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新世纪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上质量求规模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积极改进我校德育工作方法和模式,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德育管理上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在德育管理中,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学校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细微工作着手,充分发挥每一个教育、教学、管理环节的育人功能,让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而提高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学校管理中有不少事看似小事却需要“小题大做”,而有些大事却应“大题小做”。什么样的事需要“小题大做”呢?试举几例:1.学生中违反学校常规的事。在学校里,学生违反学校常规的事是屡见不鲜的。诸如迟到、旷课、随意外出、乱扔废纸、乱扔果皮果核、乱倒饭菜、随地吐痰、胡写乱画、追跑打闹、高声喧哗、打饭加塞儿等,的确都是一些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似乎不值得深究,但这些小事却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对这些小事如果放任不管,学生则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健康发展。有人说得好:“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  相似文献   

3.
随着学校“一体化”管理、管理重心下移理念的不断深入,结合附小南校“五jing”的育人思想,信息技术学科部努力探索新的管理规律,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推进学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谱写了管理育人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姚星钢 《上海教育》2005,(2A):37-38
在学校管理中人们常说校长要学会“抓大放小”,即抓住学校中的大事、要事来实施管理,或说抓住学校的中心工作和某阶段中突出的工作及重点的活动进行管理。而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学校管理不仅需要校长会“抓大放小”,更需要校长能够做到“抓大管小”,既要抓住学校的工作重点,也要充分关注一些所谓的小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是朴素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5.
学校的德育管理所关注的更多时候是一些具体的琐碎的小事情,甚至是鸡毛蒜皮的事。但学校德育管理却没有“小事情”,只有从宏观着眼,从小事人手,才能奏出学校大德育的和谐乐章。山东省枣庄市中区实验小学在德育管理中专注于做好各种德育“小事情”,专心于校内外一切德育场所的每一个“小角落”,用心于一切德育活动的“小事件”上,细心于一切德育行为的“小环节”中,全方位推进德育工作精细化,不断构建德育管理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吴兴平 《江苏教育》2006,(6A):18-19
校长管理学校,不像机关官员的行政管理那样层级森严、程序严谨,也不像企业老总的经营管理那样运筹帷幄、精打细算。校长管理学校的终极目标不是完成指标任务,也不是批量生产标准件,而是育人。育人,是校长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里的人,主要是指教师、学生。作为被管理,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凡是知书达理之人,他们往往不需要太多的“管”;同时,他们又是学校的主人,也是管理,既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又要进行自我管理,他们应该在“不管”的状态下自觉、自由、自主地成长。育人,不是靠权威而是靠智慧。作为校长,存“管”与“不管”之间的开阔地上,  相似文献   

7.
《天津教育》2008,(12):19-19
近几年,精细管理在一些地方喊得越来越响,从学校、年级、部门到岗位、教师、学生,各种各样的管理细则纷纷见诸媒体。可“精细”管理的结果呢?有的学校是工作效率、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有的学校则是怨声载道,学校工作也不见起色。  相似文献   

8.
论学校管理的教育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作为一门“道德技术”在学校教育的领域中应该发挥育人的教育性功能,但是管理的内在追求与教育的内在追求在本质上有发生抵牾的可能。因此,应该在学校管理的全过程中融入教育关怀,以使“教育的管理”发挥“管理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山东省乳山市实验中学围绕“打造管理名校,争做质量强校,创人民满意学校”的目标,着力推进精细化管理,有力提升了办学满意度。一、推进精细管理,提升办学水平.1.打造精品校园,优化育人环境一是抓实日常管理,建设优美校园。坚持“校园无死角,瞬间也美丽”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不断创新办出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厦门旅游职业中专学校,是福建省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现设有旅游、财经、商务、空乘等七大类12个专业,在校生有2000余人。近几年,学校不断更新办学观念,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具有特色的办学之路。一、突出人格塑造,形成学校育人特色塑造健全的人格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厦门旅校始终把这一主题摆在工作首位。为了避免德育工作的假、大、空,该校确立了教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的新思路。1.以校园环境为载体,实施“酒店式”管理。学校结合专业特点,在校内实行“校园酒店式管理”。通过这种“情境教…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校管理育人的实践状况表明,人们对“管理育人”之内涵仍存在看明显的分歧,本文以管理者的角色行为为中心,厘定了“管理育人”的内涵,指出管理育人在机制上的间接性、渗透性、全方位性等重要特征,通过对管理者的日常角色行为进行分解,指明了管理育人的以下基本路径:规章制度育人;校园环境育人;实践教育与活动锻炼;具体行为的指导与干预;交往、互动中的疏导与心理辅导;管理者积极的自我形象和人格魁力展示;管理方式的濡染;条件和组织保障育人。  相似文献   

