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澜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是基于研究性变革的学校转型研究。在这项长达近18年的研究中,叶澜认为教育变革呼唤发展性的新型教师队伍,而教师的在职教育难以独立完成造就新型教师的艰巨任务。无论是脱产还是不脱产的在职教师都需要面向和回归到学校教育实践,造就新型教师的基本路径在于教师自觉参与学校的变革性研究。教师在变革学校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生命整体,在成就事业的同时让自身得以成长。  相似文献   

2.
当教育变革逐渐由酝酿走向具体实践时,教师发展越来越成为决定改革成败的核心要素。教师发展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为学校转型性变革提供持久动力,更重要的还在于,教师作为教育实践中的生命个体,其自身也面临着生命能量的积聚、转化、释放、生成等人生课题。在这个意义上,重建一种新的教师发展观,其意义并不亚于全方位的学校教育变革。2006年9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叶澜教授的新著《“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以下简称《新论》)在教师发展问题上作了诸多突破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变革实践”:教师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性变革实践"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相互缠绕、相互建构的复杂关系。"研究性变革实践"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教师在"研究性变革实践"中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模仿操作性方法,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脱节阶段;理解教育变革内涵,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沟通阶段;渐入变革佳境,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创造性互动转化阶段。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教师发展主要遵循两条思路:一条是从建立教育理论着手,然后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另一条是从教师的教育实践开始,通过反思教师的教育实践形成对教育的理解,它们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刊物都有一个办刊的核心理念。从1987年创刊起,《中小学管理》就致力于成为“校长主任的挚友,行政领导的参谋,干部培训的教参,专家学者的论坛”。这是本刊生存与发展的魂魄所在。以此为基础,本刊试图及时捕捉,回应并融八时代精神,在自身不断地变革调整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推动中小学实现变革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一、《"新基础教育"论》主要内容1.什么是"新基础教育"。新基础教育是相对于传统教育观念而言的,其在观念形态(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学校实践形态(教学、班级建设与学校管理)和学校中人的存在形态(学  相似文献   

7.
三年前,刚到教研室任数学教研员时,许多教师对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兴趣不大。我感到很奇怪,教研活动是区教研室的常规活动,正是因为教研活动才使大家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彼此取长补短,不断进步;也正是因为教研活动,才使教育教学中的新方法、新理念迅速推广到教学第一线,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机勃勃,充满活力。那么为何大家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呢?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教育改革实践中造就新型教师,实现教师从现有状态向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转化,是新世纪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条新的途径,《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课题为这一论点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叶澜教授为代表的"新基础教育"试验是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流派之一,他们所倡导的"生命·实践"思想经历了长期实践,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革新典范,同时成为了世界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中国式经验。"新基础教育"主导的"人的新形象、转型的学校、主动生命的创生",体现出"生命·实践"学派的变革精神,它深刻地启示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必须在"求变"和"求新"的道路上可持续地前进。  相似文献   

10.
王浩 《上海教育》2013,(13):14-14
从"决战课堂"到"整体转型",闵行教育走出了一条区域行政、高校力量与基层学校之间深度合作推进教育改革的路径,也积累了一些依托项目合作、推进学校转型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参加“新基础教育”实验后,我校各方面的变化都很大。而在所有的变化中,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最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2.
以做校长工作的多年经验和参与新基础教育的体会,通过案例的方式探寻教师发展的机制和过程。在教师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处理好老师的困惑与转变,制定好教师规划,开展专家引领下的课堂研究,注重专家与教师的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3.
王毅 《西藏教育》2014,(11):15-18
以叶澜教授为代表的“新基础教育”试验是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流派之一,他们所倡导的“生命·实践”思想经历了长期实践,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革新典范,同时成为了世界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中国式经验。“新基础教育”主导的“人的新形象、转型的学校、主动生命的创生”,体现出“生命·实践”学派的变革精神,它深刻地启示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必须在“求变”和“求新”的道路上可持续地前进。  相似文献   

14.
"新基础教育"研究在开展区域性研究的过程中,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创建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型自主发展机制,从微观到宏观包括:教研组层面的梯队发展机制,日常性教研与专题式教研的互补机制和教师个体的研究性变革实践机制;学校层面的动力机制、行动机制、导向机制和动力更新机制,以及区域层面学校间的高端互动机制、核心辐射机制和网络互动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为教师营建了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发展空间,放大了教师发展的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基础教育”研究在开展区域性研究的过程中,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创建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型自主发展机制,从微观到宏观包括:教研组层面的梯队发展机制.日常性教研与专题式教研的互补机制和教师个体的研究性变革实践机制:学校层面的动力机制、行动机制、导向机制和动力更新机制,以及区域层面学校间的高端互动机制、核心辐射机制和网络互动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为教师营建了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发展空间,放大了教师发展的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基础教育"用研究者自己的生命投入,写出了"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实践版本,创造了我们时代思想与行动统一的典范。新基础教育研究启发我思考了四个问题:我们要创造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我们如何进行教育理论的创造,我们应该怎样为教育实践服务,我们自己如何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教师》2014,(8):F0002-F0002
本书以社会转型,尤其是其中的文化转型、教育转型为大背景,透析点状条线式变革与转型性变革两种变革方式的不同旨趣,揭示后一种方式的必要性与不可替代性:阐明当代学校在以变革方式实现转型的过程中,呈现的不仅是组织、制度、运行机制、课堂状态、班级氛围、育人环境等可见的变化,更有内含于这些变革与变化之中的深层文化意蕴的更新与增长以及学校中人的真实成长。  相似文献   

18.
19.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发展最迅速、变化最深刻、成就最辉煌的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山西的基础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了认真总结30年来山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把这30年的成就和经验作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在理清未来发展目标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探求发展和创新之路,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了《继往开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山西基础教育改革开放30年论坛》。山西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领导、教育专家以及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围绕山西省基础教育改革开放30年的主要成就和经验展开了深刻的探讨,现摘编精彩发言,以飨读者。(注:文中部分观点是根据代表提交的材料提炼而成,部分观点是根据代表们的发言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学校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怎样才能使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首先,要加强基础教育的改革就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体现时代性的教育理念。基于这一点,叶澜教授提出了“新的基础教育观”及其相关的教育目标和性质。1“新基础教育”内涵在对现在的学校教育的认识和思考下,提出了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的规格以及对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新”的深层次结合点的新认识,力图转变现在基础教育的教学思想观念和教育教学实践行为,来真正使得人在做事中发展自己,促进人的个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