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一类迭代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问题,给出了存在唯一性定理,推广了已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一类非线性分方程连续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给出了在不同条件下连续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定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解决了复合-混合型方程组若干边值问题正规解的存在唯一性,发现了边界条件的参数对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一类带Poisson跳的随机微分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问题,在局部Lipschitz条件下给出了带跳随机微分方程解的存在与唯一性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5.
利用混合单调算子的不动点定理,研究了一类Caputo型分数阶微分方程正解的存在唯一性。主要结果不仅保证了正解的存在唯一性,而且能构造迭代序列逼近此解。  相似文献   

6.
系统中引入了一类算子,利用Banach不动点研究了随机Volterra-Levin方程均方概周期mild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获得了均方概周期mild解存在性和唯一性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6,(11):11-15
应用广义α-凹算子的不动点理论,得到了保证方程正解的存在和唯一性的标准,同时研究了方程解对参数的依赖性,研究了一类分数阶微分方程非局部边值问题正解的存在唯一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一类含有时滞和非局部条件的分数阶阻尼系统解的存在唯一性.利用Banach不动点定理,给出带有时滞和非局部条件的分数阶阻尼系统解的存在唯一性的一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9.
利用混合单调算子不动点定理,研究了一类非线性分数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正解的存在唯一性.主要结论不仅保证了正解的存在唯一性,而且能够构造一迭代序列去逼近此解.最后,举例说明所得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Banach空间中的不动点定理是泛函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定理,运用该定理证明第二类Fredhohn积分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代数方程的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和闭区间套定理,以体现Banach不动点定理应用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独特的人生之路,造就了海德格尔独特的哲学之路,造就了海德格尔独特的艺术之路。海德格尔追寻人生之路、哲学之路、艺术之路,都只为追寻“存在”之路。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对人的活动,其过程即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并对人全程关怀的过程。从人学的视角对人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审视,人是一种动态生成性的存在、一种独特性的存在、一种创造超越性的存在和一种完整性的存在;理解人的本真含义,重视人的意义追寻,引导人,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使人作为人成为人”,即“成人”,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具稀疏效应的食饵——捕食系统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类具有稀疏效应的食饵-捕食系统。培出了唯一正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和存在唯一极限环的充要条件等一些定性性质的判别准则及其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个体存在的角度来看,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是从人的特殊存在方式推衍出了人文学科独特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实际上蕴含了一种存在的智慧,为个体在不可避免的群体生活中如何获得自身的合理化生存作出了一种极有价值的尝试性的解答。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an der Pol方程的极限环的位置和形状,并由此发现了(?)an der Pol方程的极限环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的一种新的证明方法,并给出了证明。  相似文献   

16.
古代女性的价值实现及其文学的悲剧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女性的全部现实生活不在社会,而在家庭,古代女性在爱情,婚姻关系中的被动与不稳定形态,赋予以独特的生存状态与情感心理状态,古代以女性为中心的爱情学,也因此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三种群Lotka-Volterra周期系数模型,种群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得到了唯一存在全局渐近稳定的正周期解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立体视野这一独特的角度考察林语堂的散文,通过解读林氏散文的生命内涵和其形式上的审美特征,证实了林语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存在.  相似文献   

19.
考虑具系数扰动的非线性微分方程,利用指数型二分性及稳定性有关理论得到了该系统的概周期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获得了一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纵观建国60周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难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根据主要有两个:即我国的国情和中国共产党的存在和发展。中国的国情提出了客观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作为“结合”的主体,从而为马克思主义满足中国国情的客观需要成为了现实的可能。这就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基本经验。只有提高中国共产党与各族人民的认识水平与实践能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建构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