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艺术的传统手工技艺一直被奉为需要我们固守的一片圣地,但在现代社会,民间艺术遭遇机械工艺、电子技术等现代技术变革的冲击已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社会上乃至学术界悲鸣之声不绝于耳,大都倾向于以消极的态度看待民间艺术中的新技术运用。但是,如果从民间艺人的生活状态及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来理解的话,可以看到民间艺术的机器生产是具有两面性的,在被否定的另一面,机器生产的挂门钱与手工生产的挂门钱同样被社会所接受;并且,在被市场淘汰的浪潮中,仍然坚守挂门钱手工技艺的民间艺人,其目的从为了生计手段转向于为了艺术传承。也就是说,一直被研究者作为研究对象的民间艺人,今天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原来是个艺术创造者――这就是民间艺术的"艺术"再发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台湾地区传统戏曲艺师的技艺传承与保护作了详细的分析;尤其是对"重要民族艺术师"的遴选、审议、获奖、传承制度,以及"民间艺术保存传习计划"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舟山地理位置独特,山海风光秀丽,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孕育了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木帆船制作技艺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舟山面临大海,渔场广阔,渔业生产发达,而渔船又是海洋渔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从公元2000多年前的黄帝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技术冲击下,处于相对封闭的乡村民间艺术被推入一个与现代对话的开放空间中,自身发展面临挑战。数字技术与乡村民间艺术存在着互补、共融、交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数字技术端口与民间艺术内容、数字技术形态与民间艺术形态、技术运算逻辑与民间艺术思维等方面。但数字技术介入乡村民间艺术在创作方式的观念、物质材料的载体、传播渠道的空间上存在阈限性,使其处在模式过渡与探索的式微状态。那么,在数字技术环境下,乡村民间艺术应以短视频平台为记录与传播空间、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创造性的表现空间、以“游戏”生态为沉浸体验空间,形成“传播-表现-体验”的关联域,不断在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中与现代对话,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从而让乡村民间艺术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上杭客家木偶戏的地位、流传和特征,以及上杭县图书馆为抢救客家木偶戏所做的系列工作,旨在探究公共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6.
正王宏民,男,汉族,1968年6月生于陕西省合阳县黑池镇北黑池村,出身线戏世家。现为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团长,中国木偶皮影学会理事。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合阳提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曾任渭南市一届、二届政协委员,连任五届合阳县人大常委会委员至今。其祖父王忠绪是著名线戏艺人,王宏民在继承家传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借鉴其它剧种的表演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敲、  相似文献   

7.
张哲 《档案管理》2023,(2):100-101+104
本文基于“元宇宙”情境,分析了在此背景下民间艺术档案叙事策略在叙事理念、叙事逻辑、叙事维度、叙事体验的优化机遇,从技术、资源、逻辑三个方面建立了民间艺术档案叙事策略的优化架构,并从叙事逻辑、叙事起点、叙事维度、叙事引导、叙事体验等五个方面探讨应用路径,以期通过新一代的数字技术促进民间艺术档案资源的叙事性开发利用,从而更好的展现出民间艺术独特的艺术审美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艺术长河中,皮影戏始终以其独特的形式展现和丰富着民间艺术,白色幕布上所透出的皮影倩影色彩斑斓、生动有趣,深受人们的喜欢。代表江南皮影戏的海宁皮影,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从影人造型制作、操纵表演技艺到声腔和伴奏的乐器,涉及民  相似文献   

9.
杂技、木偶戏、皮影戏与戏曲、曲艺同属于表演艺术范畴,且均可以"中国"、"传统"、"民族"为前缀(限定语),具备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质,理应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占一席之地.2009年4月问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二版)中,杂技、木偶戏、皮影戏第一次以与其他学科平等的庄重姿态进入到能够代表国家形象的百科全书之中,使<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更具"中国特色".与此同时,"二版"中的杂技、木偶戏、皮影戏内容因其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可成为三学科的学科定位与学科建设的镜鉴.  相似文献   

