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经济新常态下,土地财政问题普遍存在.作为人口和农业大省,河南的土地财政问题体现更为典型.本文从规模、结构的角度梳理了河南省土地财政发展现状,并结合未来发展趋势,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方式,系统分析了河南省土地财政形成的两个原因,即外在的财政压力与深层次的二元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2.
土地历来为中央与地方政府主要财政来源,国民政府一度将田赋税收划归地方财政。以甘肃省政府为中心的土地整理的实施,旨在稽查地籍,核实辖区土地数目,重新厘定田赋科则,以解决省府财政拮据现状,故积极推行土地陈报。本文就甘肃省政府土地陈报原因、过程及结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土地财政的概念与实质,从制度、体制、政府行为、经济及外界监督等层面分析了影响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因素,并以陕西省为例,对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越来越重,已经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问题已经十分迫切。本文分析了"土地财政"的现状、成因及其弊端,最后提出"土地财政"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预算外收入。土地财政在我国城市建设、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功不可没;但土地财政不利于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恶化了国民收入分配、抑制了民间投资、加剧了产能过剩、成为高房价的推手。要"戒掉"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渴望、推动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相顺应、合理分配土地出让收益、从源头上抑制土地财政的片面增长,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6.
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推动城市经济与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资金来源。本文以财政自主作为土地财政依赖与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关系研究的视角,基于2003-2013年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财政自主影响下的土地财政依赖抑制了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高,且土地财政依赖程度对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地域与城市类别差异性,东部地区土地财政依赖对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要小于中西部地区,土地财政依赖程度较低与财政自主性较强的城市,其土地财政依赖对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抑制作用均相对较小。因此,减少土地财政依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加以监管并且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等是避免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下降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土地财政收入是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财政体制、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存在缺陷的产物。土地财政收入在繁荣我国地方经济、推进城市化进程、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土地财政制约了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扩大了贫富差距,积累了财政与金融风险,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应该从完善体制入手,规范土地财政行为,规避风险,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十多年里,“土地财政”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因此“土地财政”的正面效应不容否定,但“土地财政”的弊端也日益凸显且难以持续.因此,地方财政收入模式急待转型.建立新的可持续的财政收入模式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实体经济,变土地财政为税收财政;完善分税制改革,改革现有地方税种;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进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在2001年国家实行税改以来,“土地财政”开始在各个地方政府盛行,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产生强烈的依赖,不加节制地施行“土地财政”,导致地方财政收入愈加单一化。通过对地方财政收支数据、相关法律及政府文件进行研究,总揽“土地财政”的影响及大致脉络,并从法律基础出发探究“土地财政”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未来发展路径。依据前述研究给出最终的法律规制建议,对于缓解“土地财政”带来的负效应给出适合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法律解决之道,本文的侧重点在于从法律角度对“土地财政”进行程序化改革规制。  相似文献   

10.
土地财政不是一个单纯的财政问题,文章基于税收征管视角,从分析土地财政的现状入手,指出土地财政容易导致房地产市场绑架地方经济、降低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会扭曲干扰市场和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土地出让收入难以持续稳定增长等问题,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相关的税收体系、改革房产税,推动不动产保有环节的税制设计,建立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完善财政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土地财政的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大陆227个地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开展实证研究后发现,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代表的财政自动稳定器能够显著抑制经济波动;土地财政在加剧了经济波动的同时还显著抑制了财政自动稳定器的有效性;土地财政对财政自动稳定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基于此,应着力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推进房地产税改革。  相似文献   

