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娄善平 《化学教学》2002,(10):9-9,12
笔者在试用高中化学新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著 ,2 0 0 0年 3月第 2版 )的过程中 ,发现学生实验“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三 ,P .170 -P .172 )存在缺点较多。笔者将这些缺点及改进方法简述如下 ,与教材编写者及诸位同行商榷。1 改进方法1.1 钠块与水反应收集氢气的实验 (“一、3”)(1)原实验方法 :(见教材 )。(2 )原实验方法存在的缺点 :①钠块连同包裹的铝箔在反应过程中易上浮而发生爆炸。原因是钠块上浮后 ,反应放出的热量不易及时地从铝箔内散发 ,导致铝箔内的钠块及产生的氢气燃烧而爆炸。②做过该实验…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实验修订本·必修 ,2 0 0 0年 3月第 2版 ) ,第一册第二章碱金属中有二个实验可作改进。一、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原 [实验 2 -2 ]的缺点 :生成的Na2 O2 呈烟状 ,跑到大气中 ,既污染环境 ,又不容易观察生成物Na2 O2的颜色。改进做法 :将石棉网换成长约 1 2cm、宽约 4cm、厚 0 .5mm的白铁皮 ,然后将一小块钠放到白铁皮上微微加热。待加热至燃烧开始后 ,移开酒精灯。实验现象 :看到钠逐渐燃烧 ,呈黄色火焰 ,生成菜花状的淡黄色固体 (Na2 O2 )。改进后的优点 :生成的Na2 O2 基本上都留在铁皮上 ,既…  相似文献   

3.
自《化学教育》、《化学教学》这两种杂志创刊 2 0年来所发表的关于改进石蜡裂化实验的文章已有2 0多篇。《化学教育》2 0 0 0年第 2期 31页上还有石蜡催化裂化实验“探微”的文章发表。对于一个实验开展如此广泛、持久的讨论 ,一方面说明这个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个实验至今还有不完美处 ,有没被认识的客观规律。笔者在认真实践的基础上想对这个实验谈些看法。1 改进石蜡裂化实验的研究动向2 0年来所发表的 2 0多篇文章所反映的实验改进动向 ,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 .1 催化剂的选择、制法和用量或者说把…  相似文献   

4.
1 铜与浓硝酸的实验改进1 1 实验装置图 1  集气瓶中装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 ,用于吸收产生的有毒气体。微型小烧杯为铜与浓硝酸的反应装置。橡皮塞用于密闭整个装置 ,防止产生的有毒气体逸到大气中。1 2 几点说明1 2 1 由于集气瓶和微型小烧杯均为透明器皿 ,故不会影响学生观察实验现象。1 2 2 改进后的实验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尾气可能造成的污染问题。1 2 3 通过铜丝的上下移动 ,不但可以人为地控制反应的进行 ;而且能够方便地反复实验。1 2 4 实验改进后 ,学生可以观察到集气瓶中气体的颜色随着反应的进行由无色逐渐变…  相似文献   

5.
1 问题的提出铜与稀硝酸反应如下 :3Cu + 8HNO3 (稀 )   3Cu (NO3 ) 2 +2NO↑ +H2 O实验现象应该为生成无色的气体 ,但往往观察到的是气体遇到空气后变为红棕色。同时产生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污染环境 ,需改进。2 操作步骤及现象          图 12 1 按图 1所示连接好仪器。2 2 取下b端胶塞将铜丝一端插入胶塞内约0 5cm处。另一端绕着玻璃棒盘成螺旋状。2 3 把U形管略向b端倾斜 ,从b端加入稀硝酸至满 ,将带有铜丝和玻璃棒的胶塞塞紧b端管口 (不能混入空气 )。反应开始由慢到快 ,液面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浅蓝色。随着…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 ,对《碱金属》一章的实验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 ,将第一节的四个实验全部改为边讲边实验 ,对钠与水反应并检验产物的实验 (实验 2 4)进行了改进 ,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和酸反应的比较实验 (实验 2 7)也有改动 ,将旧教材中钾与水的反应实验改为钠、钾分别与水反应进行比较 (实验 2 1 0 ) ,补充了Na2 O2 与水反应放出气体并检验气体、验证反应放热的实验(实验 2 6 ) ,增加了一个家庭小实验 (检验发酵粉加水能产生CO2 )。这些改进和补充 ,加强了直观性和趣味性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第二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 1 4 7面图 1 6 - 1 5为研究安培力大小的演示实验 .该实验只能定性说明 :通电导线长度一定时 ,电流越大 ,导线所受安培力越大 ;电流一定时 ,通电导线越长 ,安培力越大 .不能定量分析安培力大小与二者的关系 ,我们将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如图 1所示 ,高中教学电源 J1 2 0 9用直流1 2 V与电磁感应演示器 J2 4 31相连形成电磁铁 ,提供磁场 ;导轨与 J1 2 0 3型蓄电池及开关相连 ,导轨放在垫木上 ,其中每块垫木上面各开有三个凹槽 a、b、c,ab=1 0 cm,ac=1 3cm,用它固定导轨的位置及改变切割磁…  相似文献   

