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体现.以2000年-2020年数据为依据,介绍了产业结构的内涵,并运用文献整理、理论研究等方法,比较分析了全国、西部地区和西部各省区市产业结构相关指标,有利于剖析西部各地区产业结构问题,以期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是由于长期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不完整,产业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本文拟从产业结构和高技术产业结构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这些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3.
文章回顾了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历程,分析了西部地区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及城镇化现状,提出了西部地区城镇化模式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魏敏  胡振华 《科研管理》2019,40(11):67-84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赋权,借助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模型,对湖南省2000-2015年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度动态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演变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前者明显快于后者,两系统时间性协调存在不均衡性;从结构功能看,两系统相互作用不明显,整体功能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从动态趋势看,两系统协调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但协调类型从城镇化滞后转变为产业结构滞后;各市协调发展度存在不均衡性,东部城市远高于中西部城市。  相似文献   

5.
周英 《未来与发展》2014,(1):97-101
农村城镇化是化解东西部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形势下,西部地区必将成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引擎。本文指出在城镇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西部地区面临着产业结构、城市空间分布不合理,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步伐和效率,并提出化解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地区的环境-贫困与产业结构退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树民  张世秋 《预测》2005,24(1):14-18
环境与贫困问题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导致中国西部地区形成典型的环境-贫困现象。由于有许多复杂的因素在它们之间发挥着作用,所以,贫困与环境的联系不能被简单认定为一维的因果关系。本文从产业结构退化的角度探析西部环境与贫困问题的关系,得出产业结构退化加剧环境与贫困矛盾关系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通过制度创新冲破环境与贫困的恶性循环以及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测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演进系统评测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的测度方法.通过对三峡库区1997-2005年度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协调度的实证分析发现,三峡库区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度演进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在三个不同时段显示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对甘肃省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构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省2000—2012年的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进行计算,并根据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其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近10年来,甘肃省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处于失调状态,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着重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难中之难。近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连续下降:1996年比1995年增长了9%,1997年比1996年增长了4.6%,年增长率下降了4.4%;1998年比1997年增长了4.3%,年增长率下降了0.3%;1999年比1998年增长了3.8%,年增长率下降了0.3%;2000年比1999年增长了2.1%,年增长率下降了1.9%。后三年平均增长率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8,(4):39-43
从城镇化视角,探讨了产业结构升级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背道而驰的原因,通过理论模型刻画了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逻辑关系,并采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加以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及其两个维度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存在时滞效应,城镇化水平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城镇化水平是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核心作用机制,滞后的城镇化水平成为使得产业结构升级难以发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了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耦合的复合系统,将区域人才结构优化的4个时序环节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两个导向维度耦合对接提取复合系统序参量,形成协调适配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功效函数法进行测算。以全国30个省市区域(除西藏外)为样本进行了协调适配度的实际测评,结果表明,各省市的协调适配度共可分为四种类型,且协调适配等级并不高。针对不同协调适配类型,对各省市提出未来改进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河西走廊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层次低及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导致了河西走廊经济发展粗放扩张,制约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河西走廊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相互制约机制,论述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加速城市化的互动关系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调二者相互促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信息化、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是否相互影响的问题,基于我国2005—2016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以此来研究信息化、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三者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化、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各自都存在较强的惯性;信息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且任何一方对另一方的影响都具有持久性;信息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持久的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升级对信息化的促进作用并不持久;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持久的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城市规模的再认识——兼论西部地区的城市化道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洋 《软科学》2001,15(3):71-74
本文从如何科学认识城市规模作为切入点,提出新时期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应该建立区域观念,因地制宜,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健康、有序地发展。在些基础上,探讨了适合西部地区区情的西部城市化道路是:以中小城市为重点,加强完善现有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培育和增加二级中心城市功能,同时发展小城镇,逐步形成开放协调的西部城镇体系,以加快西部城市化步伐。  相似文献   

15.
辽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业结构性矛盾一直是困扰辽宁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经过30年的结构调整,辽宁产业结构演进呈现"三产化"趋势,但就业结构"非农化"进程缓慢,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比较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十分突出的矛盾.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应兼顾"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两个目标,提高结构变动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的联动发展是提高中国城镇化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城镇化建设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基于广东省东莞和中山两市共56个专业镇2006-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专业镇产业结构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专业镇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会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并且专业镇的生存期越长,其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对城镇化水平提高效果越大.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标准及其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时空规律,基于协同论的观点指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评判标准并构建了二者之间的协调度模型。模型分为功效函数、协调度函数和序参量体系,其中序参量的选取及其上下限的确定是模型能正确应用的关键。应用此模型,以江苏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该协调标准和模型意义明确、应用简单,能有效判别区域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的不同发展层次,对于协调区域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西部地区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杨  彭怡 《软科学》2003,17(6):73-76
本文在分析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化对农业产业化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要从根本上实现农业产业化、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只有尽快转移目前农村过多的剩余劳动力,而城市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最后,文章对近期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