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家形象宣传片是在国际社会中传播和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在对外交流中,国家形象宣传片作为软实力的文化筹码,比起硬实力的展示更易被国际社会接纳,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国家形象。国家形象宣传片溯源最早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可追溯至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苏联曾经制作了一系列黑白纪录短片——《苏联新貌》,该系列短片在西方社会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扭转了西方人眼中苏联是落后农业国的印象。1966年,日本成功举办东京奥运会,并首次将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
金燕 《新闻世界》2012,(11):152-153
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分析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传播效果,并针对传播中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综合情况在本国及国外民众心目中的综合体现,是受众对一个国家的形象在理智与情感上的认知情况。媒介作为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并不是对于国家真实情况"镜子式"地再现,而是有选择的进行加工。同时由于跨文化背景以及既有态度的影响而对于媒体所传播的国家形象进行对抗性解码,例如我国2011年在纽约时报广场所播出的国家形象宣传片所取得的效果就很差。因此,本文将以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为例分析我国国家形象构建中的传播策略误区,以及境外受众对我国国家形象所持负面态度的根源,并试图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汤晓山 《传媒》2017,(23):81-84
在读图时代,视觉元素已成为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构既能够承载优秀国家形象信息又具有艺术审美性的视觉元素,是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视觉元素在中国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的运用状况入手,指出了国家形象视觉元素建构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中国国家形象在东盟国家的传播,认为国家形象视觉元素的建构应从视觉信息的选择、受众文化接受经验、视觉审美特征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视觉设计语法理论,深度研究曾引发海内外国民高度关注的《中国国家形象片》,发现该片通过“再现”功能下的传播内容隐喻设计、主体“互动”意义下的传播距离设置、镜头“构图”设计下的传播信息表达,充分实现了影像表达。因而进入“读图时代”后,新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可通过视觉语法把握影像“再现”“互动”“构图”的功能,来促进观众进行主体互动进而加快认知递进的过程,以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春节节日视觉符号的考察来探讨文化角度的国家形象传播问题.研究梳理了传统春节视觉符号的主要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传统视觉符号所传达的传统国家形象;又进一步分析了新世纪以来春节视觉符号的新增内容——如春节影视传播、春节旅游传播、网络传播、广告传播、邮票传播等,指出当前国家形象呈现出多元并存、矛盾和谐、主体意识增强的变化中形象状态;并依托新世纪国家形象,探讨了节日文化角度国家形象“自塑”的内容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2011年1月17日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制作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型电视显示屏上连续播放了近一个月,共计播放8400次。同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也从2011年1月17日起分时段陆续播放该片。中国各领域杰出代表和普通老百姓在片中亮相,  相似文献   

8.
在电影形态的影像传播中,具有深刻的表征意义,电影《2012》中运用了众多的中国符号,从中可以解读出影像对国家形象具有一定的表征作用。透过影片本身运用中国符号达到市场经济利益外,其也透过影像的视觉传播表征了本国与他国形象的不同形态。  相似文献   

9.
全燕 《东南传播》2011,(10):52-53
本文对《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进行传播学解读,指出该片以寻求多元文化认同为传播动机,以人本主义的叙事框架为传播策略,是跨文化传播研究与国家形象推广相结合的一次探索。跨文化传播研究回归实践,指导现实中国的对外传播也是跨文化传播本土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进行传播学解读,指出该片以寻求多元文化认同为传播动机,以人本主义的叙事框架为传播策略,是跨文化传播研究与国家形象推广相结合的一次探索。跨文化传播研究回归实践,指导现实中国的对外传播也是跨文化传播本土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国家形象在当前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逐步通过形象宣传片的方式向世界展现中国的风采.2011年播出的《人物篇》,是我国首次尝试在发达国家的公共场合主动投放的国家形象宣传片.新版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进入新时代》在十九大召开期间发布,并引起各大媒体广泛热议.本文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问题,运用视觉叙事系统分析框架下的聚焦系统、情感系统和氛围系统等理论对新旧两版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二者的异同,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制作策略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丁凡 《新闻世界》2013,(7):275-276
【摘要】影像的说服力要远远大于文字。“视觉说服”一词,常常与广告联系在一起。其实不仅如此,运用影像塑造本国或他国的国家形象时,也需要巧妙地运用视觉说服。视觉说服的技巧,体现在影像符号的选择、影像叙事的结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一、<国家地理杂志>对中国民俗的视觉呈现 2000年以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一共用9期分别对中国介绍了9次(9个专题).这些专题分别为:"西藏:拥抱藏历新年"(Tibet Embraces the new year,January 2000)、"马可波罗历险记"(The Adventure of Make Polo,National Geographic.May 2001)、"马可·波罗在中国"(Make Polo Ⅱ:in China,National Geographic,July 2001)、"中国远古过去的新故事"(The New Story of China's Ancient Past,National Geographic,July 2003)、"北京:古老首都的新面貌"(Beijing:New Facefor the Ancient Capital,National Geographic,July 2003)、"中国汉代"(Han,National Geographic,February 2004)、"中国增长的痛:钱越多、垃圾越多、问题越多"(China's Growing Pains:More Money More Stuff More Problem,National Geographic,March 2004)、"伟大的中国航海家郑和"(China's Great Armada,National Geographic,July 2005)、"中国远古化石"(China's Fossil Marvels, National Geographic,August 2005).  相似文献   

