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剧场危机的分类与特点,阐述国家大剧院防灾避灾的防范措施及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区避灾型畜牧业整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了内蒙古草原畜牧区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村镇避灾空间研究已经成为村镇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镇避灾空间包含避灾场所和疏散道路带路两部分,避灾场所为疏散人群提供避灾收容的空间,疏散道路是灾害人流疏散及救援的重要途径。晓坝镇震后避灾空间布局结合医院、中学、绿地广场等形成了"点-线-面"结构,并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疏散道路结合现状与规划路网想成了救援道路、疏散道路、特殊道路﹑替代性道路四个疏散层次。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提高南阳坡煤矿通风系统的抗灾应急控制能力,结合矿井主斜井结构分布特点,运用防灾、减灾以及灾变应急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对南阳坡煤矿主斜井灾变应急控制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了灾变应急控制方案、控制流程及避灾路线,监测灾变风流控制前后主要巷道风量情况,研究风门开/闭对风流的相对控制,进而得出灾变风门对风流调控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马永乐 《科技风》2013,(16):167
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对促进农村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它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对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的意义以及我国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最终对建设我国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的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楚德 《内江科技》1995,16(2):47-50
一个地区气候的农业潜力如何,不仅决定于光、热、水等资源的多少,还取决于它们相互配置的情况。本文从内江市水分资源这一重要基因因子出发,结合我市主要作物的生态环境,分析我市主要农作物对发的供需矛盾,提示我市农业气候干旱的特点、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而采取防御干旱的措施,为我市防灾、避灾、减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亮  郑立永 《科技风》2011,(14):138-139
以陕西某矿为工程背景,通过分析井下紧急避灾系统建立的必要性,研究了永久避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的设计依据、设计方案、配套设施和日常维护管理措施。研究表明,通过完善五大系统与井下紧急避灾系统的融合,能够有效构建应急救援型煤矿新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加强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将井下紧急避灾系统的功能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加强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迫切需要。做好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居民抗灾能力,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社区具体安全情况,对防灾减灾建设提出方案,旨在增强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王凌 《情报探索》2010,(3):28-30
提出图书馆应围绕避灾、减灾及抗灾工作开展职能创新,对我国避灾、减灾及抗灾所涉及的经济、社会、法律及文化等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灾后重建等进行研究,在利用虚拟社区进行危机通信、促进灾区社会和谐、为政府部门高起点规划灾后重建提供决策支持、推介避灾减灾技术成果、引导农民发展避灾减灾农业及加强灾害科学教育等方面另辟蹊径,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利用现代气象业务和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社区建设工作基础,初步建立城市内涝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体系,提升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和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推动城市气象防灾减灾制度化,提高城市气象防灾减灾水平,提高全社会参与气象防灾减灾的力度,为全面推进城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科技服务的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基于科技服务的气象防灾减灾系统的建设意义、研究内容,建设内容以及应用前景,阐明了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5,(15)
做好高校防灾建设是我国防灾建设的重要一环。本文着眼于高校教学楼防灾建设中的人流疏散问题,选取某高校主教学楼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数码摄影与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重点研究其人流疏散的速度,人流密度及其关系。通过数学方法分析数据,发现不足,以此对研究对象的人流疏散规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气象科普工作是科学普及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气象科普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防灾和避灾能力,减轻气象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损失。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传统的气象科普宣传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对于气象服务的要求,这就需要对气象科普工作进行加强。本文主要对气象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加强气象科普工作的对策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各种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社会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安全问题已日益成为民生关注的重点。在这种形势下,应该利用先进技术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利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全面的防灾减灾救灾协同机制。利用"互联网+"环境,加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参与,增强国民减灾防灾救灾意识,助推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协同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调查研究云南省防灾减灾领域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与需求,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强云南省防灾减灾领域科技应用能力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7,(21)
人工影响天气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惠及民生的重要事业,也是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手段。围绕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需求,加快推进基层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建设,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效益,充分发挥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在气象防灾减灾、保障粮食安全、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防体制的转变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事情,根据我国的国情,将防空防灾揉为一体,将人防建设与防灾基础建没揉为一体,列入各级政府目标,再与城市建设结合,若这样变成一个一级政府下的综合管理部门,拓宽现人防部门的职能,人防建设将会有一个跨越式发展,这个思想大解放将会出现一个人防建设的新跨越、新崛起。  相似文献   

18.
依托中国气象局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山洪保障工程等建设项目,近年来大冶市气象局积极开展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基层气象灾害应对防御能力,多措并举逐步实现气象防灾减灾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防灾科技学院"地震预测实验室"是由教育部和财政部"中央高校修购基金项目"联合资助,于2015年建成使用的具有防灾减灾特色的教学实验室。实验室集"产、学、研、用"为一体,开设"地震预测基础"理论与实习实践课程;提供地震科研数据和专业软件服务;指导学生开展地震预测实践,完成毕业论文与设计;开展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近两年的运行取得良好实效。实验室的建设有助于提升防灾科技学院对地震行业的贡献率,对防灾减灾特色类实验室的建设与实习实践教学也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地震灾难不断侵蚀着我们和谐的家园,如何完善抗震防灾辅助决策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各城市政府抗震防灾能力已成为一项共同的任务。IT技术与GIS技术的发展,使城市在面临地震灾害时实现高效的抗震防灾、快速做出响应决策,使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成为可能。以北京市为例,利用GIS方法对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