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月23日下午,上海市档案学会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办"东方讲坛"档案馆举办点第36场讲座,邀请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葛剑雄教授作"青藏铁路与青藏文化"专题报告。报告会上,葛剑雄教授从青藏高原交通的历史和现状、青藏铁路建设的必要性、青藏铁路的影响和前景等方面对青藏铁路的开通和青藏文化的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了详实的介绍。市档案学会部分会员、市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学员、社会热心听众近300人参加了本次讲座。(田强)  相似文献   

2.
辛楠 《新闻界》2014,(1):17-22
媒介环境学派以研究媒介、文化和社会的关系而闻名,但也饱受技术决定论的质疑。在"媒介意识形态"理论中,波兹曼厘清了媒介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既强调媒介技术在社会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深深表达了技术研究中所饱含的人文关怀。本文从媒介的偏向性、媒介的隐蔽性、作为整体生态环境的媒介以及对技术决定论误解的澄清中对该理论进行解读,以期更客观地认识媒介与技术对于当代文化的影响方式,并为我国媒介文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艽野"是青藏高原的古称,指今青藏高原东部,即今川、青、滇、藏四个省(自治区)相交界的区域。艽野东南素有"民族摇篮"之称。在这里,各氏族部落迁徙、定居、联姻、繁衍,发生贸易、战争和宗教行为,经过千百年的基因采借与文化交汇,演变出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纳西族等境内外民族。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不仅因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与地理位置,更因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里既有中原农业文化与边疆草原文化之间的抗争与交流,  相似文献   

4.
宋代以来,苏州地区流传着"潮过夷亭出状元"的谶语,并屡有应验。但两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状元辈出是苏州地区科举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与苏州地区历史上长期构建的文化氛围、家族文化传统、家庭教育等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生态学中的种间关系理论,用"偏害共生"观点来解释文化创意产业中艺术家、企业之间所存在的冲突关系,并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例,通过相关数据分析了一些创意阶层、艺术创作工作者迁出798艺术区的原因,最后说明这种"偏害作用"在文化产业园区内并不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墨子生活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非乐"之说产生的缘由及学说自身的辩证意义与逻辑运用,并结合现代生活中对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关系的把握,提出了既要"为乐"也要有"非乐"的辩证观点。  相似文献   

7.
"神圣空间"的理论建构始于"神圣/世俗"这一对概念的辩证关系,伊利亚德在理论上阐述了空间如何在宗教学视域下成为意义生成、感知生成、社会关系生成的非中立性载体。随着宗教学的发展,"神圣空间"更为全面的理论框架逐渐形成,并具体由建构、功能与编码三个部分组成,由此揭示了"神圣空间"的固定性与延展性并存、与外部因素"共谋"以及与文化世界充分互动的倾向。基于此框架,作为富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神圣空间的祠堂,其建构、功能与编码却彰显出西方神圣空间所不具备的"不纯粹性",它与世俗空间、自然空间、文化空间存在更为交融、互嵌的关系,这也折射出东西方宗教文化思维的潜在张力。  相似文献   

