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湖畔派"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终生崇尚自然,歌咏自然。其作品运用通俗的平民语言,描述自然中的景、人和事,在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主题上,都开创了英国诗歌的新风,产生了深远影响。华兹华斯不愧为自然的伟大歌者。  相似文献   

2.
作为19世纪初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对英国乃至世界浪漫主义运动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本文选取其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水仙》,从诗歌节奏与韵律方面加以分析,并结合诗歌内容阐释华兹华斯对自然及人物真实情感的推崇,正是通过这些技巧,华兹华斯实现了诗歌表现中"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3.
中国田园诗人陶渊明、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以及美国乡间诗人弗罗斯特,他们都对自然有一种独特的敏感性。自然,尤其是乡间风景,是他们大多教诗歌的主题和内容,自然不仅是其诗歌的语言也是其诗歌的灵魂和生命。这三位诗人代表了人类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对自然的亲近、追求、向往和永恒的思索。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人常常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来赋予诗歌文体以音乐性的韵律节奏,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歌:去,抓住一颗陨星》一直被认为是邓恩最受欢迎的诗歌之一,其韵律的运用巧妙而独特。该文从约翰·邓恩的诗歌入手,结合英语诗歌中的韵律知识,探讨了邓恩的《歌》中的韵律音乐性。  相似文献   

5.
汤棣华 《海外英语》2014,(21):208-209,226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人常常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来赋予诗歌文体以音乐性的韵律节奏,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歌:去,抓住一颗陨星》一直被认为是邓恩最受欢迎的诗歌之一,其韵律的运用巧妙而独特。该文从约翰·邓恩的诗歌入手,结合英语诗歌中的韵律知识,探讨了邓恩的《歌》中的韵律音乐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意象图式理论被运用于诗歌作品的赏析中,为诗歌文本分析开拓了新道路。本文将运用意象图式理论,对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To the Cuckoo》进行诗歌意象分析。分析得出该诗歌呈现出多维的意象图式集,诗人通过对杜鹃声音的寻找唤起自己童年时的美好回忆,也体现出诗人心中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向往。  相似文献   

7.
英美诗歌中韵律节奏的音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诗人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来吸引读者的艺术.诗人赋予诗歌文体以音乐性的韵律节奏,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引发共鸣,并使他们从中得以教益.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英美诗歌的节奏性和韵律性及其所采用的方法,探讨诗歌创作的形式、格律的使用,对读者欣赏水平的提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英国诗人布莱克和华兹华斯的两首英文诗歌的文体分析,试图阐释运用文体学分析诗歌是学习和鉴赏诗歌的有效途径。本文的分析侧重于这两首诗中具有“前景化”特征的语言现象,如,重复和典雅措辞。并对文体分析诗歌的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安娜贝尔·李》是爱伦·坡写的一首悼念早逝爱人的挽歌,诗中诗人运用了各种韵律手段将韵律美融入到诗歌之中从而渲染出忧郁伤感的氛围,突出诗人对逝去爱人的怀念和感伤之情这一主题。试从音韵和节律两方面来对这首诗的韵律美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0.
杨婧 《考试周刊》2009,(4):28-28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湖畔诗人"。本文从他的自然观入手,分析他的名作《丁登寺》,来了解华兹华斯的诗歌取材和语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华兹华斯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是英国19世纪诗坛上的一颗巨星。华兹华斯的诗歌放弃雅致雕饰的古典主义诗风,用淳朴清新自然的语言来抒写大自然中的景色、生活中的人物及其周围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沉思。本文将就华兹华斯诗歌中所表现的自然主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胡适倡导白话诗,源于他对中西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创造。就诗歌语言而言,胡适白话诗创作及理论主张与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湖畔派诗歌等西方资源有着明显的关联。华兹华斯主张摈弃"诗意辞藻",胡适强调"务去烂调套语",二者都明确提出用日常用语写诗。胡适提倡"做诗如说话",华兹华斯则要求诗歌语言要"接近人们的语言"。胡适与华兹华斯关于诗歌语言的诗学理论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一方面可以印证胡适白话诗创作及诗歌理论与华兹华斯的渊源关系,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我们深化对新文学与西方文学之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他是继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之后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和诗歌理论一直都受到国内外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华兹华斯曾被雪莱冠以"自然诗人"的美誉,但实际上他是一位关注人性的诗人。本文将在诗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华兹华斯诗歌中闪烁的人性光芒。  相似文献   

14.
“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的许多诗歌的描写中都贯穿着想象。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华兹华斯也形成了他对于想象在诗歌中运用的一套独特的理论。主要以《丁登寺赋》为载体,阐释华兹华斯的想象理论,进而分析《丁登寺赋》中想象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湖畔诗人"的领袖。《露西组诗》是华兹华斯的代表作品,通过对"露西"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大自然和女性的讴歌。本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通过对《露西组诗中》"露西"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来探讨华兹华斯诗歌中所体现的自然与女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准确掌握诗歌的节奏、韵律、停顿、轻重音,读出每一首诗歌特有的情感。2.学习诗歌意象选择与运用方式,分析诗人选择意象表达情感以及设置安排意象来表达象征哲理的方法。3.学习品味语言,能抓住诗歌语言交流阅读审美感受,能运用凝练的语言,选择合适的意象进行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7.
有的同志提出格律是诗人强加给诗歌的,这一观点对青年特别是青年诗人影响颇大,使他们认为诗人按格律写诗就像带着脚镣手铐跳舞,应抛弃格律,写诗要用自然的语言节奏。笔者认为是这对诗歌的否定,对诗歌的发展极为不利。诗歌评论家从一种语言内部轻重音节和韵律之间的关系的语音分析中得出了上述结论。他们认为韵律和正常的单词的轻重音所用时间的量大致相同,两者基本是平行的,韵律实际上就是模仿语言的重音、语调和结构,和我们所讲的格律有根本的区别;韵律和语言相比,前者更能限制后者,例如/The/house/rough/verse/should/t…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在语法手段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英文诗歌如何利用衔接手段达到语篇连贯,以及各种衔接手段对诗歌主题的表现作用,以期为学习英文诗歌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开拓者.无论他的叙事诗还是抒情诗都有极强的戏剧性.因为他的抒情诗具有叙事诗的特点,往往叙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华兹华斯诗歌中的戏剧性特色主要包括戏剧性对话、戏剧性独自、戏剧性场景(戏剧性时间、地点、人物)、戏剧冲突以及戏剧性情境(戏剧情节、戏剧悬念)等.诗人正是运用这些戏剧性手法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可读性,突出了诗歌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歌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生动的自然景色和清晰的社会画面。另一方面,威廉.华兹华斯认为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溢。这种"镜"与"情"的统一则体现了华兹华斯的诗歌是诗人的精神世界与自然景色和社会情景相互交融的结果。可以从华兹华斯的诗歌出发,结合相关诗歌理论探讨其诗歌的"镜"与"情"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