12.
连金玉 《成人教育》2000,(11):32-32
教书是育人的工作,管理也是育人的工作。成人学校的学生难管理,但只要在学生管理上“严”字当头并长抓不懈,就能逐渐形成好的校风。  相似文献   

13.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汪中求先生的经典语录,也是大家的共识。但是在班级管理与育人中怎样体现细节的价值,怎样建立细节优势,做到细节育人呢?这是我在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一直在思考和摸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沈佳燕 《科教导刊》2023,(16):36-38
高校管理育人既是推进“三全育人”工作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也是构建高校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环节。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校管理育人工作中,可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思想素质。文章围绕“三全育人”理念展开分析,通过教学实践与调研,在反思当前高校管理育人工作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有利于管理育人工作改革的措施:全力推行高校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教师认知,提倡家长参与、注重育人过程的连续性,做好衔接工作、完善高校全方位育人体系,发挥互联网优势,通过这些措施真正将规范管理与润物无声的育人工作紧密结合,逐步营造“管理精细、服务精准、教育精心”的育人环境,不断推进高校管理育人工作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5.
刘晓婷 《天津教育》2011,(12):29-30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成为整体提高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质量的提高在于管理,管理的实效在于精细。天津市实验中学在多年的教学管理中,力求从规模到规范,从规范到精细,在“精”字上下工夫,在“细”字上做文章,让精细成为一种工作习惯,在精细管理中寻求质量的提升,以管理的精度来谋求教育的高度,以管理的精彩来成就教育的风采,从而追求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冀静 《吉林教育》2006,(7):41-41
学校德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上质量求规模的不竭动力。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方法和模式,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德育管理上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在德育管理中,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学校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细微工作着手,多维度、全方位强化德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实现育人目标的生力军,学校管理者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要千方百计为教师的发展搭台,为学生的成长铺路。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一、实行民主管理。唤起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实施民主管理,就必须着力唤起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相似文献   

18.
管理作为一门“道德技术”在学校教育的领域中应该发挥育人的教育功能。教师的个性、品格、行为、态度在对学生“涵濡性情、成就德行”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都应通过教育的中介影响着学生。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科学》2005,(4):F003-F003
天津大港三中成立于1996年8月,是一所普通的完中校。2001年晋升为区属重点中学。现有在校生1200余人,教职工122人。1997年学校德育处承接了国家“九五”课题“激励教育”的研究,’并将激励教育引入到教学与管理领域,教师的教学方式、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为提高育人效果,学校提出“全程育人、全员示范、育人育己”工作策略,全校120名教职工分成10个小组,参与到教育教学的日常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20.
李敏 《教书育人》2023,(9):73-76
基于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基于协同教育机制的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实践育人模式。该模式运用协同教育理论,指导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实践培养,整合院校内外实践育人资源,打造“大实践”育人新平台,构建“学院-学校-医院-社会”协同实践育人共同体,形成学生从入学到培养再到毕业的“辅导员+校内导师+基地导师”全员实践育人、“价值塑造+知识构建+医院实践”全过程实践育人、“院校培养+医院实践+社会实践”全方位实践育人体系,实现校府院多方合作共赢,优化现行医药院校实践育人模式,促进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