14.
赵鑫  林茜 《中国编辑》2011,(2):46-49
从2001年的申奥片,到2002年的申博片,再到2011年的国家形象宣传片角度篇,不难发现新时期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像化传播理念与技巧较之以往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从宏大叙事和灌输式的硬传播转为微观叙事和沟通式的软传播,创作思维和创作手法更趋平实质朴和客观细腻,人文关怀意识处处可见。文章结合评点这三部影视作品,总结出新时期中国国家形象影像化作品的五种编创策略,阐述了其对影视编辑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视觉与美学是国家形象研究绕不开的维度。以Twitter涉中议题下106562张图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计算美学方法,对社交机器人在涉中议题上的视觉传播活动进行考察,并比较人、机用户在视觉表达上的异同,探析机器用户的美学策略对传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机器用户在涉中图像上已展现出有别于人类用户的美学策略,在亮度、饱和度、色彩使用等特征上形成了差异化的美学风格,这种美学风格被证明有正向的传播效果,更易获得社媒用户的点赞并触发再传播。美学策略的自动化令国家形象的对外建设、全球传播面临新态势,甚至可能将人类的视觉审美、创作与传播活动推置于主体性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16.
吴赛华 《新闻爱好者》2011,(24):122-123
《良友》画报是我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第一本大型综合性新闻画报①,内容题材广泛,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城乡建设、文艺、影视、体育等方面,在其创办近20载的漫长历程中不乏对中国近邻日本的图像展现。20世纪20~40年代是中日关系的多事之秋,《良友》画报通过由编辑者精心选择、刻意重组的图像形式将其建构的日本形象呈现给读者,带领读者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中日关系,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于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形象的描绘及民族意识觉醒之宣传功不可没。本文以图像传播的视觉特点出发,区别于文字传播,换一个视角看日本,再现这20载《良友》画报中所呈现的日本形象,并探讨读者由此获知的可能的对日认识。  相似文献   

17.
王旭 《新闻爱好者》2011,(12):122-123
《良友》画报是我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第一本大型综合性新闻画报,内容题材广泛,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城乡建设、文艺、影视、体育等方面,在其创办近20栽的漫长历程中不乏对中国近邻日本的图像展现。20世纪20-40年代是中日关系的多事之秋,《良友》画报通过由编辑者精心选择、刻意重组的图像形式将其建构的日本形象呈现给读者,带领读者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中日关系,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于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形象的描绘及民族意识觉醒之宣传功不可没。本文以图像传播的视觉特点出发,区别于文字传播,换一个视角看日本,再现这20载《良友》画报中所呈现的日本形象,并探讨读者由此获知的可能的对日认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动漫这一特殊的图像视觉媒介进行传播分析,以《灌篮高手》这一影响力巨大的体育动漫为例,从人物形象脸谱化的视觉传播效果角度分析动漫给社会中的"成人初显期",即青少年群体这一特殊人群所带来的传播效果进行分析。从动漫的视觉传播效果来思考青少年心理上如何树立健康的体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张婷  谢毅 《传媒》2012,(8):48-50
《南方人物周刊》2004年6月15日创刊,定位于新闻人物类杂志。几年来,无论是发行量还是社会影响力方面,《南方人物周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得到了来自业界同行和受众的肯定。目前,《南方人物周刊》拥有40万固定读者,在新闻杂志和风起云涌的人物类杂志中,以独特  相似文献   

20.
聂丹  周丽 《今传媒》2016,(5):158-159
对外传播是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通过对外传播,有效地打造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是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围绕构成国家形象的要素,通过历史形象、经济形象、文化形象这三个维度,分析新疆电视台在吉尔吉斯斯坦播出的纪录片《走遍中国》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