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孟母堂”事件,折射出不同社会群体对义务教育权的不同解读。  相似文献   

2.
“孟母堂”作为一种对于现代教育的全新挑战,实行完全的读经教育,在教育界引起了一场关于“读经”的讨论。现代人究竟应不应该“读经”,“经”的范围应该是什么,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都是在讨论读经问题时必须注意和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孟母堂"被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为非法教育机构,于2006年、2009年两次被叫停。然而违法的"孟母堂",却得到了许多家长的支持,许多学者也指出了孟母堂存在的合理性。之所以产生这种非法与合理的矛盾,主要归根于《义务教育法》的强制入学规定。家长有为自己的子女选择教育形式的自由,而国外"在家上学"的实践也证明了入学不是保障受教育权的唯一途径。因此,《义务教育法》应允许家长选择非正规学校教育形式,同时制定评价、监督其教育质量的细则。  相似文献   

4.
“孟母堂”事件中的受教育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孟母堂”事件的争议上海有一以读经为主的现代私塾“孟母堂”,就读此处的少年儿童,平时以记诵中国古代经典和英文经典为主要方式,另外重组教材,编排数理课程,再辅以瑜伽、太极之类修身养性的运动。2006年7月24  相似文献   

5.
一、"孟母堂"事件的争议 上海有一以读经为主的现代私塾"孟母堂",就读此处的少年儿童,平时以记诵中国古代经典和英文经典为主要方式,另外重组教材,编排数理课程,再辅以瑜伽、太极之类修身养性的运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国学的话题在教育界一再引发波澜。支持奔波呼吁,大力倡导;反对声嘶力竭,坚决反对。本刊汇集《南方周末》等媒体的报道,希望引起大家的深思。[编按]  相似文献   

7.
近来闹得沸沸扬扬的“孟母堂”事件至今余波未平,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态度坚定,表示将在9月1日中小学开学之后给出进一步的处理方案,而另一当事方“孟母堂”则坚决否认自己属违法办学,并在本刊发稿时(7月31日)以“孟母堂家长声明”的形式为自己进行辩护,声称“已聘请律师,准备在9月1日前以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分别起诉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和上海市教委。”  相似文献   

8.
"孟母堂"的违法性总结起来就是在程序上没有取得办学许可证,在实质上教学内容不符合国家规定.而它却得到了许多家长的支持,许多学者也指出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之所以产生这种合理性与不合法性的矛盾,主要归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一个缺陷--强制入学.家长有为自己的子女选择教育形式的自由,而且国外的"在家上学"的实践表明"不入学"有时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应允许家长选择非正规学校教育形式,同时增加评价、监督其教育质量的规定,并且尽快出台新的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教育救济制度中,高校申诉规定较为笼统和原则、诉讼规定不明确、仲裁规则未建立.致使受教育权的申诉救济缺乏实效性,大量受教育权纠纷无法通过诉讼和仲裁渠道来解决。为了健全教育救济制度,我国应在法律至上、制度完备、正当程序、规则公平、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的法治原则指导下,完善高校申诉规定,拓展教育诉讼范围,引入教育仲裁方式,将受教育权纠纷纳入诉讼与仲裁的受案和审理范围,并细化相关制度条款。这有利于高校学生受教育权获得方佘右时赠时晌津瞳特沫身傈护  相似文献   

10.
上海教育2009年第3A期对"孟母堂"事件(2006年业主反映在上海松江区某别墅内有人从事全日制私塾教育,私塾名为"孟母堂",被上海松江区教育局叫停前后历时近三年。孟母堂以《论语》、《孟子》等经书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背诵经典是学生的头等功课。孟母堂的出现并非孤立事件。2005年初,湖南成立了考亭科教五峰新私塾,以《三  相似文献   

