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闽北裸露坡地水土流失与降雨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运用坡面径流小区法研究闽北裸露坡地水土流失与降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径流量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大,拟合方程为y=-6.1447+0.5125x;降雨量是引起土壤流失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降雨量与土壤流失量的关系与土地利用方式、人为干扰、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前期降雨和下垫面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土壤流失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远比径流量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2.
该文运用坡面径流小区法研究闽北裸露坡地水土流失与降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径流量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大,拟合方程为y=-6.1447+0.5125x;降雨量是引起土壤流失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降雨量与土壤流失量的关系与土地利用方式、人为干扰、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前期降雨和下垫面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土壤流失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远比径流量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闽江上游地区的降雨分布特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水土流失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年产流量和土壤流失量的大小顺序均为对照>果园>锥栗>杉木林。对照土壤侵蚀模数超过5000t·km-2·a-1,属严重土壤侵蚀强度范围,而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侵蚀模数均小于200t·km-2·a-1,属正常侵蚀范围。因此良好的植被覆盖或具有一定植被同时采取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选取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水稻种植地(水田)和玉米种植地(旱地)两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以及不种植作物的荒地(对照)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全磷含量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1)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水田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高,全磷含量最低;旱地土壤的全氮含量最低;(2)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水田土壤的C/N、C/P、N/P均最高,且与荒地、旱地土壤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相关性分析表明,全氮随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全磷随着有机碳和全氮的增加而降低;C/N随着全磷的增加而降低,N/P随有机碳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土地如何利用自古以来就是傣族人民在与自然博弈过程中谋求生计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在现代化的滚滚洪流中,曼弄枫的土地利用方式从水稻种植逐渐过渡到橡胶种植,后又经历了政府旅游规划与开发以及如今方兴未艾的租房经济的冲击,逐渐脱离了自然生态系统,融入市场经济的运作逻辑当中.村民的日常生活也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映射出生...  相似文献   

6.
论湖南省土地资源特征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经济发展应立足于准确了解湖南省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根据省内不同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地制定用地政策,即坚持整体开发、综合治理、合理利用的发展战略;充分挖掘现有土地利用潜力,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率;加强土地管理法的宣传教育,化国土资源监督执法检查,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的法律机制,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争取取得最佳的土地利用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以川中丘陵区石灰性碱性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了林地、旱地、水田和撂荒地土壤腐殖质组成和性质,并探讨土壤腐殖质与土壤全氮含量关系.结果表明:(1)表层和亚表层土壤腐殖质含量均为林地最高,其次为旱地、水田、撂荒地.根据我国土壤肥力分级标准,林地、水田、旱地表层(L1)土壤腐殖质含量中等,撂荒地含量偏低;(2)四种土地利用方式表层和亚表层(L2)土壤腐殖质组成中,均以胡敏素碳相对数量最高,除水田亚表层土壤胡敏酸碳含量高于富里酸碳含量外,其他三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富里酸碳的相对数量均高于胡敏酸碳相对数量;(3)四种土地利用方式表层土壤H/F值均小于1,表明川中丘陵区碱性紫色土为富里酸型土壤.四种土地利用方式表层土壤的腐殖化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旱地>林地>水田>撂荒地.同种利用方式下,旱地、撂荒地表层和亚表层土壤腐殖质腐殖化程度无显著差异.水田、林地亚表层土壤腐殖质腐殖化程度均高于亚表层;(4)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 899、0. 790、0. 682、0. 909,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论述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基本原则,及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提出了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整理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土地科学合理的整理,保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来持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途径,土地整理成就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11.
谈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水土流失中的应用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LS是现代地理科学与空间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地学领域十分重要的一门分析和应用工具,水土流失是地学与生态学领域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对空间信息的依赖性很强.本文介绍了GIS的概况,就水土流失的学科特点论述了适于GIS应用的若干领域,并对今后GIS在水土流失学科中的可能应用领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环境与农业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防止水土资源的损失与破坏,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对于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改良生态环境起重要作用,它是环境与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开发利用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的地上咸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开展了不同灌溉周期试验.在流动风沙土和荒漠林土两种类型的土壤上,各设计5d、10d、15d、30d 4个灌溉周期,灌溉水均为28 g/L的地下水,灌水定额相同,均为1250 m3/hm2,研究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灌溉周期对土壤水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周期的增长,土壤水分明显减少;不同的灌溉周期,灌溉周期短的样地表层土壤电导率高于其它样地,但土体中层电导率低于其它样地,原因是较多的灌水把盐分向下层淋洗.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水土流失在农业生产,水利工程,洪涝灾害和生态环境待城的危害,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生态工程建设和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以及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15.
压实非饱和土的模量与含水率关系分析(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客观可靠地评价实际工程中路基压实土的工程性能,在路基填筑设计时考虑了道路实际服务期内气候变化对路基压实土性能的影响. 鉴于含水率测试方法简单且应用广泛,直接采用含水率代替吸力寻求压实非饱和土模量和含水率之间的联系. 采用非饱和土三轴仪对不同初始压实含水率和经历干湿过程后不同含水率土样进行常含水率三轴试验,分析了含水率和围压等对土体模量的影响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 土体含水率的增加会引起非饱和压实土体模量的降低,且在试验含水率范围内非饱和压实土体模量随含水率呈指数规律变化; 土体模量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加,但含水率对模量的影响较围压对模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该研究可为服务期内非饱和压实路基土的性能变化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日据的五十年间,虽然闽台之间的教育往来并不活跃,但相互之间的教育联系却是客观存在的,台湾籍民在接受教育,台湾少学生赴福建学习,台湾学生在福建的爱国活动,福建学校师生赴台湾学习和工作等,都证明相对隔离的状态并不能彻底闽台两地的教育联系。  相似文献   

17.
利用遥感影像解译1995、2004、2012年3期的水土流失图,分析诏安县的水土流失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并以行政村为单元对其1995年以来水土流失的总体态势做出评估.研究认为,1995年以来诏安县水土流失面积持续下降,但下降趋势趋缓;水土流失总体态势改善明显,但中东部地区水土流失有所加重.  相似文献   

18.
土壤含水量对浑水入渗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含水量对浑水入渗能力产生明显影响,土壤含水量由小变大,浑水入渗能力减小;3个入渗参数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浑水入渗及引洪补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