12.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在集中财权的同时下放了事权,使得地方政府预算收入减少、支付压力增大,导致其有寻找资金的需求,加之中国土地二元制度的特殊存在及中央出台的有利政策,从而使以土地出让金为主导的土地财政迅速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财政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在一些对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的城市,土地出让金的规模甚至已超过了该地税收收入成为了地方财政收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主要从土地财政的基本成因及其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的主要影响角度进行研究,并结合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对土地财政提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指出土地财政是近年中国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同时它也产生了大量的经济、社会问题。认为现有文献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分析土地财政的成因,即: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体制,中国典型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和土地征用制度。通过文献梳理,探讨进一步研究的一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税制改革后续配套措施不落实,加大了地方财政运行的压力.为解决财政困难,地方政府必然要寻求新的财政收入来源,而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为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打开方便之门.地方政府通过低价征地高价出售,获取巨额的土地出让金;低价出让工业用地来招商引资;高地价推动高房价,带动建筑物税和房地产税快速增长;利用土地抵押贷款为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等方式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虽然土地财政暂时解决了地方政府财政困难,但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地方政府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本文就解决土地财政存在的相关问题,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征地拆迁与政府土地收入之间矛盾愈发突出。地方政府在发展中,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用于公共基础建设,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使得土地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日渐提升,形成了"土地财政"现象。该现象的出现,不仅能够反映出征地制度存在的弊端,且暴露了现行财税体制不足之处,如果继续坚持土地财政,势必会造成不良影响,对地方政府发展构成危害。文章从土地财政成因入手,对土地财政存在的弊端进行批判,最后对该体制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成土地销售热潮的原因为分税制改革的内在缺陷;土地权益机制存在缺陷;地方政府出售土地获得收益;不利影响:财政收入结构脆弱与不可持续;征地问题十分突出,引发了大量经济和社会问题;房价居高不下.政府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为:实现地方政府的事权、财权对称;增加对农民的补偿;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降低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等.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土地市场的四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土地财政背景下,土地供给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组合对居民消费率、宏观杠杆率与总产出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短期视角下,使用减少土地供给的政策与宽松性利率政策的组合,可以熨平经济波动;中期视角下,使用减少土地供给的政策与稳健性财政政策的组合,可以实现提振居民消费率、降低宏观杠杆率以及促进经济增长三大政策目标;土地供给政策、财政政策而非货币政策是影响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上述分析为认识土地财政模式的运行逻辑,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完善宏观政策组合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城市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财政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分税制实施以来城市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论述了选择以房地产租税为主体构建城市财政体系的依据及可行性 ;并结合中国国情和市场化改革的总体目标 ,研究了城市财政主体财源——城市土地地租、房地产税制建设以及其分配、收入规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地方公共品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提升辖区居民福利的重要保障,也是地方政府发挥职能的重要抓手。然而,与基础设施等经济性公共品供给快速发展相比,我国教育、医疗等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远远不足。地方公共品供给结构的经济偏向,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会导致民生类公共品供给不足,进而影响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另一方面还将导致居民储蓄率升高,消费比重下降,不利于消费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土地财政作为城市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导致经济性公共品供给偏向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进行深入的逻辑分析就能发现,"土地财政"仅仅是地方政府提供公共品的主要资金来源,激励机制可能才是导致公共品供给结构失衡这一政府行为的最根本原因,因此探讨不同激励水平下土地财政对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上述理解,从政府官员及其激励出发,利用2004-2013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官员年龄、学历、任期和来源地等不同特征所引致的晋升激励差异下土地财政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财政对地方经济性公共品供给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非经济性公共品则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或没有影响。土地财政对公共品供给的作用随所在地官员特征呈现出差异,年龄较小、任期较短、学历较高和本省来源等晋升预期更强的官员辖区内,土地财政对经济性公共品供给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上述结论意味着,地方官员晋升激励在土地财政与公共品供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重构激励是优化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政府需弱化对经济增速的考核,加大民生类指标的权重,引导土地财政支出向教育、医疗等民生类公共品倾斜,从而促进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化的核心在于进城农民的市民化,而农民市民化的关键是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而公共服务又必然涉及相应的财政支出。为合理有序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必要对城市地方政府相应的财政成本进行测算。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区域划分和规模大小分别测算不同地区大中型城市各项基本公共服务的年人均财政投入,并以之推算出2014年—2020年农民市民化的地方财政成本增量、流量和总量。由于农民市民化财政成本具有动态累积性,并非一次性支付,在达到稳定状态前必然导致地方财政压力会逐年递增,为缓解资金来源问题,仅靠土地转让的一次性收入必不可取,应建立统筹人口、土地和财政政策的“人—地—财”挂钩机制,缓解城市化进程中的财政成本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