值,公益、自由和平等是公共图书馆核心思想;近60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思想发展具有从工具性转向普遍服务、从有偿服务转向公益服务、从封闭服务转向开放服务、从以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等历史特点,并且在2004年前后实现了公共图书馆思想的理性复归.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和探究了古代传统文化特别是贵族意识对现代图书馆建设的影响,并指出在当今信息网络文化环境下,图书馆必须发扬科学、民主、平等的公共图书馆精神,消除贵族意识和等级差别,从而营造一个和谐、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
袁也 《现代视听》2013,(2):33-35
2013年央视春晚在一场规模浩大的网络热议中落下帷幕。这场网络互动具有狂欢性质,极大地影响了央视春晚的传播效果。其背后原因大体概括为新媒体的发展、观众对互动交流的渴望以及大众文化对庙堂文化的反抗,体现出了Web2.0时代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开放兼容、快乐创新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2.
图书与市场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的焦点:市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重合 市场是一根指挥棒,驱使着人们按照它的意志转动。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市场是什么?市场是消费,市场是需要,市场是人们的追求与欲望,市场是竞争。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对于图书,出什么、怎么出、何时出,已是编辑们关心的焦点。编辑们已脱去或失去高雅的外衣,不得不成为市场的弄潮儿。在作者看来,编辑似乎执掌着书稿的生杀予夺大权,出不出全在编辑。其实不然。这种大权,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多出于形势需要或上级意志,而现在则转为市场需要。那种对形势缺乏清醒认识或仍放不下架子的编辑,在市场面前将只能是一筹莫展。而对于作者来说,写什么、怎么写,已不是个人的事,而必须考虑的是市场需要。一些颇有才气与名气的作者自称为自由撰稿人,其实这种“自由”,只是就其追赶市场潮头与经济利益的自由而说的,写什么、怎么写,对他来说并没有多少自由的余地。 然而,作为与物质商品生产相对的精神文化生产,自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首要的表现在目的和手段与物质商品生产的不同上。精神文化生产要满足的是社会需要,而不是市场需要。市场需要与社会需要是两个概念,有其统一的一面,有其对立的一面。社会需要是指符合人类自身生存、发展要求和国家、社会、民族进步与历史  相似文献   

13.
1.怎样认识新闻自由?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自由是人在社会关系中受到保障或得到认可地按照自己利益和意志行动的权利.在不同历史时代,自由度是由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关系和阶级状况决定的.不同的阶级对自由的认识和追求不同.自由是有阶级性的,这一点连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某些资产阶级政治家都承认.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阐述广播文艺创优节目的一个发展趋势和至高追求——凸现文化、弘扬文化、创新文化。文艺是一种文化,又是文化传播的一个载体,通过人文化诉求、社会化视角和历划匕思维,用以折射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大文化。凸现创造文化的主体——社会活动中的人,凸现人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意识,并通过文化创新,来提升广播文艺的原创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分析阻碍科研院所发展的关键因素出发,从劳动者和主人翁两种心态分析了什么是主人翁意识,从“主人翁精神是中国社会的主流精神、培养员工主人翁精神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激发员工主人翁意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决定企业的未来”四个方面论述了树立主人翁意识的必要性;结合单位实际总结了树立主人翁意识的五个途径:一靠核心价值理念、二靠政治思想教育及人文关怀、三靠精细管理激发员工主人翁意识、四靠正确的激励机制、五靠搭建成长平台。  相似文献   

16.
第五代电影带着理想和激情走上影坛,探索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电影声音在创作观念上的突破和追求,在对文化精神的建构过程中,留下了诸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财富.声音作为电影重要表达手段不再只是辅助.在追求建构的过程中并不代表处处反传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更折射出作品对传统之下,具有高辨识度和自主意识的特色文化精神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重量     
《出版参考》2005,(26):1
细心地品读,您会发现,本期的各个栏目竟无一例外地指向了这个主题,从心灵的感悟、世故人生;到经验的智慧、思想的力度;或字里行间、或精神旨归……不是在解释历史,而是每一个书写者,无所畏惧地、坦率地表达着自己,重申那些被埋没和遗忘在历史中的自由理想与自我意志.  相似文献   

18.
贾永坤 《大观周刊》2011,(10):54-55
中国历史悠久,史籍浩如烟海,历史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人物风姿万千。我们中华民族有一部令子子孙孙为之骄傲、为之神往的历史。中国历史上每一位有责任感的、有成就的学者,都会以他们的心血凝聚起来的思想,留给后人许多有益的启示。为此,我首先想到的是杰出的思想家和进步的史学家李贽。他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思想旗帜和一代思想文化巨人,一位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大思想家。本文论述了李贽在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所作出的理论创造,以展示其在中国以及国际思想史上划时代的意义.凸显了李贽的自由精神和批判精神对于探索现代理性重建之路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一场关于图书馆精神的辩论,将平等服务的话题摆到图书馆人的面前。平等精神作为图书馆精神的核心理念,是理论家们的共识,但对平等的理解还存在着误区。本文对平等的实质内涵作了深入分析,比较了平等与公平、公正的关系,认为平等是公平的最高境界和追求,公正才是衡量社会正义的天平;图书馆的差异服务不能与不平等服务划等号,社会的差异是客观的存在,合理的差异服务符合公正原则,绝对平均主义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20.
历史的重量     
《出版参考》2005,(9):1-1
细心地品读,您会发现,本期的各个栏目竟无一例外地指向了这个主题,从心灵的感悟、世故人生;到经验的智慧、思想的力度;或字里行间、或精神旨归……不是在解释历史,而是每一个书写者,无所畏惧地、坦率地表达着自己,重申那些被埋没和遗忘在历史中的自由理想与自我意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