8.
一、音叉振动发声实验初中《物理》第一册 (人教社 2 0 0 1年第 1版、第 31面 )演示音叉振动发声的实验方法是 :通过敲响音叉后 ,用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 ,叉股将泡沫塑料球弹开 ,表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经课堂实践 ,感到泡沫塑料球弹开幅度小 ,后面的同学观察不到 .为此 ,特将实验做如下改进 :1.实验装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A是音叉 ,B是用图 1胶沾在叉股上的小平面镜 ,C是光屏 (或墙壁 ) ,D是玩具激光笔 .2 .演示方法(1)打开激光笔开关后 ,调节其角度 ,使光线通过叉股上的平面镜 ,在光屏 (或墙上 )上形成一个亮光…  相似文献   

9.
氯气与氢气混合见光爆炸的实验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气与氢气混合见光爆炸的实验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 )成功率很低、危险性很大 ,而且耗时 ,许多教师都不做该实验。为了简化实验过程 ,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现改进如下。一、实验装置如附图所示 (铁架台等仪器省略 )。附图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二、实验步骤   1 .从漏斗处向试管注入饱和NaCl溶液和稀盐酸混合溶液至试管口 ,并用带塞干燥管塞好。2 接通直流电源 ( 1 0V~ 1 2V)进行电解。3 当观察到干燥管上端出现黄绿色的气体后 ,立即在干燥管口套上小气球。4 当电解生成的气体达到试管体积的一半时 ,停止电解。调节漏斗的…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四章第五节《实验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按一般的方法存在着加热时间长、水不易烧开、现象不十分明显 ,直观教学效果差等缺陷。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对此实验作了改进。1 常规做法的缺陷若用初温为 2 0℃左右的冷水做此实验 ,由于酒精灯加热速度慢 ,往往  相似文献   

11.
柳秋兰 《生物学教学》2007,32(10):58-59
读《生物学教学》杂志2006年第11期“‘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实验装置的改进”一文,深受启发,在此基础上对实验装置又进行了一些改进,并将该实验装置的主要部分应用到种子的萌发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光合作用释放氧的实验1.1材料用具500mL左右无  相似文献   

12.
贵刊在 2 0 0 2年第 1 2期上刊登了田志良老师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一文。读后我有一点看法 ,提出来商榷。初中课本中“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 ,的确存在当实验完毕后 ,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拿出来呢 ,还是先将酒精灯撤走的问题。但是采用田老师的改进方法是否百分之百的行得通呢 ?按照田老师的改进方法进行实验 ,如图一 ,实验完毕后 ,先撤走酒精灯 ,虽因反应器内气体的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 ,石灰水倒流 ,但流入了保护装置内。我认为这里存在着石灰水量的问题 :如果石灰水量不足 ,石灰水倒流入保护装置后不能封堵住与反应器相连接的导…  相似文献   

