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金代中叶的文坛盟主,党怀英的诗词和书法作品在金代文坛占有重要地位,对金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党怀英的诗歌以其质朴自然的诗风、达观自适的心境,以及充满意趣的生活态度,在金代中期的文坛刮起了一股清丽自然之风。  相似文献   

2.
金代中叶文学创作倾向多崇尚魏晋文人的高情远韵,陶渊明的人格与诗歌对此时期文坛影响最大。作为金中叶文坛领袖的党怀英,其诗在诗境的营造上、审美意象的选择上以及语言风格上接受并承继了陶诗的文学风格及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关于他的籍贯,《中州集》卷三《党承旨怀英小传》(以下简称《小传》)云:“父纯睦自冯翊来,以从事郎为泰安军录事参军.卒官.妻子不能归,遂为奉符人.”《金史》卷125《党怀英传》(以下简称《本传》)同.据《金史》卷26《地理下》:“京兆府路同州,宋冯翊郡定国军节度,治冯翊.”冯诩为倚郭县,即今之陕西大荔县.党怀英《题张维中华山图》诗:“故珠散遗胄,我姓出冯翊.空闻华山名,未始见颜色.” 也肯定祖籍为冯翊的说法.《(雍正)山西通志)卷65《科目》“大定十年进士” 条有曰:“党怀英,马邑人,徙奉符.” 与  相似文献   

4.
党怀英是金朝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生于金太宗天会十一年(公元1133),奉符南城人。大定三年党怀英取东府魁,后隐居徂徕山下,自号"竹溪",大定十年后,历任城阳军判、新泰令、国史院编修、翰林修撰、待制、直学士、学士等职。泰和三年致仕,遂退隐故乡泰安,于大安二年九月十八日终老泰山。  相似文献   

5.
三晋古陶瓷,曾在中华文明中熠熠生辉。特别是金代陶瓷,长期以来历史文献对金代陶瓷的记载很少,而且实物资料也所见不多。通过对山西博物院几件现存金代瓷枕的研究,了解山西金代瓷枕的制作工艺,及山西及周边地区金代制瓷工艺的相互影响,对研究山西金代与高丽的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金代和南方南宋墓葬及其他有明确纪年的遗址中定瓷的不断发现,金代定窑瓷器的生产情况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金代定窑瓷器进行了研究,为我们研究金代文化发展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7,(11):94-100
篆书在清代的复兴,论者多关注金石学、考据学与文字学对篆书兴盛的推波助澜,少有提及篆刻创新对篆书复兴的客观作用。篆书艺术创新高潮出现在清中晚期,篆刻家们的篆刻创新是功不可没的,篆书的印化处理极大地促进了篆书的风格创新。作为"印从书出,书从印入"的成功实践者邓石如的篆书,其创新之路无疑是篆刻创新促进篆书艺术创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金代和南方南宋墓葬及其他有明确纪年的遗址中定瓷的不断发现,金代定窑瓷器的生产情况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金代定窑瓷器进行了研究,为我们研究金代文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鸟毛篆书屏风》的独特风格和装饰效果虽然早已备受学者关注,但是受客观限制,关于这扇屏风的研究目前只局限于文献资料的整理和介绍,本文从羽毛工艺技法、《鸟毛篆书屏风》篆书中表现出来的立体效果、历代文献中有关羽毛工艺的资料三个角度探讨了正仓院收藏的《鸟毛篆书屏风》,以期为大家初步了解及今后进一步研究《鸟毛篆书屏风》提供若干线索。  相似文献   

10.
篆书,相较之隶、草、真、行无疑是最早出现并且具有独立意义地位的一种书体,历经千年的沉寂,清朝成为继秦后又一个篆书兴盛时期。吴让之(1799-1870)作为清中叶继邓石如(1743-1805)之后的又一位篆书大家,地位举足轻重。通过对吴让之成熟期的篆书笔法和字法进行细致分析,以更深入地欣赏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历史上,晋代是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时期,它表现为人的自觉和文艺的自觉,而归根结底又是人的生命意识的觉醒.从王羲之与其<兰亭集序>可以看出晋人晋字晋文章的风格简淡玄远,萧散疏朗.  相似文献   

12.
赵秉文书法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秉是金代名的书法家、理论家。长期以来,由于正统观念的桎梏,对于金代书法的研究不够深入,甚至对其评价有失公允。因而,在中国书法史上,赵秉的名字,或是片言支语,或是轻描淡写,这与事实上赵氏在书法及书论方面的成就是不相符的。本拾零考全,从家世、历官、书法、书论、艺术主张及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人们对赵秉以及金代书法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文字体系,是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仰韶文化的陶文符号是汉字书法的萌芽,殷商的甲骨文,是目前见到最早的成熟书法。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隶书的出现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大发展。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草、真、行诸体兼备,俱臻完善的一代。中国汉字及其书法艺术渊远流长,是中国文化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草书思想,既有对魏晋和唐代草书的反观和思考,又有宋代历史张时代思潮听影响,加之其对草书深刻听体验和感悟,故而在中国书法理论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自出新意:草书的生命;技道两进:草书的境界;散淡闲适:草书的心态。苏轼的草书思想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5.
五代时期战乱频繁,王朝更迭,书法艺术江河日下。杨凝式书法的出现无疑为唐、宋书法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他佯狂终身,却不为六俗所左右,追求“天真烂漫”,上承晋唐意韵,下开宋代尚意书风,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党怀英为金朝中叶的学大家、坛盟主,也是名的史学家和书法家,其章和书法皆为当世第一。以高大册,主盟一世,在金代坛占有重要地位。他为官清正,为诗隐逸,为书精绝。主持刊修《辽史》,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化财富。  相似文献   

17.
元初书法家鲜于枢"复古"的书法思想有力地推动了元代"复古"书风的形成,其"复古"思想的内涵包括"崇晋"与"宗唐",而"宗唐"在鲜于枢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重点分析了其"复古"书法思想中"宗唐"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赵孟頫是赵宋近支宗室,他一生富贵,却极度痛苦。赵宋宗室的特殊出身和丰富的遭际造就了他复杂的性格,加深了他对人生的体悟,他寄情书画,才华横溢,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根据所得史料,结合赵孟頫的书画作品,试图窥探其人格特征及在他的人格特征影响下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唐代书法家李邕的郡望是江夏。两晋后期,江夏李氏逐渐成为当时江夏地区非常有影响的士族家族。通过与河东卫氏家族和琊王氏家族之间的交往,他们在书法领域取得了较大成就,不仅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也得到后世书论家的赞誉。江夏李氏在书法文化领域的文化积淀毫无疑问会影响这个家族的后裔,因此,李邕在书法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与其家族的书法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王羲之行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书法史上,行书是应用最广泛,最具艺术表现力的字体.王羲之在行书以至在书法文化方面的成就与影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学习、认知和解悟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是当前西风东渐大潮中,民族化与素质教育方面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