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在 《文化交流》2008,(4):44-47
2007年10月末,新加坡的友人郑苏到杭州出席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徐霞客的学术研讨会,向我提出能否一同去看看他从未到过的中国农村。我说好,那就择定到邻近的临安市农村去吧。临安是一个山区,欲去的属于天  相似文献   

2.
皇家粮仓品厅堂版《牡丹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昆剧团朋友告诉我,他要跟汪世瑜到北京去搞一个厅堂版的《牡丹亭》。有"中国巾生魁首"之称的汪世瑜,前些年帮白先勇先生搞出过青春版《牡丹亭》,海内外极其轰动,因此我对这个厅堂版的《牡丹亭》也抱有很大的期待。后来趁到北京参加萧军诞辰百年纪念活动之机,我便前往剧场,一饱厅堂版《牡丹亭》眼福。  相似文献   

3.
门文元,原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团长、国家 一级编导。在长达50多年的舞蹈艺术生涯中,曾创作了百余部舞蹈作品,其中获世纪经典奖一部,文华大奖2部,文华新剧目奖6部,“五个一工程奖”4部,解放军文艺大奖3部。代表作有:舞蹈《金山战鼓》,系列舞蹈《月牙五更》,婚俗系列舞蹈《土里巴人》,舞蹈诗剧《黄河水长流》和舞剧《阿炳》等。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于平说:“门文元是我国90年代最重要的舞剧编导,在中国当代舞剧50年的历程中,李仲林、李承祥、舒巧和门文元是绕不开的四大名家。”最近,门文元“舞”梦到徽州,应邀出任微州风情系列舞蹈《无梦到徽州》的总编导,让我们有机会走进这位享誉全国的舞蹈艺术大家的舞蹈世界,倾听他的“将舞蹈进行到底”的心声。  相似文献   

4.
宁波见闻     
李莎 《对外大传播》2001,(10):24-25
我曾经在不同的季节去过4次浙江省。8年前我在浙江的一个小村庄与当地人起度过了春节。以后在1985、1993和1999年我又去了杭州,每次都发现这个江南城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以前从来没有去过宁波,尽管从杭州到宁波走高速公路开车只需1个半小时。  相似文献   

5.
一位老人在写自传,已写了100余万字。那天晚上,在这位长者素朴的杭州寓所里,我只看了他的部分章节,就被深深感动了。这是一个人的经历,但绝对不是芸芸众生的寻常故事。在他那风起云涌、跌宕起伏的命运交响曲中,有风雷激昂的时代强音,也有悠扬的民族文化乐章。他创作的《国际反侵略进行曲》被国际反侵略协会定为会歌,曾唱响全球;他的经典之作《采茶舞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地区风格的优秀音乐教材”,至今盛唱不衰。他不仅仅是音乐家,更是教育家,他推崇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道尔顿制”,并一生致力于实践……这位长者便是周大风,…  相似文献   

6.
正没能面见沈宏非先生本人,是件遗憾的事。最近他在微信上说,老跑杭州。是的,微信神交一月不到,已两次"见"他出没在沪杭一线。看沈宏非的微信,如阅他的《写食主义》,然而更近人间烟火。前几天,他又过杭州跑上海去了。过杭州当然是要吃那么一两顿的,在去吃的路上,他会信手拍些杭州的事物,比如北山路10号门前西湖边的那两棵梧桐树,雪天里的梧桐树,阴雨天里的梧桐树。于是,他的吃饭路程便有了同景记录般的仪式感——当然,这是我们  相似文献   

7.
正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余光中:《当我死时》"西湖的美是永恒的"余光中先生和杭州渊源颇深。他对西湖情有独钟,多次来到杭州,还跟妻子一起来"寻根"。2011年春,他在杭州接受了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客座教授的聘书,从此成为了一位"浙大人"。次年金秋,他在夫人的陪同下来杭州,参加了2012西湖国际诗会。诗友们  相似文献   

8.
邂逅汪丁丁     
成放  David 《文化交流》2006,(4):29-31
居住地域看来遥不可及,谁想到说见面就在眼前——今春邂逅汪丁丁教授,原是出于意外。汪丁丁是我心仪已久的一位著名学者、经济学家。大约五六年前,他写过一篇《九上知味观》的文章,我读后觉得颇多见地,很是精彩,便一直剪下保留着。一位学界名人写杭州的一家百年名店,相映成趣,非常难得,而且写的不是偶然去一二次的浮光掠影,竟是去了九次才成文,足见其情有独钟。由于这篇文章当时只发表在一家企业报上,读者面不广,当我于2001年到《文化交流》杂志任职时,便推荐了这篇文章,发表在我们经手的新一期杂志上,引起良好反响,为杂志添了彩,有行家问及…  相似文献   

9.
正前几天,去了趟傅伯星先生家,主要为了送一张摄影师肖全给他拍的照片。去年夏天,肖全来杭州拍200个杭州人,特意跑到了傅伯星家,“我请他转身坐在自己的画作面前,他的身体一半在南宋,一半在杂乱的书桌前,盯着我的镜头抿嘴一笑。南宋的遗风就在眼前。”肖全当时这样说。重画南宋西湖三十景一些老杭州应该知道傅伯星的名字。上世纪80年代,傅伯星还在《浙江  相似文献   