13.
笔者把苏教版《实验化学》教材第2版与第1版仔细对照研读之后,发现第2版在"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这节内容中,对于"铝配合物的生成"课题方案进行了改进。第1版中的实验步骤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现行教材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三册第 2 7页 ,一开始就通过演示实验来阐述薄膜干涉现象 :“用酒精灯的黄光照射液膜 ,液膜反射的光使我们看到灯焰的像 .像上有亮暗相间的条纹 ,这是光的干涉产生的 .”即薄膜干涉现象 .由于该实验中肥皂液膜不能做大 ,酒精灯火焰亮度低且不利于改变颜色等原因 ,致使演示实验的可视性较差 ,效果不理想 .笔者借助平行光源和凸透镜等 ,克服上述弊端 ,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和拓展 .介绍如下 .1 制取肥皂液膜(1 )配制肥皂液[1]在蒸馏水中加入高泡沫洗衣粉达到饱和状态 ,加入蒸馏水分量的 1 / 2 0…  相似文献   

15.
"黑面包"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原因 ]对高一化学第三章第四节硫酸、硫酸盐的教学 ,教参补充了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该实验现象明显直观 ,历来为老师们采用。但此实验产物中的SO2很不利于师生的身体健康 ,也不符合化学教育中环境保护的初衷 ,并且本实验只让学生观察到产生的气体使炭化 ,并且膨松成“黑面包” ,而未让学生明白气体的成分。为了验证产物成分及处理有毒气体 ,现将该实验改进如下 :[实验装置 ]a .分析纯硫酸 b .蔗糖 c .品红溶液 d .高锰酸钾溶液 (酸性 )e .澄清石灰水 f.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步骤 ]①将装置连接好 ,检查气密性。②在锥形瓶中…  相似文献   

16.
如图 1 ,把灯泡A和带铁心线圈L并联到直流电图 1路中 .接通电路 ,待灯泡A正常发光后断开电路 ,这时可以看到 ,灯泡A要过一会儿才渐渐熄灭 .这是当前物理教材中对断电自感的实验演示 .但是此实验只能演示断开电路时有感应电动势产生 ,对于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和感应电动势相比较于原电动势的大小却无能为力 .为此 ,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几种改进 ,现介绍如下 :[器材选择 ]线圈L :用日光灯镇流器线圈 ,或用电扇调速器中的线圈 .表头G :( 1 )用J0 40 9型灵敏电流计G1挡并联一1 0Ω分流电阻改制而成 .( 2 )自制表头 ,具体做法是 :取一块磁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读过贵刊1999年第10期的《瓶“吞”蛋后又“吐”蛋》文章后,我反复几次演示了这个实验。结果,这个实验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烧瓶的瓶颈长而小,燃烧着的酒精棉花团放入瓶中,还未到底就熄灭了,在瓶口放上鹌鹑蛋,一点反应都没有。第二,重新点燃棉花团放入瓶中,由于先前燃烧产生的CO2气体下沉,以及酒精蒸发产生的气体,使得瓶内的气体压强大于燃烧着的棉花团附近的气体压强,致使放入瓶口的棉花团喷射而出,相当危险。于是,我通过思考,对实验作了改进。方法是:  相似文献   

18.
高一化学课本第一章第三节中讲到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例如 ,铝片与盐酸的反应就是放热反应”。演示实验就是做该实验 ,但这个实验 10分钟后才会出现现象 ,我们认为不适于课堂演示 ,故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新的课堂演示实验 ,效果要好得多。现介绍如下。1 原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块铝片 ,再加入 5mL稀盐酸 ,当反应进行到有大量气泡产生时 ,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变化。 (此演示实验反应过程需 10分钟 )2 改进后的实验在试管底部…  相似文献   

19.
刘燕 《生物学教学》2001,26(12):21-21
《生物学教学》2 0 0 0年第 7期刊登的“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一文 ,对中学教材中验证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实验改进为 ,在人向澄清石灰水杯内吹气时 ,用气球向另一石灰水杯内吹气。该改进实验通过比较说明问题 ,比教材直接向澄清石灰水吹气有改进 ,但依旧缺乏科学的严密性。因为由人和气球向石灰水吹气 ,排气量难以控制 ,无法说明两者排出的气量相等 ;而两者吹出的气量不等 ,是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即使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与空气的相等甚至偏低 ,只要进入澄清石灰水的气量大 …  相似文献   

20.
<正>一、改进目的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的重点演示实验之一,能否做好该实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硝酸强氧化性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影响对金属与浓、稀硝酸反应特点的总结。在常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由于铜与浓硝酸的反应程度比较剧烈,产生的有毒气体NO2容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师生身体健康,不利于课堂教学。(2)由于不能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铜与稀硝酸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