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舒芳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6):22-25,34
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社会建设,保障了苏维埃革命的开展,初步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组织优势与政治优势。在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开展苏区社会调查;建立苏区群众组织,开展社会建设;进行社会风气建设,重建苏区社会秩序;关注苏区民生问题,兴办社会事业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延安时期和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将苏区青年工作作为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区共青团组织发挥了先进青年群众组织与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党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团结青年,教育青年,组织青年,扩大青年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加强队伍建设,造就大批优秀的团干部,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当代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取得了执政地位。党在苏区执政具备的历史条件体现在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及对苏联经验的吸收借鉴等多个方面。党在苏区执政实践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战略转移阶段及西北苏区执政阶段四阶段。党在苏区执政的基本经验包括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党的坚强领导、妥善处理党政关系、注重经济建设、实施民主新政、关注民生、反腐倡廉以及总揽全局等方面。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执政掀开了中国历史发展新篇章,是党领导和管理国家政权、学会治国安民艺术的一次伟大尝试,为培养、造就大批党和国家栋梁之材提供了宝贵课堂和实践基地,也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框架。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执政过程中形成的苏区精神和优良作风,是中国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灵魂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精神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红色政权建立、革命道路的探索和苏区革命果实的保卫实践中,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苏区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外化为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工农红军和苏区群众的精神面貌,而且是各个苏区的广大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强大精神支柱,是苏区军民克敌制胜的法宝。从历史发展的文脉而言,它的原生形态是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客家精神,它有自己的生化规律,对今天加强党的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引导工农群众积极参加红军参加革命,在鄂豫皖苏区开展社会教育活动。鄂豫皖苏区的社会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教育思想为理论指导,对农村青年、成年群众开展普遍而深入的识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军事教育与生产技术教育,主要组织形式有工农夜校与半日校、识字班与识字组、识字运动周,为苏区的革命战争、阶级斗争、建设与生产作出巨大贡献。鄂豫皖苏区开展独具特色的社会教育活动不仅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取得的成就对当代社会教育也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苏区革命的实质就是社会革命。社会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时期社会动员的重要目标。宗族和流民是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社会改造和社会动员中的两个重要对象。因为宗族历史悠久,宗族组织广泛存在,人们生活于其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当中国共产党在农  相似文献   

7.
苏区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执政建国的首次预演,苏区政权之所以能在廉政建设上获得巨大成功,除了得益于制度建设、法律法规和监督体系等为表征的廉政制度文化和廉政物质文化建设之外,以培育共产主义信仰和苏维埃革命信念为内涵的苏区廉政精神文化建设亦功不可没,这些为苏区廉政建设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革命时期,党成功实现了维护群众利益与政治动员的有机结合。以川陕苏区为例,党通过维护群众利益实现了有效的政治动员,同时政治动员亦成为党维护群众利益的主要工作方式,尤其在执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甚至是革命年代唯一有效的方式。从结果而言,政治动员确实发挥了切实维护苏区群众利益的功效,同时亦起到动员苏区群众积极为中国革命最终胜利做出贡献和牺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苏区精神是中国苏维埃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风貌的总称。加强苏区精神的研究和宣传是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新的历史时期,苏区精神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具有特殊的意义,应采取措施加强苏区精神研究和宣传。  相似文献   

10.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苏区开展了一个旨在提高群众政治文化水平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运动。在这一运动中,苏维埃政府除了强调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外,还强调对学生进行阶级斗争、参政议政以及民主平等观念的灌输。通过这一运动,苏区群众不仅获得了一个普遍的受教育机会,而且还大大提升了自己的政治水平,并推动了苏区战争动员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李霞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3):143-145
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苏区的政权建设特别是基层政权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们将基层政权建设摆在苏区政权建设的突出地位;健全苏维埃民主制度.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领导人民群众创造了合符实际的民主参与实践形式.这些做法,对当时、后来甚至今天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的第二个大区域。为让民众认知、接受马克思主义,苏区党和红军通过石刻标语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土化的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有机结合,对切实推进当下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革命政权形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掌握"治国安民艺术"的重要阶段,也是共产党探索社会建设问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共产党针对苏维埃区域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就业结构、建立就业保障体系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所辖区域的失业问题。就业问题的解决,稳定了苏区的政治社会形势,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其中的经验教训,对当代的社会建设也有相当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川陕苏区的创建、发展与党在土地革命中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究其成功之道,在于党依据实际、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着眼群众根本利益,制定了符合当地的土地政策,最大限度满足了群众的土地诉求,同时还重视生存。立足发展,使群众的利益在发展中得到维护。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系列革命精神形态中,中央苏区精神与苏区精神是种属关系。中央苏区精神是苏区精神的核心内容,它在层次上与其他苏区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平等的。在苏区精神的研究中,尤其要深入开展中央苏区精神的研究,以尽快改变中央苏区精神研究与中央苏区历史地位不相称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革命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有无必要 ,是否具备条件 ,向来是个争议颇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华苏维埃的建立乃是中国革命发展趋势所决定的 ;全国范围的红军和苏区的存在与发展 ,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有了必要和可能 ;而共产国际对中共和中国革命的影响与支持 ,从外部推动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7.
中央苏区的社会教育,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工农群众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教育实践,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新型教育,带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是为革命战争服务的教育,带有鲜活的战时特征;是以广大的工农劳苦大众为主要实施对象的教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启示当代社会必须重视社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群众路线;必须灵活多样,勤俭办学。  相似文献   

18.
川陕苏区以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工作管道为依托,以切实维护群众物质利益为工作抓手,通过宣传、教育、动员与沟通等方式,对群众展开以启发阶级觉悟、调动革命热情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为苏区发展壮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为我们今天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建立群团组织、开展文化教育和干部教育、开展文艺宣传和拥军优属活动等多种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走上革命道路,为苏区革命战争和建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