10.
又到江南赏梅时.说到赏梅,杭州孤山的梅花特别出名. 梅不是特别难栽种的植物,因而天下梅花盛开之地多了去了.为什么说杭州孤山的梅花特别出名呢?因为有诗、有故事.这当中,首屈一指的当然是北宋林逋(林和靖)"梅妻鹤子"的故事,还有他的诗《山园小梅二首》.  相似文献   

11.
正认识多米尼克,是在杭州电视台经济频道一档节目《杨莅分享会》上。这位29岁的奥地利青年,用不太纯正的普通话与现场观众交流,分享的题目是他以前制作的短视频——《谢谢杭州》。"对于我来说,毕业之后选择杭州,是在正确的时间来到了正确的地方。"在多米尼克的眼里,他踏足过的中国大都市,大都千城一面,惟独山水杭州有繁华而闹腾的一面,也有温润而安逸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刘琴华 《文化交流》2016,(11):28-30
2016年8月18日,由宁波市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创排的多媒体现代舞剧《霸王别姬》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首演,这是继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音乐剧《告诉海》、景观剧《宁波的故事》之后,宁波市歌舞剧院的又一力作。舞剧首次尝试“创作在国外、制作在国内、市场在海外”模式的多媒体现代舞剧创制。  相似文献   

13.
恩师潘天寿1947年辞去国立艺专校长职务,卸下重担,尔后便专心作画。他于1948年戊子所作的《松鹰》《诵经僧》《归友晤谈图》《烟雨蛙声》《观鱼图》《柏园图》等都成为精品。这年年底,我到“望吴山楼”看望老师,他高兴地拿出这些近作给我欣赏,并一一作了指点,使我痴迷地度过了大半天。时隔十年后的1958年,我在杭州收藏到的这幅《竹石幽兰图》,就是恩师这年秋凉时所作。这幅四尺对开的狭长之画,竹竿以右下角根部直上到顶,以挺秀之笔出之;竹叶浓淡偃仰,疏密精当有致,姿态生动,如临清风而舒展摇曳;左下部用粗笔重墨画带斜方形之石,并用焦墨点苔…  相似文献   

14.
前几年,中国首部三维武侠动画系列剧《秦时明月》出映,它以唯美的中国风、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而广受观众喜爱。迄今,该剧已被翻译成7种语言,发行至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荣获国内外60余个奖项。在第九届杭州中国国际动漫节来临之际,笔者相约《秦时明月》的总导演、总制片、总编剧,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乐平,听他畅谈《秦时明月》的前世今生及他对中国民族动画的期许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我有一个学生叫威廉,是个黑人学生,很有礼貌,也很聪明,一年前选过我的逻辑课,可上了几节就不来了。后来他说他爸爸死了,所以缺了很多课。我谅解了他。威廉依然缺课,一直缺到期末考试。他请我不要给他不及格,给他一个"课目未结业"。他说他的部队要到前线去打仗了,因为他是现役军人。我一听立刻同意。这天,我突然接到军人驻校办公室的电话。一个军人问我:"为什么威廉一年前的课到现在都没有结业?"我说:"威廉到前线去啦。"那边立刻提高了嗓门:"他到什么前线?他撒谎。他知道在他读书期间,部队不送他去前线!"我一听很生气,立刻给了他一个不及格,送到成绩部去了。没想到,部队三番五次打电  相似文献   

16.
正这是我第一次到杭州,虽然以前也曾听到和读到过很多关于杭州的故事。和我所期望的一样,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我以《中国与俄罗斯》杂志主编的身份,受邀参加了首届浙江省国际友城媒体合作传播论坛。我们的杂志创刊至今已经整整10年了。当然,在这些年里,我不止一次到中国各省游览、拜访。可是,这是我第一次到杭州,虽然以前也曾听到和读到过很多关于杭州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刚刚再次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巴金,在人们印象中是位四川籍作家,其实他也是浙江籍作家,这是巴金先生自己说的。 1982年5月,正是江南莺飞草长之时,巴金先生在写作《随想录》第三集告一段落之后,来杭州小憩。按照巴老的吩咐,我和省旅游局的同志到火车站迎接,安排巴老下榻在西泠宾馆6楼一个东南向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8月18日,由宁波市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创排的多媒体现代舞剧《霸王别姬》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首演,这是继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音乐剧《告诉海》、景观剧《宁波的故事》之后,宁波市歌舞剧院的又一力作。舞剧首次尝试"创作在国外、制作在国内、市场在海外"模式的多媒体现代舞剧  相似文献   

19.
我早在编辑《书品》杂志时,即同程千帆先生有过书信往还,只是那时还无缘面谒先生。1992年底,我在南京的一个座谈会上第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千帆先生。其后,由于工作需要,我每年都要去南京两三次,总会抽出时间专门去拜访他老人家,向他组稿并当面请教。平时则和他老人家保持电话和  相似文献   

20.
春节放假前一天,全家约定一起去书店淘书,书架上陈列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生命对我足够深情》这本书深深吸引了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连续一个多月时间,班后茶余饭后我尽情地陶醉在中国当代善于塑造中国情感的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民族史诗"《白鹿原》的作者、著名文化大家陈忠实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