10.
雷军 《今传媒》2023,(3):113-115
高校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相关政策的宣传者、优秀典型的塑造者、先进经验的传播者。本文以乡村文化振兴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研究背景,总结了高校在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开展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并以《民间艺术与设计》一书为例,阐述了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有机融合的策略,总结了利用设计创新传承并发扬民间艺术、为我国乡村文化振兴事业贡献高校力量的方法论,旨在为推动我国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在我十多岁的时候,舟山(定海)的一班布袋木偶戏表演团来村里表演,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木偶戏。我看见精美的木偶在小小的戏台上灵活地舞动,加上叮叮咣咣的配乐、依依呀呀的配唱,气氛热闹极了,顿时就被  相似文献   

12.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白族历史文化的深厚沉淀,对其进行建档保护有利于保存民族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论文阐释了银器非遗档案的内涵外延与银器锻制技艺建档保护在加快民族记忆构建、实现优秀文化传承、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现实意义,分析建档工作中存在的专项建档标准缺失、建档主体一元化、档案资源零散化以及欠缺标准化管理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建档思路与建档实施路径。研究从专项建档标准的制定、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档案资源整合、数字化建档等方面提出了银器锻制技艺建档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3.
陈麦 《群文论苑》2001,(1):42-42
金山农民画,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奇葩。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民间艺术创造在民间、流传在民间。农民画的发生和繁荣都与地区文化和风俗生活密切相关。作为当代发展的一种民间艺术形态,它与公众生活共生共存。金山农民画是在市郊特定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里繁荣发展起来的。它师承传统而又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4.
我常喜欢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如剪纸、木版年画、玩具刺绣等。对我来说,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是一个宝库,一有机会我就会把这些民间艺术的元素、形象和语言投入到图画书的人创作中去。我以前也创作过一些童书和插画,如《一闪一闪的兔子灯》《地球的一天》《打灯笼》等,这些图画书中均用到了民间艺术的元素与绘画语言。不难看出,民间艺术是非常美的,它不仅具有原始的美,童趣的美,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美。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2012,(9):239
邱月英,葵花籽皮工艺画创始人,女,1954年生,黑龙江省大庆人。国家工艺画制作高级技师;民间工艺制作二级技师;中国民间艺术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民间艺术协会会员;大庆市文联民间艺术协会会员;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民间艺术协会副主席;三江剪纸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三江地区民间艺术专家组成员。所创作的作品,曾在黑龙江省民间艺术协会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民间艺术博览会上获新人新作奖、艺术创新奖、银奖;在"哈洽会"展上获最佳创意设计铜奖,在黑龙江旅游商品成果展示设计大赛上获铜奖和最佳设计奖。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各地都越来越重视对本地民族民间艺术的挖掘、传播,努力促使其良性发展,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广西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省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本文从广西的民族民间艺术的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当前广西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播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广西民族民间艺术传播策略的五个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民居文化、旅游文化、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等方面论述了海南地方文献对海南地方文化的影响,阐述了地方文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非遗建档是活态的非遗资源得以固化保存的有效方式。当前的非遗建档工作普遍在规范性、全面性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通过整理鲜活案例,引发档案工作者对非遗建档工作的关注与思考。贝叶经制作技艺于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该技艺建档工作为例,在对该技艺建档工作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拓展收集渠道、规范整理环节、加强资源挖掘、重视档案部门地位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周蓉 《档案管理》2022,(6):108-109
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类档案是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文献分析方法,从文献与统计两个方面,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三个大类,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民间艺术类档案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涉及广,主体多;整体弱,有差异;档案化,不到位;资源薄,服务软;有规制,欠细化的结论。解决之道,应在档案主管部门主动作为,承担起档案管理的主体责任;依法行事,抓住档案化管理这个纲;在数字资源建设中,量力而行;在服务中,运用数字技术建设共享平台;对相关法规、规章、规范进行系统性的修改完善与细化等方面花气力,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张磊 《出版广角》2019,(4):42-44
媒介已成为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基本构成要素,新媒体技术发展促进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审美经验的现代转换,使传统民间艺术主动回应媒介文化力量的召唤,转型为媒介景观化的民间艺术,演变为文化消费品或审美欣赏的对象。文章重点论述媒介化社会,传统民间艺术现代转向的历史逻辑以及跨媒介创作与传播的实践探索,并在此过程中提出建构现代民间艺术审美话语体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