11.
施梅 《文教资料》2009,(33):147-149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行为方式有所不同。本文介绍了英国学者Lesley Pugsley在《大学的挑战——高等教育市场与社会策略》一书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通过比较中英两国在父母教育权利实施方面的差异,提出改善我国父母教育权行使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高校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公开纳入了参照执行范围,高校信息公开是适应学校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自身工作效率、革除公权力异化现象及提升高校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需要。高等教育信息公开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必须要立足于大学生受教育权保护,首先要制定全国统一立法,还要转变政府职能,以合法、合理地规制高校公权力;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规范化信息公开程序;打造高校信息公开责任和监督机制,并兼顾学生隐私权保护。  相似文献   

13.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上海租界教育权问题备受国人关注。1930年10月15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以“教育部”名义向界内学校函发学情调查表。社会各界和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借机发起舆论攻势,控诉工部局擅设“教育部”以操纵租界教育、扰乱教育系统、侵害国家主权,将收回上海租界教育权的斗争推向高潮。上海市教育局亦随即表明反对立场,并在国民政府教育部的指令下几度核查。然而在工部局巧妙斡旋、教育部人事变动、国民党政权革命性消退等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下,冲突以工部局公开解释和教育部“暂不置议”的批示结束。此后,中外均加强了对租界华人教育的关注,并在教育权问题上转向温和的斗争模式。各机关团体与社会大众为收回租界教育权持续努力,彰显了国人主权意识的全面觉醒。而国家主权未获独立,从根本上决定了斗争与妥协兼具的国民政府无法彻底解决上海租界的教育权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校内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是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明确其基本原则是实现高校内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高校内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基本原则的确立应具有理论依据、法律政策依据、现实依据和目标依据。高校内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应以“以人为本”原则为核心,效率原则为关键,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原则为前提,整体原则为基础,民主原则为保证。  相似文献   

15.
简论公共政策的终结——以“孙志刚事件”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政策的终结是指政策制定者通过对政策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孙志刚事件”作为公共政策研究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件,曾一度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面来探讨“孙志刚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旨在通过分析“孙志刚事件”前后的政策调整来探究公共政策终结的依据、作用和方式等。  相似文献   

16.
近来闹得沸沸扬扬的“孟母堂”事件至今余波未平,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态度坚定,表示将在9月1日中小学开学之后给出进一步的处理方案,而另一当事方“孟母堂”则坚决否认自己属违法办学,并在本刊发稿时(7月31日)以“孟母堂家长声明”的形式为自己进行辩护,声称“已聘请律师,准备在9月1日前以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分别起诉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和上海市教委。”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独立学院贫困生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历程,发现独立学院贫困生受教育权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法律保障意识淡薄,立法保障不够完善,执法保障没有到位,法律保障监督缺位。完善独立学院贫困生受教育权法律保障的基本对策是:提高法律保障意识,完善立法保障体系,加强执法保障措施,强化法律保障监督。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处分行为应定性为外部行政行为。现行法律、规章在处分权的权能细分、救济途径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要通过立法予以完善,明确行政救济途径,加强对受教育权纠纷的审查。  相似文献   

19.
孟晚舟事件自美方对孟晚舟的指控伊始至孟晚舟最终回国为止的整体进程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抛开美方通过炮制该事件侵害我国公民和企业合法权益之政治考量不谈,亟待予以关注的应当是其中更为错综复杂的法律适用及程序选择问题。通过把握该事件的脉络走向旨在对其中所涉及的“人格混同“”长臂管辖权”和“双重犯罪原则”等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进而设法探索切实可行的反制路径以此应对产生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矛盾凸显期,其重要表现就是各种公共事件迭出,而公众参与意识增强。面对突发的公共事件,舆论的质疑如果引导不当,很可能形成恶性的群体公共事件,影响社会和谐。增强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已成为我国一项十分急迫的任务。本文以前不久发生的"切糕事件"为例,通过分析事件经过,寻求突发事件中舆论的种种表现,力求探索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策略,提高应对公共事件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