8.
王妍妍 《今传媒》2012,(12):114-115
在视觉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应对这种冲击,纸质媒体纷纷进入"读图时代",以大幅图片吸引受众,缓解日渐式微的压力。然而消费时代和视觉文化彼此呼应、来势汹涌,关于"图像将取代文字"的说法也甚嚣尘上。本文将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下,对纸质媒体的"图文"关系进行探析,说明二者的关系是彼此补充、相得益彰的,并不存在谁替代谁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水文化是人与水共生关系中建立起的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物质、行为、制度成果的总和。水文化反映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与水环境相辅相成,形成水文化的生态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福建水资源丰富多样,福建人与水关系密切,"以船为舟,以楫为马"、"浮家泛宅"拜妈祖,敬"龙王",形成以水为本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等水文化生态特征,福建人从生存基础、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等方面重视水的功能价值和水的生命意义,福建"水文化"的生态性既是传统的传承,又是未来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刘荃 《传媒观察》2011,(4):38-39
"网络豪放女"和"XX门"是近几年来广受关注的网络文化现象,其表征都是对性别形象尤其是女性性形象的暴露与消费。这些性信息不仅存在于网络中,而且会渗透进传统媒介并迅速传播,成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网络豪放女"与"XX门"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9月12日,"中国古代名人与中国文化精神"文化沙龙暨《中华名人传丛书》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之文化精神的传承,时常表现在历代名人的具体人生上,因此,研究中国古代名人与中国文化精神的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文化沙龙以今年上半年热议的一段网络视频"杜甫很忙"开场,引出了今天我们该以何种心态,何种方式对待中国古代名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暴走漫画”的传播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互联网上一个个性鲜明的文化现象,"暴走漫画"展现出许多与众不同的传播特征。本文从媒介与文化的关系视角入手,对"暴走漫画"幽默作品的文本特征、生产与传播机制和文化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的传播学解析。认为"暴走漫画"已经呈现出较为典型的后现代文化特征,同时指出"暴走漫画"可能影响未成年受众群体成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兰台世界》2019,(Z1):22-23
<正>青海省地处祖国西北,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有"三江源"之美誉[1]。青海文化博大精深,发扬和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是青海省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使命,尤其是青海省图书馆,自2007年承担了青海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的任务,通过十年的建设,形成了总量丰富、涵盖面广、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储备,但是一直没有平台向公众展示。青海"文化随拍"特色应用系统面向青海文化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和整体性,覆盖青  相似文献   

14.
“山寨文化”的发展及前景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阐释了"山寨文化"存在、发展的合理性,并对"山寨文化"的发展前景作了思考。文章认为,仇视和打压不是解决之道,对"山寨文化"加以合理引导,顺其自然发展才是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同为批判学派的文化研究和传播政治经济学,承袭了"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思辨哲学衣钵和解释性的学术传统,并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双方因研究取向、理论框架、核心关注点等方面的差异,存在多次交锋。围绕"积极的受众"对"文化帝国主义"是否具有能动且有效的抵抗这一问题,双方曾展开多次批判与反批判。本文对双方论争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评析,认为莫利等对受众影响积极性的肯定,及其对受众研究的视角从国内到国际的转向具有进步意义;但席勒的"文化帝国主义"虽生发于冷战土壤但仍未过时,且较"积极受众论"而言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与更强的现实解释力,并在新媒体语境下得到了凸显和进一步印证。  相似文献   

16.
正"文化:资源与产业"文库隶属国家"211工程"三期项目"中华民族文化保护、创意与数字化工程",由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黄永林教授担任总主编,现已出版14种,400余万字。文库内容涉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出版文化与产业研究、民俗文化与创意产业研究等多个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该文库的出版对我国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改革与发展将起到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文化"走出去"已提升为国家战略。文化究竟该如何"走出去",文化"走出去"应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文化"走出去"该向何处转型,这是文化"走出去"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走出去"的模式1."注资"模式文化"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要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去运作,按照市场的需要去开发、生产,精心选择文化产品的内容、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出版"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各大出版集团,出版社、文化机构和版权代理机构等都积极发展与规划.我国出版业在版权贸易、实物出口,印刷出口、文化服务贸易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出版行业"走出去"下一步发展有待深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广西老乡会"微信群里的少数民族成员的微信群互动和微信朋友圈使用的虚拟民族志考究,发现少数民族成员的微信"朋友圈"普遍存在"身份隐匿"现象,影射少数民族大都面临的文化融合和民族认同的问题和危机。结合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的质化研究方法,探究少数民族的乡土性、现代性与"身份隐匿"之间的关系,由此对"身份隐匿"做出解释性推论,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妈祖崇拜原属宋代流传于莆仙地区的地方性民间信仰,随着该信仰的逐渐发展和信徒数目不断扩大,中华大传统开始对其产生影响,并从中添加了许多儒家思想和观念。但由于各种不同原因,现今的妈祖信仰形成了独特的传播体系和祭祀传统,自为一派,并在全球化趋势下,成为世界华人区的宗教信仰,被专家称为"妈祖文化"。和Robert Redfield的大传统与小传统观念相比较,这种发展有其独特之处。本文将尝试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妈祖信仰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之关系;然后列举一些具体例子来阐述妈祖信仰体系的独特性:如妈祖分身,功能不断增多,每年的香火传送或交换等;最后将分析R的大传统与小传统概念为何不尽适用于阐述妈祖信仰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