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传统所规约课程研究的文化机理为:从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中,理解文化传统的内涵与旨趣;从文化传统的存在形态中,理解文化传统的性质与形态;从文化传统的变迁方式中,理解文化传统的变革与转型。进而,文化传统所规约下的课程研究的文化路向为:基于文化传统本土回归的课程理论研究与基于文化传统本土关怀的课程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教师应把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传统文化渗透存在教师传统文化教育观念知行不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缺少有效性问题。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有:以传统风俗为基础,传递传统文化内涵;发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优化教学方式,提升传统文化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对文化的传统进行研究,因此有必要建立文化传统学。本文对文化传统学涉及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及其关系进行了阐述,对中国的文化传统进行了界定,对文化传统学研究的现代意义进行了概说。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涵盖范围极广,教师往往对它的具体内容缺乏明晰的认识。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师有必要对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进行界定。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传统文化中的知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传统文化中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教师要抓住契机,利用已有资源,上好每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必须注意"五个度":扩展中华传统文化课堂的宽度,推进中华传统文化课堂的深度,提高中华传统文化课堂的精度,增加中华传统文化课堂的长度,拓宽中华传统文化课堂的广度,让学生汲取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做个有文化、有内涵的翩翩少年。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是指数千年来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文化遗存,这些当然要继承。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中更根本、更本质、更稳定的价值取向与制度取向,就中国文明而言,这样的文化传统无疑是几千年的皇权专制主义。鲁迅“反传统”反的是“传统文化”还是“文化传统”?答案无疑是后者。因为事实上,鲁迅在继承传统文化上一直是不遗余力且颇多建树的。鲁迅从未打出“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旗号,却实实在在地做着许多保存、继承传统的事;因此,鲁迅反的不是“传统文化”,而是“文化传统”。因为对皇权专制主义的文化传统始终葆有深刻忧惧与高度警惕,有时难免连带着对传统文化显示出一种极端的态度,但这些极端化的表达不宜坐实了来理解。  相似文献   

7.
随着声乐文化发展,开展传统声乐文化教学成为 提高声乐文化的重要手段。声乐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科学融入, 离不开中国传统声乐文化。开展传统声乐文化教学是声乐教 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必要条件。本文论述了传统文化融入声 乐教学的形态特征、艺术特征等,研究了传统文化融入声乐教 学的作用和意义,为声乐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提供了一些建 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文化为现代广告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现代广告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并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习俗、传统文学艺术、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广告都有着不解之缘。现代广告离不开传统文化,正是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使得现代广告事业发展的更为迅速和强健。  相似文献   

9.
民族传统体育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一旦隔离了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就丧失了发展活力,不可能有永久的生命力。通过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思考,重拾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文化担当,阐明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文化多元性与复杂性,厘清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文化选择原则,探索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策略:提炼文化价值;提倡文化创新;构建文化情境;培养文化素质;实现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0.
张楠楠 《科幻画报》2023,(2):211-212
小学美术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美术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了解传统文化,充分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充分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需要教师注重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传统文化意识,将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下去,提高学生文化自信意识,让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中。本文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鼓励学生学习,让学生不断发展,从而实现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背景下,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创新,对于扩展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教育中的发展空间,弘扬和培养青少年民族精神,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从因地制宜、诵读经典、山河文化、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节日文化中进行内容创新,在信息技术中传递传统文化,课后服务中滋养传统文化,校园环境中展示传统文化,社会实践中贴近传统文化,家社环境中渗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将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融入幼儿教育,有助于幼儿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传统文化。本文选取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对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融入幼儿教育的现状、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是保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活力,培育幼儿民族认同感的有效途径。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需要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观照传统文化,尤其是身心浸润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然而,目前幼儿园教育尚未充分关注传统文化,更没有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7):51-52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优化对策要求教师深入研读与探索传统文化教学经验;要求教师多角度挖掘传统文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传统文化,使语文教学活动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价值,总结了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困境,提出了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5.
陈海英 《天津教育》2022,(3):115-116+188
<正>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中华民族儿女,我们有责任传承传统文化,就小学生而言,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能更好地传承文化。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还存在问题。面对传统文化渗透的教学现状,教师可以从导入、传统文化延伸、传统书籍阅读等方面开展课程教学活动,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应用给语文带来了诸多变化,教材有大量的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教材中透露出浓厚的语文文化的气息。  相似文献   

16.
骆崇英 《广西教育》2008,(14):33-33
目前,部分中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不够重视。种种现象表明,现在的中学生缺乏传统文化知识的熏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中学生缺乏传统文化知识,主要是因为传统文化(文言文除外)在教材中占的分量很少,一般不作为考试的内容。传统文化是文明的积淀,是人类文化的精髓,是文化的基石,它是现代文化的“根”,了解并积累一定量的传统文化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学习并积累传统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7.
文化空间是集时间、空间与文化于一体的意义场域,大学是极为重要的文化空间。大学中的传统文化传承出现了物质文化中传统文化意义的隐遁、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体系的断裂以及传统文化价值的弥散等问题。在传统文化传承的语境中,现代大学文化空间的改造需要遏制"非学校化"建筑活动,增强大学物质文化空间对传统文化的阐释性内涵;改进课程设置模式,实现传统文化在大学中的制度化传承;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能力,使传统文化实现活化传承。  相似文献   

18.
文化空间是集时间、空间与文化于一体的意义场域,大学是极为重要的文化空间。大学中的传统文化传承出现了物质文化中传统文化意义的隐遁、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体系的断裂以及传统文化价值的弥散等问题。在传统文化传承的语境中,现代大学文化空间的改造需要遏制"非学校化"建筑活动,增强大学物质文化空间对传统文化的阐释性内涵;改进课程设置模式,实现传统文化在大学中的制度化传承;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能力,使传统文化实现活化传承。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的顺利成才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化多元背景下,要科学构建传统文化的教学体系,就必须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编写传统文化教材,创新教学手段与方式,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传统文化网站,组建传统文化社团,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努力提高传统文化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认识和了解,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加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优秀传统文化理应融合到教育改革当中,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学生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成为民族文化交流者。在教学中体现传统文化传承,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所以,把优秀传统文化和美术课堂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文化素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